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忽略潜能的原因

2014-03-11

音乐生活 2014年5期
关键词:考级天才成就

(连载十七)

忽略潜能的原因

第四,不仅仅要看进步速度,还要看付出努力的程度

前面已经充分地分析了,所谓潜能,就是在获得相同成就水平时,付出较小的努力,取得较大的进步。或在付出同样努力的情况下,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水平。

因此,不仅仅要看进步速度,还要看孩子到底是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才达到了这个水平?如果孩子每天练4-5个小时,才能达到考级通过的水平,那家长就一定要警惕,为什么?因为你应该意识到,还有一些孩子,是每天练1个小时、2个小时,也能够实现业余考级通过的。我们之所以强调要特别观察努力的程度这个指标,也是想劝家长,有时候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可以使进步的速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获得较高的成就水平。但是,这种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所取得的进步速度与成就水平,会遮盖孩子潜能的不足,使家长产生误判,由于自己的孩子水平比其他孩子高,就错以为自己孩子的潜能,也比其他孩子大。家长的高压力,孩子的高负荷,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迅速把孩子推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使孩子在童年,显得特别优秀,而孩子的优异表现,麻醉了家长,使家长陶醉在孩子的成就中,忽略了这样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有多高的成本,有多大的代价。从而,进一步产生了一系列的定位错误。租住音乐学院周边民房中的琴童家庭,我猜测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就属于这种情况。我一直非常强调,家长一定要观察孩子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如果一个小孩子学琴很轻松,每天也没有感觉有多么苦,家长也没怎么逼孩子练琴,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这才是需要非常重视的事情,如果家长花了很多的努力,孩子学得苦不堪言,才达到这样的水平,那家长一定要非常冷静地看待。

特别提醒不要把早熟当天才

我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多年,看着一代代孩子长大成人。

可以说能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孩子,个个才气过人,都具有不一般的音乐潜能,但是我经常感慨这样的现象:附小的时候,光彩照人,附中的时候,前途无量,大学的时候,成绩平平,工作的时候,普普通通,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音乐潜能高的孩子,往往非常早熟,再加上高强度的训练,迅速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使他们在较低的年龄时,就达到了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显示出了过人的音乐才能,也使人们对他们将来的成就,产生了极高的期待;但是,我必须要提醒大家,要严格区分,早熟与天才的不同。

早熟的孩子挺多,真正的天才极少。

什么是早熟?什么是天才?

早熟,就是在童年达到了同年龄孩子达不到的专业水平,天才,就是一个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就达到了绝大多数成年音乐工作者倾毕生精力都达不到的水平。

比如说,一个8岁的孩子弹肖邦练习曲,在全国比赛获奖,绝大多数8岁的孩子,都无法演奏肖邦练习曲这么难的作品,但是凡能够考上音乐学院附中的孩子,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而这个孩子,考入附中的时候,并不比其他孩子更优秀。这就说明,这个孩子是早熟,不是天才。而天才意味着他不仅仅在8岁的时候能够演奏肖邦练习曲,而且他在音乐表现的激情,学习乐曲的速度,音乐处理的精细,音乐变化的丰富、细腻,都达到了专业演出的质量。而等他到了上音乐学院附中的年龄时,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曲目的范围、难度、数量、质量,已经是一般的音乐从业者难以企及的了。

伟大的小提琴家,梅纽茵,8岁就赢得了世界声誉。

前面举过的例子,韩国小提琴家萨拉·张,8岁时已经作为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与世界一流的乐团合作在世界一流音乐厅演出了。

郎朗的天才,更是大家熟知的了。其实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是天才,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清晰的观测点:你孩子取得的成绩,是在业余圈里让人羡慕,还是在职业演奏家圈里,令人刮目相看。很多年前,上海电视台采访过我,说发现了一个少年天才,这孩子既可以唱美声,也可以唱民族,还能唱流行,6岁的孩子能以三种唱法演唱很多歌曲,还会跳舞,家长以为自己生出个天才来,孩子学也不上了,家长带着孩子到处走秀。电视台台的人,请我看孩子的演出录像,采访我,希望我谈这个天才现象。我看完录像以后,觉得这就是一个6岁的孩子模仿成人表演,我一看就很清楚,他就是模仿能力强,只有把他当6岁的孩子来看待时,我们会对这个孩子的模仿力、表演能力感到惊奇,他的模仿力与表演力,超过了一般6岁孩子,但是完全不能用职业的标准来要求。从音准、节奏到音乐表现,完全没有质量。这个孩子仅仅是比同龄的孩子早熟而已,并不能说明他拥有杰出的音乐潜能。就好像有很多孩子,3岁时可以认很多字,家长觉得是天才,其实那仅仅是早熟,因为,到了小学6年级之后,她既不比其他孩子认识更多字,也不比其他孩子语文成绩好。

很多年前,中国科技大招了一个少年班,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都用天才来形容这些孩子,可惜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并没有取得令大家仰慕的成就。我自己学琴就是这样的情况,我学琴,从零开始,到能弹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而这个作品,是相当于业余考级八九级的作品的难度。

老师当时就以为他遇到天才学生了,但一年以后进步速度突然慢下来了,越往后越吃力,3年以后,老师从说我将来一定是大钢琴家,改口为,“我建议你将来去学作曲!”现在各种专业的业余比赛都比较多,一个比较有才能的孩子,很容易在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的比赛中拿个什么奖,家长把这些奖项,作为孩子童年成就的一个标志,但是,不要太冲动,不要被这些奖状、证书冲昏头脑,误把早熟,当天才。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大音乐家,是需要具备综合的、全面的素质与能力的。我在讲音乐心理学课的时候,曾经拉过一张音乐家的才能结构清单,在这张清单上,包括了肌肉运动能力方面的绝对速度、力量、耐力、定位准确、控制精度、运动模式形成速度、肌肉记忆能力,听觉方面,包括对声音各种属性的敏感性,音乐记忆力,音乐感受与反应强度,音乐想象力、心理操作技能等等。要求非常之多,差一条,受到这条的制约,音乐成就就上不去了。

我在学校的时候,见过那么多学生,他们都很优秀,我清清楚楚地能够看到,哪个人在哪一条上有欠缺,他就一定会在职业成就上停到哪个水平,而那些成为世界级大师的杰出的音乐家,就必须在所有这些指标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所以他们也早熟,但他们是天造之才,他们在音乐事业上,才能走到那么高,走得那么远。

猜你喜欢

考级天才成就
党天才
了不起的成就
天才or怪咖
失恋“成就”的CEO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
天才的童年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