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2014-03-08崔秀丽
崔秀丽
(内黄县妇幼保健院,河南 内黄 456300)
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崔秀丽
(内黄县妇幼保健院,河南 内黄 456300)
目的:探析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慢性腹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针刺与中药综合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60例患儿均恢复正常,每日均至少正常大便1次以上,大便质地成型,仅有2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才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
小儿;慢性腹泻;中医治疗
小儿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形成腹泻或者为间歇性2~4周内习惯性复发的腹泻。腹泻即排便的次数明显多于平日,粪便多为稀水样,水分含量较多,有时会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者脓血便,患者时常有紧迫的排便欲望、肛周紧涨感,甚至会引起大小便失禁[1]。当前我国临床医疗按照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四大类,即吸收障碍性腹泻、分泌性腹泻、运动性腹泻以及高渗性腹泻[2]。由于当前对慢性腹泻的研究不充分,临床依据不足,并且存在一定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故在治疗方案制定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治疗效果有时也存在事与愿违的现象[3]。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集大成者,中医对于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具有其独特之处,往往收到奇特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慢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年龄6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为(2.12±0.45)岁,每日腹泻次数(3.12±1.56)次。经过生化检验显示大便常规多表现为脂肪球或者显示有1~2个白细胞。60例慢性腹泻患者中有4例出现中度脱水症状,均进行补液辅助治疗,所有患者均出现大便稀水样,均未出现发热症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针刺与中药综合治疗。①针刺治疗(针灸):选取穴位主要为关元、气海、肾俞、天枢等,选择32号毫针刺入,插入皮肤约0.5cm,每日进行1次,10天为1个疗程,不留针;②中药治疗:主要使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进行加减治疗。对于脓血便患者添加木香槟榔丸;对于恶心呕吐患者添加竹茹以及半夏;对于有轻微脱肛患者运用黄芪进行相应对症治疗。每天1剂,分早晚服用,10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均基本恢复正常,每日均至少正常大便1次以上,大便质地均成型,仅有2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才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达100%。
3 不同分型治疗原则
3.1 寒湿型慢性腹泻
寒湿型慢性腹泻症状多表现为大便呈水样便,每日可以达到数次甚至数十次的排便过程,常常伴有纳差、发呆,肠鸣音较为明显,排尿不多,舌苔显白色并呈现出厚重、黏连以及油腻感,脉象较为平缓[4]。治疗方法为健脾温中燥湿,主要使用胃苓汤合八柱散进行治疗。
3.2 湿热型慢性腹泻
湿热型病人多数表现为小腹疼痛,排泄出的水样便如同热汤一般,疼痛一阵子,排泄一阵子,排泄后仍然感觉身体不舒服,大便的颜色多为黄褐色并伴有恶臭味,肛门有灼热感,患者内心十分烦躁但口渴严重,小便往往时间短排泄量少,舌苔颜色黄腻。治疗方法为清热利湿,主要使用葛根芩连汤合四苓散进行治疗[5]。
3.3 食物累积型慢性腹泻
由于食物累积作用而引起的慢性腹泻,症状多数为小腹酸胀疼痛,排泄产物多数为不消化的物品,味道极其恶臭,如同放坏的臭鸡蛋味道,随着排泄的进行,小腹疼痛感逐步降低。患病期间,患者胃口十分差,对食物提不起兴趣,不思饮食,舌苔污垢较多并较为厚实,治疗方法是促进食物消化、更快地促进排便,主要采用我国传统的香砂平胃散合保和丸进行治疗。
3.4 脾泻合并气虚型慢性腹泻
脾泻合并气虚型慢性腹泻主要症状表现为大便溏薄,通过饮食进入胃中的食物不能够长久保存于胃中,进食量进一步下降,脘腹痞胀不舒,引起腹部疼痛,四肢感觉疲惫不堪,浑身乏力,舌苔显示为淡色且颜色发白,脉搏跳动微弱并且很难进行把脉。治疗方案以益气健脾、升清止泻为主,主要采用益气健脾汤合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
3.5 肾泄型慢性腹泻
肾泄型慢性腹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五更天时分有较为强烈的腹痛并伴有肠鸣音,需要进行适当的排泄,经过排泄后基本恢复。时常伴有身体寒冷以及肢体冰凉,腰与膝关节往往发生酸胀松软的现象,舌头对味觉相对不敏感,舌苔颜色相对较浅并发白,脉搏沉重并细小轻微。当前中医主要治疗方法为温肾健脾,使用四神丸进行治疗。
3.6 土败木贼型慢性腹泻
当前土败木贼型慢性腹泻相对较为少见,发病症状多为胸部胀气以及发闷,进食明显减少,与个人的心情有着直接的关联,当情绪高度紧张或是出现抑郁愤怒的时候,往往会发生腹部疼痛及腹泻情况,舌苔呈现淡红色。治疗方法主要为扶脾抑肝,使用痛泻药方进行治疗。
4 讨论
本研究表明,小儿慢性腹泻在中医中定性可发现,发病有寒有温,虚实皆有,一般主要是由急性腹泻未能及时治疗或者错误用药、腹泻时间已久或是习惯性的反复发作等原因主导,其次由于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也时有发生[6]。临床上存在因虚导致实变者、抑或为因实导致虚变者、还有虚实相互夹杂者,需要在治疗时仔细辨别,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有效治疗方案,从根本上治疗患者的疾患。在治疗的同时,临床护理工作也需要同时有效开展,进行健康宣教,要求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饮食习惯,避免吃生冷刺激性食物,禁止在治疗期间大量吃荤腥油腻刺激食物。通过对60例患者家长进行相关的随访调查,发现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有些家长未能充分认识治疗过程中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依从性较差,不能很好地执行医嘱,从而使得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虽然起到治病作用,但是未能达到预期调理身体的功效。另外,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可以将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治疗患儿腹泻,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 罗国晖.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02-103.
[2] 王亚峰.小儿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236.
[3] 李雅杰,柴颖,么焕新.超声电导透皮给药与微波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6):58-60.
[4] 陈贵华.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3):354.
[5] 刘华.中医药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6] 杜红星,刘萍萍.利巴韦林与锌制剂联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8):1417,1419.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5-19
崔秀丽(1972-),女, 河南省内黄县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科临床。
R256.34
A
1673-2197(2014)19-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