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中国梦”提出的理论依据

2014-03-11李雪舒琦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国梦理想道路

李雪 舒琦

(1.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国梦”是我们这个民族、国家、社会自诞生后,对梦想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努力的结晶;“中国梦”不单是我们的先辈孜孜追求、努力奋斗的梦想的体现,也是现阶段我们中国儿女为之奋斗的梦想,同时“她”也是国家对梦想追求的体现;一言概之,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们幸福”。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各种积极奋进的尝试,将中国推向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并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的身份屹立于世界之林。在这个积极奋进的黄金阶段,于2013年10月29日召开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更是强调包括政治在内的全面改革,早日实现以现代化为目标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阶段提出“中国梦”的理论依据,在本文中作出一些思考、讨论。

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理想集中体现了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一种社会意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关键精神的支柱。理想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一直是人类的精神和力量的支柱和源泉。马克思表示,精神前提是物质,并且对反作用于物质是精神作出了肯定,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向往是取决于精神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性,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表现,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它是人类的有目的的活动,同时也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延伸到“中国梦”,“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在当代中国理想领域的现实体现和时代取向。

1.1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中实践、发展的观点的现实体现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中实践观点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理想”是在实践过程中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是通过实践活动的指引能实现的信念。“理想”的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不仅要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还要达到改造自身的目的。具体到“中国梦”,实践目标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仅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改造世界(即国家,民族),最终实践目的是达到改造自身(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目的。用实践的思维看待“中国梦”就是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目标付诸于实践过程中去。“中国梦”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是对中华民族强烈的发展愿望的现实反映。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中发展观点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的本质就是在现实存在的社会中不断实现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就是社会理想的实现①”。“中国梦”在价值维度上讲,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②”说明特色社会主义是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中国梦”对人民群众的感召力。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在当代中国理想领域的现实体现。首先,全面的看,“中国梦”是民族之梦,是实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一理想的奋斗之梦;其次,从微处看,“中国梦”是每个中华儿女对生活富足、社会稳定这一希望夙愿,并且实现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的活着”的企盼。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复兴才指日可待,中华儿女的幸福生活才能实现。

1.2 “中国梦”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中价值观点的时代取向

“中国梦”重新塑造了现阶段中国人的价值观。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刘明福指出:“如果我们不解决好中国信仰的问题,那么你就很难在竞争中得到金牌。因为信仰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的灵魂。③”他表示,在各个强国竞争中中国一定能胜利,但是价值观的重新塑造显示尤为关键,只有拥有正确、进步的价值观,才能做出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行动,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如若没有积极进步的价值观导向,容易引起社会动乱、人心不稳、人才流失的问题。十八大在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中指出:“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④”。当今社会是发展的黄金时期,更是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矛盾凸显的问题会导致社会人心不稳、价值观紊乱。所以,“中国梦”不仅是解决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幸福和安康、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的物质基础的问题,更是解决人民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问题。“中国梦”是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只有每个公民参差多态的梦想能够实现,才能共同建设出一个美丽中国⑤。

“中国梦”价值观重新塑造的根本力量是人民。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而来的如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富一代”在打拼过程中实现梦想,产生了很多“富二代”,导致很多人质疑普通老百姓怎么与“富二代”竞争的问题;农村居民收入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巨大差别的问题等。“中国梦”在当代中国的可行性成为讨论的一大焦点问题。马克思主义提到:“社会历史过程是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过程,人在历史过程中不是完全被动的,在历史过程中呈现的多种联系和多种可能性的前提下,历史的现实发展依靠人类自觉的历史意识和主动选择,即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方式等选择,最终实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⑥”。“中国梦”价值观的重新塑造离不开人民,人民是其重塑的主体。中国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各行各业还会涌现很多像李开复、柳传志、俞敏洪这样白手起家的“中国梦”偶像。重塑“中国梦”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也是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2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的讲话,其中9次提到“中国梦”,11次提到“人民”,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与人民的实际幸福联系起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中国梦”蕴含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⑦”用三条主线阐明了“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以人为本:人民自主的寻找的道路是中国道理;人民经历千年自我培育的精神是中国精神;凝聚人民自觉投入社会建设的力量是中国力量。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自己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经过各种艰难探索,寻找到的唯一一条使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是人民意愿的选择。自1840年开始,中华儿女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经历了109年的艰苦斗争才得到人民解放的胜利,才敲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门,从此在一回回经验和教训之中,在一次次的成就和曲折之中找到一条中华儿女企盼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是踏着多少人的鲜血、多少人的汗水才实现的人民自主选择的道路。经过大量实践证明,中国道路,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能带领人民通向幸福生活的正确的道路,是一条能引导中华儿女实现梦想的科学的道路。虽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矛盾也日益突出,加之国际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发展和全球经济化、一体化的深入,“中国梦”的道路依然不是坦途,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党和人民面对的困难还在出现,需要我们继续走的路还很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⑧”就是希望人民群众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坚决走下去的科学道路。“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道路”是人民的道路。

2.2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人民的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安身立命、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撑,是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奋发进取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也是提升国家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途径⑨”,“中国精神”是一个强大精神动力,有了它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需要由全体成员广泛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⑩”。这个价值体系在“五位一体”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充分体现,并且对每个公民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其深远的影响,能够维持社会的良好秩序,并且能够维持社会系统的良好运行。“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充满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最好说明。在改造世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成就的取得,无不是依靠这种精神。鲁迅先生曾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继承下来的优秀的传统精神、民族灵魂的积淀,值得后辈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于每个人民的内心,融入于中华民族的深层精神之中,共同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并在全球浪潮中继续指引我们长风破浪。

2.3 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人民的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各族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朝一个目标努力,祖国的现代化才指日可待。如拔河,力量不分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终将胜利,这个力量就是中国力量。“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又是个人的梦。首先,个人梦是民族梦的体现形式。民族梦就是将每个人的梦抽象、综合而得,民族梦也指引着个人梦的去向,每个人的梦想必须同民族梦相一致,在实践中得以实现个人梦。其次,民族梦是个人梦的制约和实现条件,每个个人梦必须与民族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利益诉求必须与同社会的需要相一致,才能更有效并且快速地实现。没有人民的富裕幸福,就谈不上国家强盛,更没有民族振兴;同样反过来,没有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所以个人梦和民族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小康社会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国家、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期盼,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观,又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中国特色主义新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继承和发展。

【注释】

①夏婷婷.毛泽东社会理想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D].湖南工业大学,2012,(5).

②④《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③刘明福.中国梦:中国的目标、道路及自信[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⑤曲飞帆.浅析“中国梦”的价值观重塑[J].当代社科视野,2013,(5).

⑥李志、潘丽霞.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⑦⑧《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

⑨⑩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2011.206.

猜你喜欢

中国梦理想道路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