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
2014-03-10高如玉
高如玉
摘 要: 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借鉴“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关键词: 信息 数学课堂 探究乐趣 探究欲望 探究活动
新课标指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更像动词(即知识乃是一种“探究的活动”),而不是名词(即知识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而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动力。
一、借鉴“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
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拿了一块三角形的破玻璃,神情沮丧地说:这块玻璃我马上需要用,现在却破了,该怎么办?同学们为我着急,都在为我想补救的办法。有的说:“用玻璃胶把它胶好。”立即有同学反驳说:“怎么胶呀,掉在地上的都不成样了,一小块一小块的,有的还碎了。”有的说:“那就裁一个同样大小的玻璃,赔给他吧。”于是我就导入课题。“要裁同样大小的玻璃,要不要把玻璃的碎块都带去?为什么?如果带去一块可以的话,应带去哪一块?为什么?”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可能是受我的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际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疑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很枯燥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但如果兴趣没有发展成为稳定的求知欲,学生就不可能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产生理智情感。
二、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
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应用”时,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提问学生“你处在班级几排几列”,或给学生一张电影票,问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我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新一轮学习,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
三、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目前,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与数学密不可分。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已经来到,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教师不只要教学生知道过去,尤其要教会学生如何关心明天。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数学科学的新动向,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理论信息和事实材料。并利用一切能为我们教学所用的手段,如网络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及国际上的最新信息动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比如,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顺利进入太空,我借机向学生介绍了与之有关的数学知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运行轨道,速度,与地球的距离,等等,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课后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这时我灵机一动,没有立即给出他们想要的答案,而是趁势引导他们,教他们通过哪些方法、通过哪些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调查有关资料,大部分学生交流了他们的想法,我对他们的看法都作了肯定,过后我发觉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得更浓了。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每天上午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出一道关于“生活中的数学”的知识竞答题,在信息获取的渠道上,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大容量,迅速便捷,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的作用,鼓励使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变虚为实、化远为近、促静为动,进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当然,当我们在大谈如何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活力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好信息让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例如我通过一段资料“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光”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好好利用、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我从他们脸上看到了担忧,这则信息引出了他们很多的感慨,由此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叹:“我们应为子孙后代节约能源。”这种教育方法比纯粹的说教有效得多。
总之,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各种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3]教育研究.“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