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西族国家认同的历史与现状1

2014-03-11黄沙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纳西族民族国家

黄沙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

纳西族国家认同的历史与现状1

黄沙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

纳西族作为地处西南边疆的一个民族,其国家认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国家政治力量建构的结果。从历史发展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再到文革时期,抑或是改革开放之后,在不同的国家政治生态下,纳西族始终保持了对国家正向、积极的认同感。从现阶段来看,纳西族的国家认同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但是随着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高潮在纳西族地区的涌动,纳西族国家认同的提升和维系仍然面临着诸如利益多元化、现代化以及民族认同不断攀升等复杂形势下的多重挑战。

国家认同;纳西族;历史;现状

对多民族国家而言,要实现国家的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就必须赢得国内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对于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来说,要巩固和提升国内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就必须对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选择纳西族的国家认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全面阐述了纳西族在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之后不同历史阶段国家认同的构建方式、主要特点及其面临的问题,试图为提升和巩固当前纳西族的国家认同提供重要参考。

一、纳西族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历史变迁

纳西族的国家认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构建、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心理过程,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一定的变化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呈现出不同的内涵特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主要通过在纳西族地区推行社会改革和开展民族工作赢得纳西族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运动式治理的特征开始凸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西族的国家认同状态;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运动式治理成为维系和支撑纳西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促使纳西族国家认同发生转化;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得到发展、政治权利得到保障以及纳西族民族影响力不断攀升的形势下,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得以巩固和提升。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纳西族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初步建立

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之后,国家力量深入到纳西族地区,纳西族地区被全面整合到国家政治体系中。随着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以及民族工作在纳西族地区的开展,现代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具体的政治形象开始被纳西族感知、接受并得到认可,纳西族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初步确立。

1、通过社会改革保障纳西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构建纳西族国家认同

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之后,国家力量深入到纳西族地区,进行了深入的社会改革。在政治上,国家发动纳西族投入到维护新生人民政权的一系列活动中,在建立和巩固政权的基础上强化了纳西族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在经济上,开展土地改革,在划分阶级的基础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成功赢得了纳西族广大民众的认同。同时整顿市场秩序,成立贸易公司、食品公司、百货公司和药材公司等国营商业机构和供销社和合作商店等集体商业机构,恢复和发展经济,保障了纳西族地区正常经济秩序的实现。在文化方面,国家帮助纳西族创制纳西族文字,整理民间故事、长诗、神话传说、民歌等,编写出版了《纳西族文学史》、长诗《玉龙第三国》等作品。扶持和培养纳西族民间艺人,促进了纳西族地区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重新构建纳西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保障了纳西族权利的有效实现,维护了纳西族的切身利益,成功赢得了纳西族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

2、通过开展民族工作构建纳西族国家认同

为了加强国家与纳西族地区的政治沟通,国家于1950年10月9日派出了中央访问团进入丽江专区,为丽江专区13个县的各族人民赠送了书籍报刊、布匹、针线及日用品等礼物,并接受了各族人民的赠礼。不仅中央访问团走下来,而且民族代表团也要走出去。丽江专区组织、推选了民族代表、宗教代表作为云南省赴京国庆观礼团的成员,参加第一个国庆大典。在京期间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宴请,赠送礼物盒,并安排代表团到东北、上海和重庆等地参观。在这种政治沟通中,党和国家正面、积极的政治形象在纳西族民众中树立了起来,消除了纳西族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担心和疑虑,拉近了纳西族与国家之间的距离,赢得了纳西族对党和国家的政治信任,唤起了纳西族内心深处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自古以来纳西族就居住在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族际关系错综复杂,既有交流融合,又存在矛盾和隔阂。丽江地委、专署为消除族际关系中不稳定因素,构建和谐良好的族际关系推动族际认同,进而实现国家认同,通过派出工作队,采取“做好事,交朋友”的工作方式,深入基层向丽江各族人民宣传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认真排解民族纠纷。调解大小冤家关系千余件,制止冤家械斗百余起,消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促进了全区各民族的团结。[1](P79)新型族际关系的建立,有效强化了族际认同,塑造族际认同来争取纳西族的国家认同。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纳西族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维系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纳西族地区的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国家通过制度化建设、通过恢复和发展经济等途径,有效保障了纳西族的切身利益,从而巩固了纳西族对国家的认同感。

1、通过制度化建设进一步保障纳西族政治权利的有效实现,从而巩固了纳西族的国家认同。

1958年9月2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自治县的筹备工作虽受反右斗争和地方民族主义斗争的冲击一度被搁置,但到1960年,经省委、地委批准,丽江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1961年4月4日至10日,召开了丽江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选举了由23名委员组成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选举木成斌(纳西族)为县长。其中23名委员中,纳西族有13名,副县长中有三名是纳西族。1964年8月,政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委员会召开第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23人,包括了党政界、文化艺术界、教育界、医药卫生界、工商界、科技界、宗教界等各领域的纳西族政治精英。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政协丽江纳西族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增强了纳西族与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联系,也为纳西族在实现政治权利的基础上增进对国家的认同感提供了制度保障。

2、通过对纳西族政治精英的政治吸纳和政治提携,促进了纳西族政治精英的国家认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对纳西族精英的政治吸纳进一步促使纳西族融入到国家政治体系中,在强化纳西族国家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截止到1961年底,共培养出区级机关以上的纳西族干部1700余人,占当时纳西族人口总数的1.2%。[2](P98)与此同时,纳西族个体精英继续受到国家的重视。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纳西族著名画家周霖先生。他受邀绘制人民大会党巨幅国画《金沙水拍云崖暖》,1963年5月和9月分别在昆明和北京举办画展,人民日报和中央广播电台发专稿进行报道。1964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通过对纳西族精英个体发展的关切,即使在发生批判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运动的冲击下,纳西族民族精英个体对的国家认同并未消退。国家对于纳西族民族精英个体的提拔和重视,在赢得纳西族民族精英国家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通过政治运动强化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在赢得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上增进对国家的认同感。

纳西族地区除了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一系列的反右斗争之外,纳西族地区还开展了影响较大的“四清运动”。从1963年1月开始到1966年12月,历时近四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内容包括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城市“五反”运动和“大四清”三个内容。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丽江派出工作队深入农村,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从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到“大四清”运动,政治运动的重心开始不断向学习毛泽东著作、宣传毛泽东思想、塑造和提升毛泽东个人魅力倾斜,从而为提升和巩固毛泽东政治地位服务。在“四清”运动中,丽江县有毛主席著作127836册,学习小组2241个,到处有语录墙、语录牌,大学毛主席著作,大讲革命故事,大唱革命歌曲,大演革命样板戏蔚然成风,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3](P576)四清运动作为国家发起和推动的意在巩固和提升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地位,塑造公民爱国情感的政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政治社会化功能,在维系纳西族国家认同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三)政治运动时期纳西族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全面转化

文化大革命期间,纳西族地区原有政治系统被冲击、破坏,取而代之的以政治运动的方式实现国家的治理。在文革十年间,无论是体制内的民族政治精英仰或是民族成员都被连续不断的常态化政治运动深入的动员起来,高频度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原有的生活重心被政治斗争尤其是阶级斗争所取代。民众对于国家政治生活的直观感受从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中获得,原有的获得国家认同的方式被替换,对国家的认同也相应的发生了全面的转化。

1、政治信任转化为对政治领袖的政治崇拜。

文化大革命时期,纳西族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积累起来的政治信任在政治运动的催化下转化成为对国家政治领袖的政治崇拜。这种政治崇拜的出现表明纳西族这一时期的国家认同出现了政党-国家认同高度重合的显著特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认同不仅体现为对国家政治领袖的政治崇拜,而且这种政治崇拜成为支撑纳西族国家认同的最重要方面。尤其是在纳西族地区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以强化国家领袖政治权威的政治运动铸就了纳西族对政治领袖的高度认同,使得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呈现出一种以政治崇拜为核心的特殊状态。

2、政治热情高涨,体现为一定时期的政治狂热。

伴随着高度的政治崇拜的出现,在大规模政治运动的推动下,纳西族的政治热情急剧高涨,文化大革命中运动式的政治参与极大地激发了纳西族的政治热情。这种政治热情在政治领袖的支持和倡导下,又演变成为特定时期之内的政治狂热。这种政治狂热往往是通过对国家政治运动的积极响应,对政治领袖号令的绝对服从来体现的。纳西族地区开展的政治活动虽然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极大混乱,但是纳西族民众对政治运动的回应却是其政治热情高涨的重要表现。

(四)改革开放以后纳西族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全面提升

文革以后,个人崇拜的政治领袖退出政治舞台,国家放弃了运动式治理的手段,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开始得到恢复。在实现纳西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保障纳西族政治权利得以实现、激发纳西族自身影响力的基础上,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得以全面提升。

1、经济发展促成纳西族国家认同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执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路线的指引下,纳西族地区与其他地方一样,社会经济发展获得长足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成为塑造和重构纳西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

以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市为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纳西族地区以旅游业为主导,发展优势特色经济,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到2007年,丽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4.8亿元,是1978年的51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84元,是1978年的36.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8元,是1978年的30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22元,是1978年的29倍。[4]②经济利益是民族利益的重要方面,经济利益的实现是民族利益得到实现和保障的重要体现。纳西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满足了纳西族民众的利益需求,成为提升纳西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推动力。

2、保障政治权利增强纳西族的政治信任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走上正轨。国家在制度、政策方面的不断发展完善,极大促进了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繁荣,纳西族对国家发展重拾信心。同时,国家通过制度设计确保了纳西族各项政治权利的有效实现,纳西族重新获得了当家做主的自豪感,增强了纳西族对国家的政治信任。尤其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实现正常化之后,纳西族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国家制度构建中所提供的政治参与渠道大大加强了纳西族与国家政治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随着纳西族地区人民代表大会的恢复重建,纳西族民众通过参与投票和选举践行了民主制度赋予的政治权利。同时,通过纳西族政治协商会议的重新启动,对本民族地区的政治事务和政治生活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进一步扩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纳西族民众的政治权利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

3、纳西族民族影响力的提升促成纳西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互强

改革开放之后,纳西族自身获得快速发展,这种发展在纳西族文化方面体现得尤为显著。纳西族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旅游业为依托,纳西族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被不断挖掘出来,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也不断凸显出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纳西族实现了本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随着纳西族民族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纳西族的民族认同得以不断加强,纳西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强。纳西族民族文化影响力的提升、纳西族民族认同的觉醒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纳西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共同体意识,在纳西族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实际上也得到了提升和强化。

审视纳西族国家认同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可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呈现出不同的内涵特征。而不管是在哪一时期,哪一政治生态,纳西族的国家认同都是在国家政治力量介入到纳西族地区,不断将纳西族整合到国家政治体系中,强化纳西族与国家共同体之间的联系中构建发展起来的。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国家主动构建的结果。

二、当前纳西族国家认同的现状与特点

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受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纳西族国家认同状况又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总体上纳西族的国家认同表现出积极正向的认同状态。

(一)当前纳西族国家认同的现状

1、较高程度的政治认知

政治认知是国家认同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国家认同的最低层次,不同形态的政治认同都建立在一定的政治认知之上,政治认知是构建和塑造国家认同的基础。在政治认知方面,我们选取了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问题对纳西族的政治认知水平进行了考察。统计数据得知,纳西族民众对于现行政治制度的基本动态和现行的基本制度架构以及主流价值体系有较好的认知。从统计数据来看,纳西族对召开中共十八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为75.9%、85.8%、74.1%,相对来说纳西族的政治认知水平是比较高的。

2、强烈的国族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即国族认同是纳西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方面。纳西族对中华民族的认知、了解程度,纳西族对中华民族与本民族关系的判断,以及纳西族对中华民族的态度和情感,都与纳西族的国家认同程度密切相关。在对纳西族的中华民族认同进行考察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相关问题,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具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95.1%的被访者在被问及“中华民族能否代表中国人”这一问题的时候均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在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认知方面,96.9%的被访者表示很了解或者基本了解,说明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认知程度达到了较高水平。当被问及纳西族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时,96.9%的被访者对“纳西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纳西族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看法表示同意,说明纳西族具有很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本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休戚与共的密切关系有清晰的认识。不管是对中华民族的认知、对中华民族的评价还是对本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关系的确认,都表明纳西族已经构建起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在这种高度认同感之下,有个现象值得关注,即在涉及本民族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纳西族趋向于做出两种选择:一是单纯以国家利益为重(47.5%);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同时要兼顾本民族利益(46.9%)。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就是当本民族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国家利益为先,这应该已经成为大多数纳西族民众的共识。同时,有46.9%的人认为在国家利益先行的情况下,要兼顾本民族的利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纳西族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纳西族的利益诉求开始出现,维护和实现本民族利益的意识已经形成。

3、激昂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国家认同的重要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支撑,爱国主义是国家认同的重要来源。对于纳西族爱国主义的考察主要通过纳西族对国家象征符号的认知程度、国家象征符号激发的情感程度以及民族自信心的考察来体现。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纳西族对国旗、国徽、国歌等政治符号象征的认知程度较高,而且纳西族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92.6%的被调查者表示在看到国旗、国徽的时候“非常容易”或是“容易”联想到这是国家的象征,95.1%的被调查者在听到国歌奏响时觉得“非常激动”或者“激动”。92.6%的被调查者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或者“非常自豪”,85.8%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家的发展与自己休戚相关。体现了纳西族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和较为强烈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4、趋于理性的政治评价

政治评价是国家认同中的理性成分,是体现国家认同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国家认同水平的关键因素。

第一,对政府能力的评价。我们将政府在处理国防军事、通货膨胀、国民收入、收入分配、社会稳定、贫富差距、社会保障、民族团结、教育科技、外交事务、反腐倡廉等方面问题的能力来对政府能力进行判断。在判断标准上给出非常好、比较好、一般、较差四个选项。通过SPSS软件的统计,发现纳西族民众在对政府能力的评价上总体呈现正向评价。其中对于政府在军事能力、外交事务、民族团结、教育科技、社会保障、通货膨胀、国民收入、收入分配、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能力给予了较为充分的肯定。值得关注的是,在政府解决反腐倡廉的能力问题上和解决贫富差距的能力问题上,纳西族民众的态度并不是很满意。首先,对政府解决反腐倡廉问题能力的评价上,32.1%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解决腐败问题上的能力一般,13.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的反腐倡廉能力较差;另外,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能力的评价上,44.4%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解决贫富差距的能力一般,13%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解决贫富差距的能力较差。

第二,对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的评价。对现行民族政策的评价如何,在现阶段纳西族如何看待和评价本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都是影响纳西族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发现纳西族对中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的评价相对较高。其中,61.7%的被调查者认为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很好,17.9%的被调查者则认为非常好。对于本地区的民族关系,总体上大多纳西族民众认为当地的民族关系比较融洽。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纳西族民众的态度总体比较乐观。在看待其他民族的发展与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纳西族也表现出积极开放的态度。69.1%的被调查者认为其他民族发展能为本民族带来利益。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纳西族能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其他民族的发展,同时也表明在纳西族地区形成了良好的族际关系,这种和谐的族际关系无疑会对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当前纳西族国家认同的特点

纳西族现阶段的国家认同呈现以下的特点:一是从外部表现来看,纳西族国家认同的整体水平较高,纳西族民众的国家认同是积极正向的认同,纳西族国家认同具有高度一致性;而是纳西族民族内部的国家认同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三是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具有层次性,理性认同与感性认同并存,政治情感非常高,但政治评价需要进一步提升。

1、纳西族的国家认同总体上呈现积极正向的认同

第一,纳西族具有较高的政治认知水平。从纳西族的政治认知程度来看纳西族对当前的国家的政治制度、民族政策以及当前国家政治发展的动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这种认知程度和纳西族民众的教育程度呈现正相关性。说明纳西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纳西族的政治认知的提升。同时,纳西族的政治认知还来源于政治社会化在纳西族地区的实现,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大大增强了纳西族政治社会化的效果。调查数据显示,92.6%的被访者表示平时主要通过电视来了解国家制度、政策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电视是纳西族平时获得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纳西族正向的积极认同还体现在政治情感层面。纳西族对国家共同体产生了强烈的政治情感,具体体现为纳西族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纳西族对中华民族也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纳西族的民族共同体意识非常强烈。因此,现阶段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和国族认同具有高度统一性,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和国族认同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纳西族的国族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当前纳西族的积极正向的国家认同。纳西族高水平的国家认同的维系又进一步为纳西族国族认同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第三,从总体上来看纳西族的国家认同以正面的评价为主,不论是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府能力的评价,还是对民族政策、民族关系评价都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态度,表明纳西族当前的国家认同达到了较高水平。

2、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呈现一定的内部差异性

随着转型期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纳西族内部对国家的认同状态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学历层次的纳西族成员的国家认同呈现不同的国家认同状态。具体而言高收入的被访者对国家的认同度较高,低收入的被访者对国家的认同度相对较弱;高学历的被访者在政治评价方面较为理性客观,低学历的被访者的政治评价带有较大的主观色彩。

3、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具有层次性

纳西族国家认同的层次性是纳西族当前国家认同特征之一,具体表现为纳西族对政府的政治评价中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共存。一方面,纳西族对中央政府的评价较高,对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对地方政府或是基层政府的评价较低,常常有纳西族民众表示:“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都是好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家的政策到了地方根本执行不了,国家政策就是被下面这些人搞坏了。所以老百姓得不到实惠。另一方面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具有层次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居住在城镇的受访者对政府的政治评价较为积极,而远离城镇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受访者则倾向于做出较为消极的评价。

三、纳西族国家认同的问题与挑战

从纳西族现阶段的国家认同状况来看,纳西族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保持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但是随着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浪潮在纳西族地区涌动,纳西族的国家认同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一定的挑战。总的来说,在当前形势下,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受到利益多元化、现代化以及民族认同不断强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挑战。

(一)利益多元化形势下的纳西族国家认同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纳西族地区社会改革的推进,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成为纳西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于纳西族地区来说,一方面市场化打破了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促进了纳西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快速腾飞;另一方面,市场化打破了纳西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催生了新的利益群体,造成纳西族地区利益多元化的复杂形势。而与利益多元化相伴而生的则是不同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之间的利益争夺,以及基于利益争夺产生的利益矛盾。在纳西族地区,“主体边缘化”现象的不断凸显就是利益多元化对纳西族造成冲击的最典型表现。所谓的“边缘化”现象是指随着丽江民族地区旅游业“外源式”的发展,丽江当地人中的大多数没有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充分的受益机会而逐渐被边缘化。调查发现,云南丽江旅游开发的参与受益主体更多为外来人员、外来企业和当地的少数精英、能人等特殊阶层团体。而作为丽江旅游业发展主体的当地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或较少有机会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并从中受益。

作为国家认同的重要方面,强化和增进利益认同是不断支撑和维系国家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要强化纳西族的利益认同,其核心在于不断维护和保障纳西族的民族利益。尤其在纳西族民族自觉意识不断兴起,不断追求和实现本民族的利益成为本民族的共同要求的形势下。要提升和巩固纳西族的国家认同,必然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为纳西族民族利益的实现创造条件。然而从当前形势来看,纳西族在当地的社会利益结构中处于劣势地位,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纳西族心理上产生被剥夺感。如果这种利益分配情况得不到改善,那么这种心理上的被剥夺感将会不断积累、强化,造成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而影响纳西族国家认同提升和强化。

(二)现代化的推进与纳西族的国家认同

随着纳西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纳西族地区的公民意识开始觉醒并不断增强。对于现代民族国家来说,构建和提升公民意识是增进公民国家认同感的重要途径。而公民意识的提升与公民的政治参与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一定程度上说,政治参与是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效果与国家认同的巩固和提升息息相关。适度的、有效的政治参与能够激发民众的政治责任感,增强对国家政治体系的感知和体认。同时,政治参与还能将民众进一步整合到国家政治体系中,通过对国家政治过程的介入来体现和彰显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强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

通过对纳西族政治参与情况的调查发现,一方面,纳西族的政治参与程度较低,政治效能感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纳西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相当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纳西族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效果。纳西族的政治参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纳西族国家认同的巩固和提升,成为提升和巩固纳西族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纳西族的政治参与主要是参加选举、参加会议以及加入党团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参加选举的比例占78.4%,参加各种会议的比例53.1%,加入党团组织的比例占44.4%。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政治参与的比率较低,仅有27.2%的被调查者曾经向党政部门反映过问题;22.8%的被调查者曾经与领导干部有过个别沟通;13%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游行集会。显然,政治参与渠道的单一化,并不利于纳西族民众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在通过单一渠道表达利益诉求但是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大大挫伤纳西族民众的政治情感,从而影响其利政治体系的态度和判断,进而影响对国家的认同感。

(三)纳西族国家认同面临民族认同不断攀升的挑战

现阶段,伴随着纳西族国家认同的不断提升,纳西族的民族认同也开始显现,并随着纳西族本民族的发展壮大日益凸显。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在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程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方面,纳西族都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认同感。

调查显示,纳西族在对本民族的起源、风俗习惯、神话故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认知,基本了解或者很了解的比率分别达到了92.6%、92%、96.6%。除了对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具有高度认知之外,纳西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在现阶段不断凸显出来。在被问及对本民族的评价时高达95.7%的被调查者表示认同纳西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民族,91.4%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民族,90.1%的被调查者愿意为本民族争取荣誉。

对纳西族而言,其国家认同是国家政治力量后天构建的结果,但是对本民族的认同却是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可以说,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张力。作为影响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民族认同的状态影响着国家认同的程度和水平。尤其在纳西族民族认同不断提升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纳西族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实现纳西族民族认同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纳西族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强,是提升和巩固纳西族国家认同的关键所在。

[1]杨福泉.当代云南纳西族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纳西族简史简志合编[M].北京: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63.

[3]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4]高原明珠再放异彩——云南丽江经济社会发展调查[N].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责任编辑 刘强)

D633.1

A

1671-0681(2014)04-0014-06

黄沙(1984-),女,广东海洋大学讲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政治学。

2014-04-13

2012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学学科建设项目“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K6050205)和2012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云南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现状及其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QN20122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纳西族民族国家
我们的民族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多元民族
纳西族打跳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①
把国家“租”出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旅游对纳西族传统农业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研究——以玉龙县白沙乡、拉市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