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思路

2014-03-08董全瑞

经济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省市区财产性平均工资

文/董全瑞

一、河北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一)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1.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且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02年到2012年,河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85元增加到8081元,增长了3倍。最高的2004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5元,最低的2009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元,但增长平均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但是,从东部和沿海的区位看,农民收入居后列。在东部10个省市和沿海11个省市中,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都锁定在第9位,处在倒数第2位、第3位的水平。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02年到2012年,河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679元增加到20543元,增长了3.1倍,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可支配收入增长3.2倍。与全国差距最小的2006年为1∶1.14,差距最大的2012年为1∶1.20,绝对差额由1024元扩大到4022元,呈现出相对差距相对扩大、绝对差距绝对扩大的趋势(见表2)。从全国排位情况看,2006年排第13位,2008年排第14位,2010年排第14位,2011年排第18位,2012年排第19位。

表1 河北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比较(以河北为1)

表2 河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比较(以河北为1)

表3 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全国比较(以农民收入为1)

3.城乡收入差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02年到2012年,河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49倍扩大到2.54倍。期间,2009年达到峰值的2.86倍,2012年下降为2.54倍。全国城乡差距最高为3.33倍,最低为3.10倍。河北城乡收入差距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缩小趋势明显(见表3)。应当指出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有缩小的趋势是以城镇居民收入长期低迷为代价的,并不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

(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状况

1.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02年到2011年,河北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10032元增加到35309元,全国平均工资由12422元增加到41799元,收入差距由2390元扩大到6490元(见图1)。从全国31个省市区工资排位看,始终处于后列。2006年排第26位、2008年排第22位、2010年排第21位、2011年排第23位。

图1 河北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与全国比较

2.平均工资与相邻省市区相比下降趋势明显。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北省职工工资处于后列,与相邻省市区相比差距扩大趋势也很明显。在相邻的4个省市区中,2002年河北省排第3位,分别比居于第1、2位的天津和辽宁低6226元和1627元,比山西高出675元,比内蒙古高出349元。到2004年河北省被山西和内蒙古超过,落入第5位。2010年天津、辽宁、内蒙古、山西分别高出河北省20038元、2986元、3760元、1606元;2011年上述省区分别高出河北省20349元、2845元、5809元、3921元(见图2)。

(三)行业差距持续扩大

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比∶2008年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平均收入39340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9614元,高低收入比为4.09∶1;按细分行业最高的管道运输业为81600元,最低的农业为6026元,高低收入比为13.54∶1。2010年最高的金融业54353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2432元,高低收入比为4.37∶1。按细分行业最高的证券业99332元,最低的农业为7706元,高低收入差距为12.89∶1;2011年最高的证券业106934元,最低的农业为7648元,高低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13.98∶1。

二、对河北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与评估

图2 河北与天津、辽宁、内蒙古、山西工资差距比较

由以上收入分配状况可以看出,近10年来河北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提高,但与全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并且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凹地”已经形成。一是低水平。总体收入水平低,除农民收入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居全国后列。二是不相称。与相邻省市区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在东部和沿海地区中收入居后列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中部和西部地区赶上和超过。三是不同步。2011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全部财政收入3017.6亿元,位居全国第八,分别是10年前的4.44倍和6.73倍。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国第1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18位,分别比2002年增长2.65倍和2.74倍,大大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以上分析表明,河北的收入分配已经处在一种不利的状态,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从而拖全国的后腿。同时,“收入凹地”往往是与问题凸显相伴而生的。一是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长期的低收入老百姓一比较就看出问题来了,由此产生的不满和无奈情绪蔓延,进而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和失望,会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峻挑战。二是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低收入伴随的是低消费,按照低消费的路径前行就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不利于优化发展环境。低收入不仅吸引不了外部人才,内部人才也会纷纷外流,因而会对发展环境构成威胁。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以提低为重点

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2012年河北省大幅度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到20.45%,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按最高标准1320元计,为2011年平均工资的45%,这意味着与平均工资的差距为2.23倍;按最低工资下限1040元计,为平均工资的35%,与平均工资的差距为2.83倍。为此,要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职工平均工资相联动的动态增长机制。要把最低工资标准从低到高调整为三档,分别为平均工资的40%、50%和60%。

2.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宏观层面,努力实现工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企业工资性收入总额的增长不低于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企业平均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不低于企业平均利润总额的增长。同时,要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确保工资实现有效增长。在微观层面,干涉工资制定程序,确保工人由于他们的工作而得到适当的报酬。政府通过对工资谈判和为劳资关系制定规则,在工资制定程序中进行干预。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由劳资双方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来决定本企业工资分配形式和分配水平。

3.提高贫困线标准并每年调整。目前,国家把农村居民贫困线提至2300元,达到了人均每天1美元,但这仍然是一个低标准。为使贫困人口和低收入阶层更有尊严地生活,应把贫困线提高至人均收入的50%。按照这一要求,农村贫困线应该达到3560元,城镇居民贫困线应达到9146元。

(二)以扩中为主线

1.提高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这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重要措施,对扭转河北省居民收入居全国后列的局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此,具体实施应分三步走。第一步,在平均工资数量增长上,力争赶上或超过山西。考虑“和经济发展同步”及物价上涨因素,这意味着城镇职工每人每年增加4500元以上。第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2011年全国平均工资41799元、河北省35309元计,城镇职工工资每人每年增加6500元以上。第三步,到“十二五”末达到全国经济强省收入水平的下线,即在全国的位次达到第10位左右。

2.降费。一是降低社会保障缴费率。由于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单位职工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而设计的,注重与传统体制下福利待遇的对接,造成了缴费比例过高的问题。2010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697元,职工个人每月需缴纳的“三险一金”约259元,比2009年增加66元。要把缴费比率由目前的40%以上逐步降至20%左右,包括降低企业缴费率,以便能够增加职工工资。二是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要结合改善两个环境要求,在减少审批程序和环节、时间和费用方面有新进展。三是降低高速公路、有线电视、通信服务、大学学费、职称考试及评定等费用。

3.让城乡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2011年,河北农民财产性收入203元,仅占人均纯收入的2.89%;同期,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318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2%。因此,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潜力很大,需要设计出有利于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制度。一是界定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林地产权,使之成为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农民承包地在利用、征收和出让中的收益向农民倾斜,公益用途也要给予足够的补偿。推进农民宅基地流转、转换方式创新,让产权主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二是把住房作为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鼓励城镇居民拥有第二套住房用于盈利目的。三是提高城乡居民股息、红利比重,提高存款利率并与物价水平挂钩。

猜你喜欢

省市区财产性平均工资
2022年7月30个省市区化肥零售价格监测表
2022年8月30个省市区化肥零售价格监测表
No.6 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
2022年1月30个省市区化肥零售价格监测表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新时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
杭州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省市区第二次工作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