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黄稻区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试验

2014-03-10刘善勇徐兴学丁风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有益菌河蟹稻米

刘善勇,徐兴学*,丁风霞

(1.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局,山东滨州 256600;2.无棣县柳堡镇政府,山东无棣 251906)

沿黄稻区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试验

刘善勇1,徐兴学1*,丁风霞2

(1.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局,山东滨州 256600;2.无棣县柳堡镇政府,山东无棣 251906)

通过单独种植水稻与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两者经济效益、收获后土壤理化性状及有益菌群状况、稻米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比单独种植水稻经济效益高;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益菌群的数量;稻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水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沿黄稻区

沿黄稻区大部分是利用盐碱涝洼地进行稻改的地区。利用黄河丰富的水利条件发展稻蟹立体复合种养模式,在生产优质稻谷的前提下,养殖河蟹,可达到立体生态种养,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为此,进行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试验,以期推动沿黄稻区立体复合种养模式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黄河岸边的山东省滨州市进行。供试水稻为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喜水性品种津丰28号。河蟹为黄河闸蟹,蟹苗由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蟹苗培育基地提供。试验田长600m,宽99.49m,地势较低洼,一年种一季水稻。

1.2 稻田及处理设计

1.2.1 稻田设计

挖沟筑埂。围埂底宽3m,离内坡脚0.4m建设“食台”,沿“食台”开挖宽3m、深0.7m的“蟹沟”。挖出的沟土用于加高围埂。完工后的埂高0.8m,面宽1m。当围埂内坡土达80%时,整形夯实,用塑料膜覆盖严后再加盖20%的土,然后成形、夯实。

建进出水口。在围埂东南角北3m处用塑管作排水通道。填埋管道的土要细并拌石灰,边填边夯。管道入口用橡皮管接牢,顶口用细目网布扎紧,防止幼蟹外逃。在东北角南3m处安置水泵,泵进水口处用细目网套牢,以防有害生物及其卵粒入田。

设置防逃墙。外围用细目网布栅,下埋20 cm,上留80cm,每隔3m用竹秆固定;内围用塑料膜围栏,用木棒打桩固定,地上高40cm,埋入土中10cm。

1.2.2 处理设计

试验设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处理,以单独种植水稻(常规)为对照。小区面积9949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1.2.3 立体种养

水稻种植。3月初育苗,4月底5月初开始移栽,9月中下旬收获。在田间每隔5m挖1条直通养蟹沟的深25cm、宽50cm畦沟,并保持35cm左右深的水层,直到收割前10d排水搁田。

河蟹养殖。4月初用石灰75kg·m-2对水泼浇蟹沟,5月初蟹沟上满水(此时稻田与蟹沟并未串通),将壮育蟹苗(平均规格7.2g·只-1)投放沟中。共投蟹苗39300只,其中雄蟹占55.3%,雌蟹占44.7%。蟹入沟后,即投放成蟹饲料进行喂食。5月底6月初将蟹与稻田畦沟连通,并加深水位至田面10cm。此时水稻已进入高峰苗期,河蟹白天可潜入稻丛,夜间回到蟹沟和“食台”进食。在河蟹生长期间,应本着“中间青、两头精”的原则投喂饲料养至120d左右开始捕捞[1-2]。

1.3 取样与分析

各小区分别计产。水稻收获后,取样分析稻米品质。

在水稻种植前和收获后,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进行取样,分析土壤肥力状况。鲜样混匀后过1mm筛,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中钾细菌、固氮菌和磷细菌的有益菌数量。均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经济效益

试验结果(表1)表明,单独种植水稻,每667 m2水稻产量为557kg,收入2004.80元,投入成本为862.33元,效益为1142.47元。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每667m2水稻产量为450kg,收入1799.84元,河蟹22.26kg,收入1335.60元,扣除投入成本,效益为1892.9元。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比单独种植水稻提高效益65.7%。

表1 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与单独种植水稻模式的产量与效益

2.2 土壤肥力和有益菌

从表2可见,单独种植水稻区容重收获后比种植前增加0.016g·cm-3,pH值降低0.34,有机质减少3.62g·kg-1,全氮减少0.008g·kg-1,碱解氮减少11mg·kg-1,有效磷减少3.7mg· kg-1,缓解钾减少mg·kg-1,速效钾减少6mg· kg-1。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区收获后比种植前容重减少0.026g·cm-3,pH值降低0.63,有机质增加2.71g·kg-1,全氮减少0.001g·kg-1,碱解氮相同,有效磷减少0.1mg·kg-1,缓解钾减少2mg·kg-1,速效钾减少1mg·kg-1。对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与单独种植水稻区的土壤肥力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都表现显著。

表2 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与单独种植水稻模式的土壤肥力变化

分析结果(表3)表明,单独种植水稻区固氮菌、钾细菌、磷细菌变化不大。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区土壤固氮菌、钾细菌、磷细菌分别增加60,50和40个·g-1。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区与单独种植水稻区的固氮菌、钾细菌、磷细菌变化情况进行显著性比较,结果都表现显著。

2.3 稻米品质

分析结果(表4)表明,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稻米比单独种植水稻稻米蛋白质提高23.4%,脂肪含量降低25.0%,碳水化合物降低4.4%,VE提高28.6%,膳食纤维提高44.4%。

表3 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与单独种植水稻模式的土壤有益菌变化

表4 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与单独种植水稻模式的稻米营养成分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独种植水稻相比,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高;土壤肥力状况改善和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结构改善,活性不同程度提高;稻米营养、保健价值提升。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效益,改善土壤环境,生产优质稻米,是一种具有高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和高社会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

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提高,是因为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一块土地获得水稻和河蟹双项收入,利用生物之间相互作用,降低投入成本。改善了土壤环境,可能与河蟹在稻田中活动、取食以及粪便排泄,向稻田内排放一定数量的氮、磷、钾等有关。河蟹排泄量随生长而增多,符合水稻生长规律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不间断施肥”效果[3-4],河蟹的饵料和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氮素、磷素和钾素,同时河蟹觅食活动翻动土壤,改善土壤的生物环境。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由于河蟹的活动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改善了水稻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了水稻的营养品质和保健价值。

[1] 蔡典明,姜长宁,洪诗云.低洼水稻田稻蟹种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3):406-407.

[2] 李应森.名特水产品稻田养殖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单艳红,杨林章,颜廷梅,等.水田土壤溶液磷氮的动态变化及潜在的环境影响[J].生态学报,2005,25(1):115-121.

[4] 徐敏,王武,马旭洲.稻蟹共生系统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效养分的变化规律[J].广东农业科学,2013(9):53-57.

(责任编辑:吴益伟)

S511;S968.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528-9017(2014)07-1092-03

文献著录格式:刘善勇,徐兴学,丁风霞.沿黄稻区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4(7):1092-1094.

2014-04-15

刘善勇(1979-),男,农艺师,从事水稻栽培技术及育种研究工作。E-mail:liushanyong1234@126.com。

徐兴学(1963-),男,高级农艺师,从事水稻栽培技术及育种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有益菌河蟹稻米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如何保护肠道有益菌?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