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评
2014-03-10秋叶
∷秋叶 评
原文中描述的那位美国职业女性,在纪念美国战争英雄的阿灵顿国家公墓里,又竖中指又做出喊叫动作等不雅举止,还煞有介事地“立此存照”,最后竟把这张不自重更是公然挑战公共行为准则底线的照片公布于“脸谱(Facebook)”社交网站上,让天下人“奇图共欣赏”,结果招致公众的愤慨而遭到解雇。原文作者似乎为其“意外”遭遇喊冤,但据笔者看,这种“自毁前程”完全是自作自受,但愿她能从此自省慎思,接受教训。类似的例子颇多,如今年早些时候,一位俄罗斯航空公司的空姐因把一张自拍的照片发到推特网(Twitter)上而遭到解雇。该照片显示空姐用手指对满舱的旅客指指点点。她先把自拍照发在一家俄罗斯的社交网站上,后又在推特网上传播,最终酝酿成一条“国际新闻”。也许,空姐的最初愿望实现了(有些所谓的“分享”其实是为了获得最大点击率、知名度),但她的“ flight attendant”职业之旅也暂时地或者永远地走到了尽头!
无疑,这是个大面积罹患“暴露癖”的时代!女性们热衷超低腰裤(dangerously low jeans)配丁字内裤(据说为了追求那“一弯腰”的效果)、吊带裙、半截背心,能露的都尽情露了出来。不甘寂寞的男性们要取得类似效果得另辟蹊径。于是,“谨言慎行”、“上帝的眼睛”、“廉耻心”等等一股脑地被抛进了垃圾桶,以“分享”的名义有意无意地把“自供状”当作“表彰书”广为散布,而且为了追求“语(图)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而无所不用其极。原本应该非常重视个人隐私的现代人怎么了?网络时代难道颠覆了这个人们曾经多么珍视的价值观传统了?
网络无疑是典型的西方产物,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其使用者必然也就会受到其价值观的浸染。西方的价值观里有注重坦诚与尊重隐私这两个貌似矛盾、其实相辅相成的方面。坦诚就是讲真话不讲假话,我们东方人往往碍于情面羞于表达的爱慕之情、个人能力甚至某些好恶情绪等方面,西方人则能随心所欲地当面予以表达出来。但他们也不会机械到什么真话都讲,诚实坦率绝不等于揭示隐私!涉及到私生活方面的,他们往往要避免涉及。英谚中就有“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而castle原指中世纪设防城市的堡垒,是不能随便进出的。另外,我们现在熟知的关于与西方人接触时避免询问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他们的隐私所包含的范围。当然,西方人在个人隐私方面并非完全不谈或不能谈,但往往要限制在特定的圈子,如最信任的亲朋好友。有些人还会去找天主教神父忏悔,因此天主教教堂一般都设有用作个人忏悔的“告解室(confessional)”。也许与此有关,西方文化史上至少留下了三部堪称经典的《忏悔录》——基督教拉丁教父St. Augustine(圣奥古斯丁)的The Confessions、法国启蒙思想家Rousseau(卢梭)的The Confessions与英国散文家Thomas De Quincy(德·昆西)的The Confessions of an English Opium-Eater(《一个英国鸦片服用者的自白》),均揭示了各自作者生活中隐秘的详情。但据专家研究,它们一方面是坦率的自传,同时也是避重就轻的“虚构之作”,也就是说他们在“坦陈”自我过错方面时往往患有“假装诚实的人”的毛病,只限于暴露一些“可爱的缺点”。这也就否定了在自己私生活的一切方面均绝对坦诚的可能性。
当然,网络时代改变不了普遍人性,人们不可能一上网就会做绝对诚实的人。我们发现,在网络上最活跃的人最喜欢做的事是发布能吸引眼球、最大限度收获点击数的信息与图片。从他们对发布内容的选择来看,这既难说出于坦诚,也不是忏悔,更非试图将自己的思想和为人之奇淋漓尽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我想他们更多的是出于以下考虑:借助“出位”图文让自己迅速成为圈内“人气王”。其实,他们在潜意识中都有成为大报或门户网站新闻头条的虚荣心。难怪有人说网络是荣格意义上的但被赋予实际形式的集体无意识(the Internet is the Jungian Collective Unconscious given tangible form)。但网络时代与过去不同的
是,靠口头或纸笔一传十、十传百的事,目前就有可能在一个轻轻的甚至不经意的点击之间传遍全球,且不可销毁。从最近几起因在虚拟空间随心所欲而自毁前程的事件来看,虚拟空间显然并不虚拟,它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只是其中的草根大众往往更不宽容(英文中所谓“多数人的暴力[the majority violence]”),其始作俑者常得在现实世界里承担往往被夸大了的责任。因此,我们似乎都应该牢记一位美国人的以下忠告:“千万别把你不想让它成为《纽约时报》头版头条的信息往网上发(Don’t put anything on the Internet that you wouldn’t want in headlines on the front page of the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