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法学双语教学之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2014-03-11王自力代小丹贡献

医学与法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法学双语卫生

王自力 代小丹 贡献

◆医药卫生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卫生法学双语教学之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王自力 代小丹 贡献

卫生法学双语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卫生法学教育中引入双语教学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医学领域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最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卫生法学双语模式构建的必然性进行阐述,然后对卫生法学双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卫生法学;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教材建设

卫生法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该学科是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法学分支及其发展的新兴学科;其构成,使卫生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空间很大。而双语教学模式构建的探讨,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推进卫生法学课程教学体系完整化、学科建设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尝试。

一、卫生法学双语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一)双语教学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语教学体现时代性的现实要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就一直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推动。几年前,教育部在本科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就明确将双语教学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评估点之一,积极推动使用双语进行公共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教学,并认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内许多医学院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选择了部分课程来探索实践双语教学。就卫生法学来说,已在国内医科院校被普遍开设十多年,其中有的是公共必修课,有的作为专业课程开设,使卫生法学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日趋成熟和完善;而尝试和实施卫生法学双语教学,就成为卫生法学教学改革的纵深一步。

(二)卫生法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化因素的影响,医疗行为也不只是单纯的医学活动,它涉及到基本的伦理规则和法律底线,实际上它已经是法律行为。现如今,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在已经开设的卫生法学课程基础上加大了医事法的比重,以加强和提升医学专业学生对专业法律知识的认识,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医学各领域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医学卫生领域法制规范更趋完备,对于既有专业卫生法学知识、又懂外语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院校开设卫生法学双语教学课程既可以满足国内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又能够拓宽学生对卫生法学的科学研究领域,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研究型医学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卫生法学双语教学是有效促进中国医科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

目前就全球而言,国际上大部分的权威医学著作、文献等均是用英文发表。[1]为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检索科技文献、掌握最新信息,更广泛地参加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依法履行卫生行为,使中国医科教育与国际接轨,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是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为医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厚实基础,既能有效地维护患者和自身权益,又能向患者展现自己聪明才智,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奉献社会。虽然在卫生法学领域,各国间所涉及的法系都具有本土特色,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差异明显,但是随着国际各法系间交流的增加,基本医疗和生物、药学、伦理规则比较接近,法律制度及法学教学已有趋同性增强的趋势,而且在一些领域,先前和现在已经出现了大量通用性的国际规则。[2]所以,对于医学院校卫生法学教育而言,及时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努力开展好课程双语教学是具有前瞻性的思维,也是形势使然。

二、卫生法学双语教学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首要难题是优质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由于优质的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缺乏,致使开展卫生法学双语教学改革方面出现困难,有的甚至止步不前。造成相关双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卫生法学本身是医学、卫生学及法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而卫生法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又需要任课教师具备较好的外语功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教学。专业背景及外语水平双重标准造成优秀师资力量不足。其次,与卫生法相关的海外留学归来的高尖人才缺乏,而且一部分海归学者回来后不愿意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使得这些既具有专业知识,外语又过硬的人才无法有效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第三,现有专业课教师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哑巴英语”、口语差以及表述不准确等问题,使已经开设的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制约了卫生法学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教材建设不完善,影响教学质量

在我国,双语教学改革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不同学科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特别是交叉学科的双语教学欠缺很大。在卫生法学领域,教材建设不完善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目前,解决教材问题的途径大体有三个:一是直接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作为教材或辅助教材,以实现双语教学;二是组织专业教学团队根据自身需要量身打造教材;三是自编讲义。以上三方面都面临不同问题,原版教材来源不足,版权费用很高,且由于法律体系和法律规定方面的差异使得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效率不高。自编教材和讲义在资料不全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会存在准确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等问题,而且也会存在教材编写攻关难度大,耗时长,经费高等问题。再者就是国家统编教材缺乏。这些问题,往往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茫然失措和困惑。

(三)院校重视程度不同,投入力量不足

就国内来看,部分院校在实践和试验双语教学方面走在前列,而且开展卫生法学双语教学已经成为一个趋势。部分设有卫生法学专业的医科院校或者法学院,已经在尝试或已实施卫生法学双语教学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各学校及校内各学科间扶持力度差异大,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学校一般重视传统的强势学科;二是因为卫生法学双语教学属于软学科,不像纯自然学科收效立竿见影;三是卫生法学如果作为非专业类课程往往不受学校重视,存在课时少,课程设置不合理,院校教学改革项目、资金倾斜力度不够等问题,以致双语教学改革进展缓慢。[3]此外,国家支持力度有限也是制约卫生法学双语教学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的医科院校大多存在重技术培养轻人文素质培育现象。作为新兴学科,卫生法学学科建设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边缘化倾向,很难纳入国家重点学科加以培育和建设。

三、完善卫生法学双语教学的对策

(一)固本强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卫生法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卫生法学双语教学课程是以外语(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表现形式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需具备出色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的卫生法学知识背景。为此,推进卫生法学双语教学迫切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打造一支精英师资团队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现有卫生法学教学团队进行培训。强化外语语言训练,并在实践中提升双语授课能力。第二,挖掘大学英语系科及公共外语教研室(部)的潜力,建立培训和长期协作关系,实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强强联合,达到攻关目的,为双语教学提供助力。第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引进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提升师资水平的方式。第四,选拔青年骨干教师脱产深造或出国访学以提升其外语能力。

(二)吸收与创造并举,加强卫生法学双语教学教材建设

双语教材是卫生法学双语教学开展的基本依据。显然,教材建设是卫生法学双语教学实施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尚没有国家统编的双语教材,一部分老师采用的教材是国外原版教材或英文影印版本。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涉及知识产权许可,即教材版权转让问题;二是教材对本土化和教学对象的适应性问题。为了使教材更好地适应中国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自编双语教材是比较好的选择。应该鼓励老师自编教材,学校应该组织专门的科研团队攻关,编写符合课程发展目标、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双语教材。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在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时,学生因法系不同,产生概念上的混淆,给双语教学增加阻力。另一方面,根据学校总体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教学重点全方位打造的自编教材更适用于不同类型医科院校人才培养标准,并更有利于教师消化双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比如说军队医科院校,既具有医学院校的共性又独具军队的特色,在培养人才方向上要适应战场人道救护、依法维护战场纪律需要,那么国际人道法就成为卫生法学双语教材必备的内容,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必须占有一定的份量。另外,英文法律文献本身就是最好的、天然的教材内容。

(三)专业技术与人文素质融合,推动卫生法学双语教学

鉴于目前医科院校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术素质培养而弱化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笔者认为,它不利于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由于医生在卫生法律、医疗操作程序、医学伦理规则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素质的欠缺,往往会影响医患沟通效果,不易化解医疗纠纷,也制约其医疗水平发挥,甚至会增加医疗事故的几率。近年来,一些因为法律意识淡薄造成医疗犯罪的案例也不鲜见。所以,医科院校在传授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特别是法律素养的培育。一方面,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卫生法学为例,卫生法学既是普及学生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的基础学科,也是规范医疗行为的专业应用型学科,要积极实践推进双语教学模式,突破现有的传统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自觉养成社会医学模式和理念,促进卫生法学科与国际接轨。通过充分借鉴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典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在促进不同语境下学术思想和观念的碰撞中,让学生以法律人的视角来审视未来的医疗角色,进而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塑造和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角色,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推进卫生法学双语教学的根本。正确引导学生对卫生法学双语教学课程的认识,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使用英语思维和法律思维来掌握卫生法学知识,并提高其依法办事能力。在双语教学和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卫生法学与双语教学的要义和魅力,消除畏难情绪,增强课程学习兴趣。阐明双语教学的要义,扭转学生以往对卫生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错误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应该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多采用案例式、诊断式、对象式等教学方式。[4]通过密切的师生互动,案例讨论、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手段,促进学生吃透知识点。例如笔者所在学校针对迈克尔·杰克逊的死亡所涉及的医药法律问题展开的讨论收效良好。另外,建立成熟的学习效果反馈体系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好方法,它能够有效督促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1]赵西巨,韩新民,李颖.医学院校法学专业本科双语教学课程选择与内容设计[J].中医教育ECM,2008.27(3):26-29.

[2]钟晓红,王琳.对医事法律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以ESP模式为基础[J].医学与法学,2012(4):26-27.

[3]范头姣,吴烨,唐英.高校双语教学实施中的困境及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3):123-125.

[4]王自力.析医科院校卫生法学教学实践与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39-141.

(责任编辑:王琼)

On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Health Law

Wang Zili Dai Xiaodan Gong Xian

Health law bilingual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eaching reform in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introduc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health law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teaching reform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training high-level talents in medical field.In this paper,the author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health law,then analyzes the pligh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health law,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ealth law;bilingual teaching;faculty;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本文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重大项目“《卫生法学》双语教学实施与英文教材建设”(项目编号:JYA20130006)的阶段性成果。

王自力,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法学。代小丹,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法学。贡献,第二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法学双语卫生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卫生歌
法学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