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沙镇中小学生肝吸虫感染现状调查
2014-03-10林社润
林社润
肝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的寄生虫,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其学名为中华支睾吸虫,临床上一般将它简称为华支睾吸虫[1]。据报道,该种寄生虫最早是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一名华侨的胆管内发现,到了1908年,我国才证实了该病确实存在于我国境内[2]。
肝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损害人体的肝脏,破坏胆管的上皮和粘膜下的血管,而虫体寄生时分泌的代谢产物也会引起胆管内膜和胆管周围的一些炎性反应和超敏反应,使得胆管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和胆管上皮增生,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囊炎、肝胆管梗阻、胆结石等。因此控制肝吸虫的感染刻不容缓。本文就我镇调查中小学生里肝吸虫感染的现状,做出相关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11月在我镇中小学校就读的2689名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其中,男1389例,女1300 例;平均(11.7±0.1)岁,平均体重(38.2±0.3)kg,平均身高(124.4±0.4)cm。
1.2 方法
1.2.1 检查前 在全镇范围内宣传此次调查的重要性,获得学校和家长的支持,提高学生对此次调查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向调查对象发放一次性的粪便盛装器皿,避免因为器皿被感染而影响最终检查的结果。
1.2.2 检查 本次寄生虫检查采用的是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使用甘油透明液浸泡亲水玻璃纸,代替盖玻片用于镜检。用刮片刮取粪便之后,将粪便涂在定量板的中央孔,取一张被甘油浸泡过的透明亲水玻璃纸,用一块盖玻片轻轻压上,使得粪便均匀地展开在玻璃纸上,及时进行镜检。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的最佳检查时间是涂片后的2h以内,最佳温度是25°,最佳湿度是75%。
2 结果
共完成全镇7个学校2689名学生(6~15岁)的调查,其中肝吸虫感染率为1.26%;全镇学生参检率为36%。肝吸虫感染的34例患者中,男性21例,占所有男性的1.51%(21/1389),女性13例,占所有女性的 1.00%(13/1300)。见表 1。
表1 肝吸虫检查结果[n(%)]
3 讨论
肝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国家[3]。肝吸虫病的流行,除了需要有适宜的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终宿主外,还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4]。本镇居民向来有吃刺身、生鱼片、淡水螺的习俗,所以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几率较其他地区不吃刺身等生食的人高。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淡水螺是导致肝吸虫感染的重要因素。
肝吸虫的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其成熟虫卵可随胆汁进入消化道,然后混在粪便里一同排出,从而在水中被其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进食后,在淡水螺的体内孵化出毛蚴,经历过胞蚴、雷蚴、尾蚴等三个阶段之后,成熟的尾蚴从淡水螺的螺体内逸出,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侵入淡水鱼体的肌肉内发育为囊蚴,最终会因为终宿主(人类)进食含有囊蚴的鱼肉而被感染。临床上认为,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后,随着胆汁流动的方向逆行,经过胆总管后至肝胆管,或者经过血管、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内,在感染1个月左右,会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目前尚存在较大争议,一般认为有的肝吸虫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可以达到20~30年。
肝吸虫的主要传染源是可以排出肝吸虫虫卵的患者、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等[5]。而主要的保虫宿主有狗、猫、猪、鼠类、狐狸等[6]。由于肝吸虫具有广泛的保虫宿主,而且这些保虫宿主跟人类的关系都很密切,而且对保虫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远远高于人体感染,这对于人群而言,无疑是具有极强潜在威胁性的。
从本次调查来看,在我镇中小学生中,肝吸虫的感染率不是很高,仅为1.26%,但是如果考虑到全镇中小学生的参检率(36%),那么这个数据应该是不够准确的。如果参检率达到90%的话,肝吸虫的感染率应该还是会有一定幅度的升高。而从调查结果来看,肝吸虫在男性中感染率是高于女性的感染率的,这可能与男性接触生食或者是半生食的几率比女性高有关,据调查,男性对于刺身和生鱼片的喜爱度是远高于女性的[7]。而如果刺身和生鱼片的来源是受了肝吸虫感染的淡水鱼类,那么进食后导致人体感染肝吸虫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防治肝吸虫病,应该从娃娃抓起。应该大力向中小学生宣传进食未熟的淡水鱼类、淡水虾类、淡水螺类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如果有可能,应该尽量减少进食的频率。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1]崔昱,郑莉莉,陈凤义,等.大连地区肝吸虫感染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086-1087.
[2]唐石伏,刘春明,朱军宝,等.肺癌合并肝吸虫感染一例[J].海南医学,2011,22(4):55-56.
[3]邓春艳.祁阳县不同区域人群肝吸虫感染调查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56-57.
[4]黄金,梁庆华,朱松山,等.广西区直机关干部肝吸虫感染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9):74.
[5]孙晓丽,周宝森,徐建峰,等.朝鲜族聚居地区肝吸虫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216.
[6]郑莉莉,张凤,秦元华,等.大连瓦房店市区肝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181-184.
[7]陈培厚,段绩辉,唐阳,等.湖南省肝吸虫病高发区流行因素及综合防治模式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34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