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4-03-08马淑娟

经济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基期经费支出存量

文/马淑娟

一、引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他的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指出,东亚国家经济的增长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取得的,而是依赖于要素的过度投入取得的。这种发展模式不是可持续的,一旦要素供给受到限制,经济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因此,中国要想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应尽快摆脱此种发展模式,通过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实现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居于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追随者行列,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先进技术。一种途径是向发达国家直接购买先进技术,此种途径风险小,成本低,但容易对发达国家形成技术依赖,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另一种途径是发展中国家进行自主创新以获得先进技术。但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哪种途径获得技术源,理论界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Coe&Helpman(1995)、Eaton&Kortum(1995)等学者认为,一国技术的进步往往并不是来自本国的自主创新,而是来自国外技术的引进与扩散。林毅夫和张鹏飞(2006)也指出,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向发达国家购买适宜技术而实现经济的增长。金碚(2004)研究指出,中国要想取得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摆脱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

目前,中国综合利用两种技术获取途径,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不断增加,且呈递增趋势。2012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298.4亿元,比上年增加1611.4亿元,增长18.5%,技术引进经费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那么,哪种技术获取途径对技术创新效果影响更为显著呢?这不仅需要理论层面的深入分析,更需要进行实证层面的分析比较。本文选取了27个省份大中型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技术源对技术创新效果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林毅夫和张鹏飞(2006)提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用于说明落后国家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以获得比发达国家更快的经济增长,并使得落后经济最后收敛于发达经济。但此理论成立的条件是苛刻的,需要依赖于一系列的假设前提。更多的学者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效果的影响。李小平(2007)运用DEA思想,将中国32个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自主R&D、国外技术引进的产出和生产率回报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只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自主R&D和国内技术购买的生产率回报率较差。吴延兵(2008)运用1996~2003年中国地区工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发现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王青等(2010)利用2000~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以Driscoll-Kraay方法估计标准误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自主创新与以进出口和FDI(外国直接投资)为代表的技术引进分别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全国层面,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都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发展,但技术引进仍然是主要的技术创新途径,自主创新的作用并不显著。刘小鲁(2011)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比较了技术引进、R&D和FDI在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上的效果,发现R&D、引进国外技术和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积累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R&D对创新能力积累的影响程度最高,而国内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对提升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总体来说,现有研究很少将技术消化支出和技术改造支出纳入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分析框架,而技术消化支出和技术改造支出是技术引进发挥促进技术进步作用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尝试分析技术消化支出和技术改造支出对技术创新效果的影响。

三、模型构建

本文选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模型:

(1)式中,Q表示新知识产出量,K表示R&D经费存量,L表示人员投入量,ε表示随机误差项,A为常数,α表示K的产出弹性,β表示L的产出弹性。本文将技术引进纳入模型之中,由于技术引进可分为国内技术引进和国外技术引进,所以:

(2)式中,KF表示国外技术引进经费支出,KD表示国内技术引进经费支出,γ表示国外技术的产出弹性,δ表示国内技术的产出弹性,其他符号含义同(1)式相同。对(2)式两边同时取对数,令lnA=C,得

本文选用面板数据,所以将(3)式设置为:

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为了考察技术引进支出和技术改造支出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在(4)中加入交互项:

(5)式中,KFD表示国外技术引进经费和国内技术引进经费之和,KX表示国外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支出,KG表示国内和国外技术引进的改造支出。本文将采用(5)式进行实证分析。

四、数据选取和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27个省份①大中型企业2001~2010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1.因变量。已有的文献中对创新产出的衡量主要采取两种衡量指标,即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因专利申请数无法测度创新的市场维度,本文选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对创新产出的衡量,并以2001年为基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2.自变量。即R&D资金投入、引进国外技术支出、引进国内技术支出。本文借鉴朱平芳和徐伟民(2003)的研究成果,采用以2001年为基期的消费物价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加权来对R&D资金投入进行平减。其中,消费者物价指数权重为55%,固定资产投资物价指数为45%。技术引进指数都用以2001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R&D投入和技术引进支出具有累积性和滞后性,他们不仅影响当期产出,而且对未来几期的产出也会产生影响,所以采用永续盘存法对他们进行存量计算:Kit=Eit+(1-δ)Ki,t-1。其中,Kit表示R&D资本存量,Eit表示当期R&D经费支出,δ表示折旧率,Ki,t-1表示上期R&D资本存量。大多数文献中将折旧率假定为15%,本文也采用此种方法。关于基期资本存量的确定,本文选用公式K1=E1(1+g)/(g+δ)对其进行衡量。其中,g表示所有时期的R&D支出的平均增长率,假定为5%(Hall B.H.&Mairesse,1995),当δ=15%时,基期R&D资本存量是基期R&D支出的5.25倍,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各期的R&D资本存量了。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的资本存量计算方法与R&D资本存量计算方法一样。

对于技术改造支出、技术消化支出、R&D人员投入,本文采用以2001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其进行平减。其中,《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公布的技术改造支出作用于国外技术引进支出和国内技术引进支出,技术消化支出作用于国外技术引进支出,R&D人员投入为R&D人员的全时当量。

五、实证结果

为了避免面板数据出现异方差情况,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对模型进行估计。如表1所示,四个模型估计结果具有一致性,这从侧面说明了模型的稳健性。

实证结果显示:

1.单纯的技术引进,无论是国内技术引进还是国外技术引进并不能起到增加企业销售收入的作用,这与我们的预期是相符的。如果企业不能对所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为自己所用,那么企业的引进技术经费支出就只会增加企业成本,甚至对企业已有技术造成不好的冲击,造成企业销售收入的波动。

表1

2.技术消化支出和国外技术引进支出交互项与技术改造支出和技术引进支出(国内和国外)交互项的系数是正的,并且是显著的,说明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同时注重对所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改造,这样企业引进的技术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

3.技术改造支出和技术引进支出(国内和国外)交互项的系数要大于技术消化支出和国外技术引进支出交互项的系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技术消化支出的作用。技术消化是进行技术改造的前提,它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4.R&D投入的产出弹性要远远大于交互项的产出弹性,这表明企业的自主研发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技术引进,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应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发挥主要作用。

六、政策和建议

利用有限的资本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获得最大的技术进步,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应该如何实现技术创新,根据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给出以下建议。

1.必须将自主创新作为获得技术源的主要途径。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同时,应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便利条件,如融资支持、产权保护、税收减免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表明,一国要想在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就必须进行自主创新,摆脱对外国的技术依赖。中国要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古今中外,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凭借技术引进而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

2.在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必须引进适宜自身发展的先进技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各个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毫无例外地进行技术引进。技术引进可以快速缩小落后国家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且技术引进成本低,风险小。但必须看到,在先进技术与现实生产力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技术时,必须同时加大技术消化和技术改造支出,使先进技术为本国发展服务。技术引进是为自主创新服务的,必须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才能实现从模仿者到领先者的跨越。

3.必须在R&D投入、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和技术改造之间合理配置资源,使四者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更好地为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服务。

注释

①即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

[1]Coe,D.Helpman,E.InternationalR&D Spillover[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39(5).

[2]EatonJ.,Kortum,S.Engines of Growth:Domestic and Foreign Sources of Innovation[R].NBER Working Paper No.5207,1995.

[3]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6,(4).

[4]金碚.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04,(5).

[5]李小平.自主R&D、技术引进和生产率增长——对中国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

[6]吴延兵.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8).

[7]王青,冯宗宪等.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对我国技术创新影响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6).

[8]刘小鲁.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途径:R&D、技术引进还是FDI?[J].经济评论,2011,(3).

[9]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6).

[10]Hall B.H.&Mairesse.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and Productivity in French Manufacturing Firm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J.1995,(65):263-293.

猜你喜欢

基期经费支出存量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我国房地产价格统计方法探究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
论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
腐败存量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专业市场价格指数基期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