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师作用研究
2014-05-02王安香
王安香
(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贵州 湄潭 564100)
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师作用研究
王安香
(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贵州 湄潭 564100)
临床中药学是医院为提高中药临床管理水平、应用质量而设立的学科,临床中药师是临床中药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合理用药、药品咨询、药品管理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结合某医院实际情况,从临床中药学作用、临床中药师职责及其作用变迁进行概述,并作出展望。
临床中药学;临床中药师;合理用药;药学研究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价值,在过去、现在与未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现代药学研究与制剂技术的发展,中药制剂的种类、品种、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之相对的是中药成分繁杂、注重综合调理、在人体中作用机制极其复杂,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医疗事故层出不穷,为保障安全用药、推动中药学发展,发展现代中药学成为必然选择[1]。发挥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师的作用,是医院保障合理用药、提升中药使用质量的关键。本次研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临床中药学与临床中药师的作用进行探讨。
1 临床中药学作用
临床中药学即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是以药品管理、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药学研究等药学工作为主要内容,涉及管理、科研、教学等领域的科学。为充分了解临床中药学的作用,以下就医院临床中药学任务进行论述。
1.1 参与指导合理用药
参与、指导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是临床中药学的基本任务,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基础,药师需要与医护一起参与临床诊疗活动,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法治性等多个角度,建议、指导医师开具处方,选择正确品种、剂型、联合方案,建议、指导护士合理给药,确保用药时机、剂量的正确性。
由表1可知,我院中药师已广泛参与门诊、住院处方开据之中;其中中药师在住院中西医联合处方开据中参与率最高达到57.33%,这可能与中西医联合涉及药理学知识更复杂有关,门诊单剂中药开具参与率最低为5.23%,这可能与门诊收治患者病情较轻、开据药品以非处方药为主有关。从年增长情况来看,住院单剂中药年增长率最高达14.35%,这可能与住院单剂中药处方基础例较少、药品种类迅速扩大有关,住院中药处方增长率最低为4.34%,与医师开具处方传统有关。
表1 某院2011-2013年门诊、住院各处方类型中
1.2 中药临床应用监测
药品临床应用监测是医院药学基本工作内容之一,是医院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师参与处方制定,并不能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进一步保障用药安全,以便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中药师需参与临床用药质量监测,主要内容如下。
1.2.1 药品质量管理 中药师具有药品质量管理义务,以保障药品质量、有效性合格,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可以安全使用。中药师需要对不同来源、不同批次的药物进行检验,采用分层抽样等方法确保药品质量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药师还需对门诊、急诊、科室等处留置的药品进行管理,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发放、备案、收回、查验、核对。我院2011-2013年,库房清理过期药品1批次(以丸剂、贴剂为主),回收处理科室破损、失效中药5批次。
1.2.2 不良反应监测与药学实验研究 中药师需与医师、护士相配合,详细记录与中药有关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并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处置。由表2可知:我院2011-2013年共发现需采取措施治疗与中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共419例,其中确定为中药所致的占10.26%,治愈约58.23%,后遗症3例。
表2 某院2011-2013年与中药有关不良反应发生与预后情况 [n(%)]
药学实验研究是反映医院药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制研究存在诸多空白,深入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生理利用度、毒理反应,有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确切性、合理性。
1.2.3 中药信息收集、通报与咨询 中药师开展用药咨询工作,解答医师、患者及其家属疑惑,满足后者对药品信息的需要,有助于保障合理用药,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文献库、报刊杂志等收集外界信息,包括病例报告、药品综合反应等;②对医院内部信息进行收集,包括不良反应报告、入库出库信息等,并通过医院服务平台通报,以便于医护人员周知;③中药师还具有信息分析职能,从以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查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通报,通过对本院信息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作为今后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的重点[2]。
2 临床中药师职责及其作用变迁
临床中药师是临床中药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与执行者,在库房管理、新药应用评估、为医护患提供咨询服务、药品信息收集与通报等临床中药学职能领域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从临床中药师职能及其作用变迁,阐述发挥中药师临床作用的必要性。
2.1 中药师起源及其作用
中医拥有漫长的应用史、发展史,在古代,中医通常以个体形式生存,医药一体,医师承担药师配药、制剂等职能,随着药房等医药机构的出现,为分担医师职能,减轻医师负担,将配药、制剂等体力工作分离出来,形成药师。随着药师与医师群体的扩大,大型医疗单位开始涌现,一些药师因丰富的经验,也开始承担开具常见处方、指导学徒用药的职责。时至近现代,西方医学涌入中国,现代医疗机构管理方法与经营理念得到传播并被逐渐应用于中医医疗机构,药师职能得以初步确立,后经曲折发展,中药师队伍不断壮大、中药学研究不断深入、医疗机构管理不断细化,医院药学体系得以飞速发展。
2.2 现代中药师职能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医疗卫生市场经济体系得以初步确立,许多公立医疗机构经改制后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个体,加之私营医疗机构不断涌现,医疗卫生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医改制度打破了药品价格与医院利润之间的利益链条,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医院必须依托药品,丰富药品服务内涵、提升用药质量,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与水平。药师因其在药品理论知识中的专业性,在用药质量提升、药品延伸服务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为提升用药质量、丰富药品服务内涵,医院不得已延伸出一系列临床药师职能,如处方指导、药品信息咨询、药品质量监督、合理用药监督、不良反应监测等。
2.3 临床中药师发展前景
近年来,健康生活理念逐渐兴起,不良反应少、原料取材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中药师承担越来越多的职责,是医院适应自身长远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变化,中药市场需要进一步扩大,临床中药师还将承担更多的职能。以某院为例,门诊处经常会出现一些未病而求取保健药品消费者,其求知欲望很强,提出的许多问题涉及专业知识,而医护人员因专业所限往往不能满足其需求,中药师常常出来“救火”,其中便有一位药师,善于沟通,常能深入浅出地阐述中药理论,使求药者非常满意,久而久之,所有关于保健药品咨询服务工作都由这位中药师负责。
中药师参与临床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医院临床业务的不断细化、患者服务需要日趋复杂,临床药师也需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不断培养自身综合能力,成为一个复合性人才。
3 结语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中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因种种主客观原因,我国医院中药学发展仍相对滞后,中药师与临床工作脱节现象严重,但笔者相信,随着医疗卫生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医院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师的作用必将得以突显,在合理用药、药品信息咨询、药品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何燕清.临床中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国药房,2009,20(27):2158.
[2] 李秀平.临床中药学与临床中药师的作用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27(6):90-92.
[3] 刘庆红,张爱凤,袁媛.在综合性医院开展中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386-387.
[4] 赵金培.中药临床药学及临床中药师的作用探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26(5):87-88.
[5] 袁飞.临床中药师的定位于培养[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78-79.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7-01
王安香(1974-),女,苗族,贵州省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R288.2
A
1673-2197(2014)19-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