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兴趣调查与分析

2014-03-08孙爱景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孙爱景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的任务不仅是提高运动技能,加强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习惯。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发现优点,挖掘潜能,教给他们必备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其产生良好的体育兴趣,体验“我运动、我快乐”。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普通学生运动兴趣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培养大学生运动兴趣的途径和建议,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男、女各25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调查法进行分析与整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影响大学生运动兴趣的主观因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身体素质差、自卑”是影响运动兴趣的主观因素。体形过胖或瘦小,身体素质较差,对一些力量性动作力不从心,缺乏自信,不能自觉、主动地练习;人际交往意识淡漠,不活跃,性格较为孤僻,在同学面前自卑羞于做动作;由于多次失败,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久而久之,丧失了自信心,在练习中患得患失,练习动作时,总是躲在后面,缺乏表现的欲望。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多加鼓励,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哪怕有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肯定、表扬。当个别学生做错动作或完成不了时,说声“没关系,有进步,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使其重新鼓起勇气,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怕苦、怕累、怕脏、怕晒”,是影响运动兴趣的另一主观因素。对于这些学生,要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认识,使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克服怕苦、怕累、怕脏、怕晒的信念;要讲清体育和身体的关系,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消除他们的“四怕”心理。有28.2%的学生非常同意、42.2%的同学比较同意 “文化课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同意率70.6%。这些学生主要是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大多还局限在文化课上,对体育不太重视,不喜欢自己的子女从事体育运动。另外,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文化课学好,将来就能出人头地,有份好的工作、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扭转社会和家庭的偏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运动环境。

2.影响大学生运动兴趣的客观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有53.6%的学生同意、41.7%的学生认同 “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兴趣”。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有了很大提高,硕士、博士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同其他学科教师的学历结构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师资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竞赛中注意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自然会尊敬、拥戴老师。经调查,超过90%的学生喜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修养,运动技术全面、示范动作优美的教师,所以高校应多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单一守旧”是影响运动兴趣的另一因素。现在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日益成熟,对运动向着有趣、唯美的方面发展。满足学生直接需要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摇学生的体育动机。有38.7%的学生非常同意、33.5%的学生比较同意“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差”是制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影响运动兴趣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积极改善运动场地及设施。对现有的条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

3.普通高校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锻炼项目。

表1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业余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前5位排序

从上表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体育需求方面是有差异的。男生更喜欢对抗性强、活动量大的项目,女生更倾向于选择有一定活动量,并且音乐感较强、能更好练习形体的项目。在问卷所提供的20个锻炼项目中,男生选择的前五项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武术,女生选择的前五项是健美操、瑜伽、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

4.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个人身体素质的评价。对男、女各250名学生进行“个人身体素质评价”调查,结果如表2。

表2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个人身体素质评价

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个人身体素质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习压力的增加,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个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越来越差,更有甚者出现军训时会晕倒,上体育课如果运动量稍微加大就受不了等状况。因此,如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保证,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应成为当前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5.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行为是指人的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1]。体育行为是指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2]。从表3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每周的锻炼次数能达到2-3次,但是运动量不够,每次锻炼的时间为0.5-1小时。

表3 一周锻炼次数、一次锻炼时间选择

三、培养大学生运动兴趣的途径

1.丰富体育课的运动项目。根据调查,喜欢球类项目的男生达到被调查人数的91.2%,女生达到44%。由于此类项目的开展比较普及,对初学者的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在运动过程中强调技术的同时,更注重集体的配合,因此该项目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另外,参加者通过合理地运用技术、配合,利用集体的力量,也能取得好的成绩。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符合广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成为热衷的体育项目。

2.体育课中利用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体育游戏。由此,体育教学中多采用趣味性、娱乐性和群体性的游戏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以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游戏性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还能使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身体素质。但在选择体育游戏时,教师应注意游戏的教育性,并适时地对游戏进行总结和点评,使学生从游戏中接受教育。

3.课外体育活动应注重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有36.4%的同学认为在下午下课以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最合适的时间;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有68.7%的学生对以班级为单位自愿组队参加比赛和竞技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而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认为是体育教师的占41%、学生体育社团的占27%、学校其他机构和个人的占19%,选择家长和社区志愿者的占5.0%。实践证明,课外体育活动中丰富多样的内容、灵活的组织形式、广泛的活动范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组织及创造能力等,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

4.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首先,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加强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运动心理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其次,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的进步,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并且善于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公正的评价,这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关键因素。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备学生”这个环节,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调动他们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四,教学中,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创设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和课堂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1]王则删.学校体育课改革的一个新思路[J].体育学报,2001.

[2]石美玉.高尔夫休闲和高尔夫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百度文库.

[3]陈文英.影响武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的因素研究[D].北体大硕士论文,2000:18.

[4]王道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孙洪涛.对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6(4):14.

[6]肖紫来.再谈当前困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展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2005.

[7]于晓峰,郑军.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台声.新视角,2005(3).

[8]杨建文.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7).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