APP下载

傈僳族直过民族民生改善状况研究*

2014-03-11陈明珍付伟斌张有福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傈僳族被调查者民生

陈明珍,付伟斌,张有福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650223;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031)

傈僳族直过民族民生改善状况研究*

陈明珍,付伟斌,张有福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650223;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031)

直过民族的民生改善问题关系着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稳定,关系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关注直过民族现在的生存状况及民生改善情况,以期达到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对直过民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本文研究目的。

直过民族;傈僳族;民生改善;研究

“直过民族”和“直过民族地区”是一个生产关系或政治学范畴,而非某单一民族或某民族地区的称谓。直过民族的民生改善问题关系着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稳定,关系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都高度关注直过民族的民生改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提出了“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以社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其中,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加快社会建设的着力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关注直过民族现在的生存状况及民生改善情况,以期达到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对直过民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本文的研究目的。课题组2012年按照课题要求专门针对直过民族生存状况及民生改善情况进行调查,将从傈僳族的调查问卷中分析当前直过民族之一的傈僳族的家庭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从而力求寻找到直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

一、傈僳族直过民族民生改善状况

僳僳族(英文名称Lisu Li-Su Lisaw)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即现今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为中国传统线和英国麦克马洪线东段之间的未定界领土于1960年归属缅甸邦联而设立的)。傈僳族也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云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傈僳族有66.8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了5.82万人,增长率为9.54%。两次普查中,傈僳族在各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名均居第8位。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两个自治地方,其余分布在丽江、迪庆、大理、保山、德宏、临沧、思茅、楚雄、昆明等地。①http://www.yn.gov.cn/yn_lyyn/yn_ssmz/201212/t20121203_8800.html。自1954年怒江州建州以来,截至2012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总人口53.8万人,境内居住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和白族等2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2%。

(一)傈僳族直过民族家庭经济改善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怒江州的傈僳族还处于原始公社制等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傈僳族的民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傈僳族的家庭一般由4人组成,家庭成员结构为“2+2模式”,即“父母和两个孩子”模式,70%的家庭拥有耕地0.6-0.8亩,11%的家庭在1亩以上,低于全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4亩的标准。由于党和政府在直过民族地区实施的富民政策,使直过民族的民生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家庭收入逐年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调查中我们发现,84%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经济状况相较前几年有所改进但是不明显。55%的农村家庭年收入在0.5—1万元,10%的的家庭少于0.2万元,15%的家庭在1—2万元;而在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中,73%的被调查者靠种田,15%的被调查者靠打工,也有依靠种植草果、茶叶、甘蔗、核桃等经济林木和养殖业的农户,但所占比例都不大。88%的家庭安装了电话,72%的家庭主要交通工具为摩托车,26%的家庭为自行车。

(二)傈僳族直过民族教育文化改善状况

怒江州傈僳族直过地区各级政府在财政困难、教育基础条件极差的情况下,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之建国前有了很大提高。截至2012年底,全州共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在校生1738人,比上年增长3%;普通中学29所,在校生(包括初中高中学生)27218人,比上年下降5.82%;小学133所,在校生48876人,比上年下降2.64%;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32%,初中学龄净入学率68.74%。特殊教育机构1个,在校生330人。

(三)傈僳族直过民族医疗卫生改善状况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怒江州傈僳族直过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枢纽、村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12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达43.2万人,参合率为97.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15万人。2012年末有卫生机构53个,病床1757张,卫生技术人员1711人。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近40%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就医“方便”,50%的被调查者认为就医“基本方便”;90%的家庭认为药品和收费价格“基本合理,基本可以接受”;在被调查者中,66%的人选择在村卫生室就医,24%的被调查者选择在乡级卫生院就医,傈僳族直过地区的“看病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的解决。

(四)傈僳族直过民族社会保障改善状况

建国后,党和政府给予了傈僳族直过地区许多优惠政策,基本做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稳步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至2012年,全州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人数达到24.30万人,新农保和城居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49%。仅2012年,怒江全州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就达到17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79万人,医疗保险人数7.15万人,工伤保险3.26万人,生育保险2.8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99万人。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促进工作,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州就业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一是各项就业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州城镇新增就业374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1人,困难人员就业26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48个;二是创业促就业工作扎实推进,“贷免扶补”创业贷款放贷2586万元,带动就业756人。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放贷360万元,带动就业189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放贷650万元,带动就业1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3%。三是就业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全州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5803人,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4.13万人次,转移就业3.05万人。组织开展独龙江乡劳动力技能技能培训452人。

(五)傈僳族直过民族生态环境改善状况

怒江傈僳族直过区的地形、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生态环境依海拔高度呈现明显的立体差异,形成了河谷生态恶化区(200米以下)、半山区生态脆弱区(海拔2000—2500米)和山顶生态相对完好区(海拔2500米以上)三大差异明显的生态区。纳入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保护的面积为85.75万公顷,占全州总面积的58.3%,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1%。环境保护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同时,采取了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建设项目违法生产情况检查、矿山采选企业尾矿库安全隐患排查、公路沿线环境污染及重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检查等专项行动,并开展了环境保护宣传、集中整治河流污染等工作,境内的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水系环境良好,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GB3095-1996二级标准,主要城镇空气质量良好。

二、傈僳族直过民族民生改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傈僳族直过地区由于特殊的经济政治和人文地理情况,虽然建国后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新形势下还存在很多问题,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仍是制约傈僳族发展的主要困难。

(一)贫困问题十分突出,群众增收非常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傈僳族直过地区的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处于整体贫困状态,怒江州4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14221元和2773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云南省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按照国家新贫困线1196元计算,90%以上的傈僳族群众还处于贫困之中。傈僳族直过地区家庭不仅收入很低,而且基本生活开支较高,生活质量难以提高。在调查中,44%的家庭认为经济状况较前几年没有太大变化;在具体的家庭开支中,46%的被调查者认为开支最大的是子女教育,3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住房,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养老,其中,教育支出约占家庭总支出的24%。另外,41%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的10-20%,22%的被调查者认为占20-30%,20%的被调查者认为占10%以下;68%的家庭居住的是木房,14%的家庭居住的是土坯房和杈杈房。在家庭消费支出方面,食品支出约占家庭总支出的68%,可见傈僳族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较高,他们主要还在为满足基本的吃穿而奔忙,生活质量不高。

(二)文化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偏低

傈僳族直过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以教育为代表的社会事业发展十分落后。怒江州至今仅基本完成低水平的“普九”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4年,各类人才仅占人口总数的3%。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学校设置不完善,学生受教育程度低。经调查,84%的傈僳族村寨有各类学校,但仍有16%的村寨没有学校;在有学校的村寨中,46%为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校,38%则为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校。在校的傈僳族学生有26%完成村小学教育,14%接受乡小学教育,20%接受县小学教育,12%接受乡中学教育,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较少。另一方面学校布局不合理,学生上学不便。校点较为分散,而集中办学又使部分学生上学困难。从调查中可知,有60%的被调查者认为“偏远山区学生上学不方便”,一般孩子每天上学需要走2-3小时的山路,遇到下雨天出行就更加困难。

(三)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非常突出

目前,傈僳族直过地区医保覆盖率还不高,医保政策落实情况不佳。2008年时,怒江州仍有18万农村人口的新农合自负部分无法落实,占全州总人口的36%。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0%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药价合理可以接受,72%的被调查者认为享受到的新农合医疗费用有所减少,甚至有18%的被调查者根本不了解新农合。有30%的被调查者在“最盼望解决的五大民生问题”里选择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另外,有88%的被调查者认为享受到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但医疗费用支出并没有明显减少,90%的被调查者认为新农合在解除因病致贫方面的作用效果不大;60%的被调查者认为列入医保范围的药品太少,24%的被调查者认为报销比例不高,保障能力弱,16%的被调查者认为新农合药价比普通药店高;58%的被调查者认为就医过程中,医疗费用高或医护人员水平低。另外,傈僳族直过地区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人员水平有待提高。被调查者中,认为“乡镇村医疗条件差、水平不高”的占44%,认为“医护人员水平低”和“医疗条件简陋”的分别占到了28%和38%。

(四)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傈僳族直过地区的社会保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乡社会保障失衡,保障条件体系较弱,与东部地区差距日益拉大;二是隐形和显性失业严重,劳动力富余;三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特别是女青年外出较多,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光棍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四是保障体系不健全。傈僳族地区的社会保障仅仅在社会救济、民政救灾、优抚安置、五保赡养等有所体现,其它方面则基本空白,且实施力度不够,很多群众无法享受到切实利益。

(五)生态环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

傈僳族直过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生存与发展空间严重受限。怒江州不但担负着450公里边境线的固边守土责任,还要履行占全州58.3%面积的自然保护义务,保护的投入与承担的保护义务极不协调,保护义务远远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全州境内群山耸立、江河纵横,形成四山夹三江的峡谷地形地貌,生存与发展空间极为有限,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了过量的人口,有12.7万贫困群众需要通过易地安置才能摆脱贫困。近年来,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森林面积减少,生态问题凸显,泥石流和水体污染问题时有发生。在调查中,62%的被调查者认为居住环境一般,24%的被调查者认为较为满意;60%的被调查者认为居住地出现了森林减少的问题,40%的被调查者认为居住地出现水体污染问题;被调查者中对居住地的生态环境表示“满意”的占50%,表示“不好”和“恶化”的分别占32%和18%;认为“森林减少是主要的生态问题”的被调查者占52%。另外,傈僳族直过地区还存在农村卫生恶化,生活垃圾蔓延的问题。在被调查者中,只有16%的被调查者对当前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表示“满意”,而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同时还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满意”。被调查者认为“农村乱倒垃圾和乱排污水的不卫生现象成为主要不卫生行为”的分别占到了48%和32%,有85%的被调查者将农村环境脏、乱、差列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五大民生问题之一。

三、傈僳族直过民族民生改善的对策思路

针对傈僳族直过地区的民生改善问题,当地干部群众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将脱贫致富与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使当地的民生状况逐步改善。

(一)健全社会建设法制体系,为民生改善提供制度保障

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细则,制定直过民族民生改善方面的单行条例及规章,为直过民族的民生改善提供法制保障。落实民生改善的自主权,用足、用好政府关于民生改善的法制资源,推动家庭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改善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机制,加大对民生改善的投入力度

一是坚持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核心,调高直过地区的转移支付返还基数和补助系数,对当地政府进行民生改善可支配的财力给予倾斜,为傈僳族的民生改善提供必要的财政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解决公共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调整和优化财政支持结构,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大农村低保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怒江州综合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整合各类资金,实施“整乡推进”和“整村推进”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快经济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一要加强当地干部群众的经济发展意识,转变经济发展观念,树立当地群众独立自主的发展观,避免“等”“靠”“要”的思想,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实行多渠道致富。二是当地政府要多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帮扶直过民族地区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并将其纳入国家和上级政府规划。三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培训和服务,提高各族群众运用科技发展经济的技能,使贫困户每户有1至2个科技明白人,70%的劳动力掌握2至3门实用技术户。四是要把怒江州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与综合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全面的综合扶贫开发规划,实施综合扶贫开发行动计划,加大易地扶贫开发力度,增加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指标,并适当调整补贴标准。五是发挥当地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同时,抓住国家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机遇,利用边境口岸,发展对外贸易,使其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六是政府应根据情况,对农民购买的农业设备和农业种植提供补贴,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并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多种植经济价值高、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四)加快以教育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为民生改善提供强大后劲

一要加快傈僳族直过地区教育发展步伐,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两基”水平,突破高中瓶颈,加强职业教育,同时要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集中办学”,减少“一师一校”的现象,使学校布局更趋合理。二是政府要加大对直过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并保证逐年递增,不断改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硬件水平;同时,政府应提高教育补贴,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大力引进师资力量,鼓励大学生回乡任教,注重培养本民族的优秀教师,提高中小学的软件水平。三是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解决素质性贫困的重要途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推进劳动力转移。四是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实施好农村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工程,充分利用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学校等,安排一定名额让民族生就读,并给予扶持,同时,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办继续教育学习班,提高傈僳族群众的受教育年限,使全民素质得到稳步提高。五是大力推进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傈僳族民族语传媒事业的发展,加大文化体制改革,抢救和挖掘傈僳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业在本地GDP中的比例,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六是政府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政府要加强医疗机构硬件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特别是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增强他们扎根家乡、服务桑梓的情怀;加强对傈僳族民族医药的研究,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增强当地群众防病治病的能力。七是把进城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及生育保险范围,争取尽早实现全覆盖,并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突破口,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不论是大病住院还是门诊都逐步提高报销比例;对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家庭给予全免“参合费”待遇,使特殊困难群体也能享受到这项制度带来的好处,同时,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创业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各族群众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加快建立由政府主导、相关各方共担、社会参与的社会安全阀体系。

(五)实施“生态工程”,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关系

一要着力恢复生态,遏制水土流失,加强防灾减灾,注重节能减排,提高森林覆盖率,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认真落实《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和“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协调好傈僳族直过地区生存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初步建立起生态文明产业支撑体系,政府开展生态补偿试点。二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思想来发展经济,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民族特色浓郁、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乡村。三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优良村风民约,整治“脏、乱、差”的乡村环境。四要注重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林木经济,提高碳汇经济的产值,培养绿色产品,建立一条生态环境与当地群众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1]王元辅.云南民族“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J].云南社会科学,2007,(1).

[2]那金华.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教育状况及对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民族“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R].2005.

[4]徐俊.走入市场:“直过区”民族社会发展的路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3).

[5]刘文光.“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障碍因素探析——以云南“直过民族”为例〔J〕.前沿,2010,(13).

[6]德宏州委党史研究室.“直过区”呼唤第二个春天—德宏州民族“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M].2006.

(责任编辑 李保林)

D633.1

A

1671-0681(2014)01-0160-04

陈明珍(1971.10-),女,汉族,云南楚雄人,云南警官学院教授;付伟斌(1982.3-),男,白族,云南省龙陵县人,云南大学传播学硕士,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政综合办主任;张有福(1969.6-),男,汉族,云南永胜人,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2013-08-25

*本文系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直过民族”民生改善调查研究——以云南为例》(11BMZ06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傈僳族被调查者民生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傈僳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咱们村来了傈僳族宣讲员”
一个傈僳族汉子的独龙江帮扶情结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