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氏伤科牛蒡子汤化裁治疗痹证浅析

2014-03-08石关桐李国中郑英杰汪建胜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伤科牛蒡子蒺藜

陈 蓓,石关桐,李国中,郑英杰,汪建胜

(上海市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上海 201900)



石氏伤科牛蒡子汤化裁治疗痹证浅析

陈 蓓,石关桐,李国中,郑英杰,汪建胜

(上海市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上海 201900)

目的:探讨石氏伤科牛蒡子汤化裁治疗痹证的用药特色。方法:对7例临床病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对药对、主治病症、治法、兼证等进行分类与总结。结果:通过临床验案分析发现,石氏牛蒡子汤化裁治疗痹证疗效显著,远期效果较好。结论:石氏牛蒡子汤能体现石氏伤科理伤特点,证法合参,调治兼邪,治疗痹证,常能取得满意效果。

牛蒡子汤;痹证;痰湿;兼邪

世恒言:医有十三科,科自专门,各守师说,少能相通者,其大较然也[1]。况十三科一理以贯之,石氏伤科作为沪派伤科大家之一,亦认为治伤必兼治外邪,选方尤重脏腑气血的调理。常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本文自1978年5月—1983年5月期间石幼山老先生临证医案采用牛蒡子汤加减方治疗的痹证(如骨关节炎等)病例中筛选7例,总结其用药特点,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1岁。疾病种类包括髋关节创伤性炎1例、肩周炎2例、骨性关节1例、致密性骶髂炎1例、膝关节滑膜炎1例、髋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牛蒡子汤加减方治疗,服用时间1~5周,预后转归均为好转。

2 牛蒡子汤简介

牛蒡子汤是石氏伤科较为常用的一则经典方剂,其方药组成为牛蒡子、白僵蚕、白蒺藜、独活、秦艽、半夏、白芷、桑枝。因肥人多痰湿,且素人嗜食肥甘厚腻,则痰湿内生,故以牛蒡子汤主治之,也是石家论治兼邪的佐证。方中牛蒡子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故能宣肺利气,豁痰消肿,通利气血十二经络;白僵蚕辛平宣化,消痰散结而和气血,入肝经息风止痉、祛风止痛,为厥阴肝经之药。二味合用,宣滞破结,善搜筋络顽痰浊邪,是为主药;助以秦艽之辛寒,独活之辛温,和血舒筋,通达周身,透阳明之湿热、理少阴之伏风;更伍白芷之辛温,芳香通窍、活血破瘀、化湿排脓而生新;半夏之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肿而和胃;复使白蒺藜之辛温,疏肝风、行气血且散瘀结;桑枝能养筋透络,祛风湿而利关节。全方以辛取胜,宣达气血,开破痰结;疏肝宣肺,导其壅滞;寒温兼用,温而不燥,寒而不凝,泄风逐湿之力尤捷。证见周身四肢、颈肩腰骶麻痹痠痛,牵强掣痛或早期筋膜损伤,筋结筋块或骨骱宿伤,关节不利;或兼身热或见形寒,苔白而腻者,均可加减用之,每多取益[2]。

3 汤剂化裁方法

本研究中7例患者均未全方使用牛蒡子汤,方中各种药物使用频率不一。所有患者共使用方剂20首,其中牛蒡子出现6次,白僵蚕12次,白蒺藜18次,独活14次,秦艽1次,半夏2次,其他药物则随证加减施之。由于秦艽、半夏出现次数较少,分析时无特别意义,故此忽略之。白蒺藜使用频率最高,独活次之,继而白僵蚕,再者牛蒡子。与这四味药物相关的一些中医临床辨证之证(即病案中出现的)大致罗列如下:痰湿有形之邪阻滞之证、气血经络失和之证、表里实热之证等;症状具体表现为局部关节牵拉疼痛、活动不利、关节红肿热痛、身热不扬、头晕乏力、纳差、大便燥结等。

4 病案举隅

病案一:沈超华,女,46岁,1979年11月20日入院,住院号:79/716。诊断:左肩凝症。气血失和,风湿入络,今夏两肩关节酸痛逐渐增剧,偏左更甚,不能高举、后弯,头痛阵作,咽痛声轻,夜寐欠安,脉弦,苔薄。方拟:活血祛风、舒筋通络、祛湿化痰。组方:半夏10g、僵蚕6g、蒺藜12g、钩藤12g、当归10g、桂枝6g、白术6g、白芍6g、独活6g、川芎6g、姜黄6g、青皮5g、陈皮5g、红花3g、开金锁12g、夜交藤15g,七贴。

11月27日,二肩关节气血失和,风湿互阻,疼痛仍剧,不能举提后弯,偏左更剧,头晕心慌,夜寐汗多欠安,再拟:活血益气,祛风舒筋,化痰宁神。组方:黄芪12g、当归10g、僵蚕6g、蒺藜12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桂枝6g、白术6g、白芍6g、独活6g、川芎6g、姜黄6g、陈皮5g、淮小麦30g、远志6g、开金锁12g、夜交藤15g,七贴。

12月4日,病肩关节气血未和,风湿逗留,疼痛夜来较甚,不能高举,偏左尤甚,汗出略瘥,咽略痛,胃纳尚可,寐欠安;再拟:活血益气,化痰祛风,舒筋通络。组方:炙黄芪12g、党参10g、丹参10g、防风6g、蒺藜12g、僵蚕10g、独活6g、桂枝6g、白术6g、白芍6g、姜黄6g、陈皮6g、红花3g、开金锁12g、夜交藤15g,七贴。

12月11日,病肩关节气血未和,夜痛仍存,活动欠利,痛又定处,胃纳可,寐尚安;治拟:行气活血,祛痰通络。组方:天麻粉(吞)1.5g、白蒺藜12g、半夏9g、僵蚕9g、钩藤12g、秦艽6g、当归9g、川芎6g、炙南星6g、青皮4.5g、陈皮4.5g、红花3g、没药4.5g、全蝎粉(吞)1.5g,七贴。

按语:患者两肩关节酸痛,抬举不利,且值年已五旬,故患肩气血失和,风湿侵扰,定为肩凝之症。方中用药先期以半夏、僵蚕祛湿消痰;蒺藜、当归、桂枝等温经养血活血;白术、白芍敛阴柔肝,青陈皮行气疏肝;后期则以炙黄芪、党参、丹参等补气活血。既祛瘀不伤正,亦扶正不留瘀,标本同治。

病案二:张双林,女,42岁,入院时间:1979年5月25日,住院号:79553。诊断:左膝关节滑囊炎。5月30日:左膝关节于1977年冬损伤后,气血凝滞,痰湿互阻,肿胀疼痛屈伸牵制,右足背素有陈旧性骨折,半年前2、3、4跖骨又起肿痛,骨膜增厚,头晕纳呆,经过各种治疗未见好转,近经中药外敷、内服后较有好转,脉细弦滑,苔薄腻。方拟:活血舒筋,消肿化痰湿。组方:牛蒡子10g、僵蚕12g、白蒺藜12g、独活6g、南星6g、苍术6g、忍冬藤12g、赤白芍各10g、牛膝10g、威灵仙12g、甲片6g、青陈皮各5g、茯苓12g、萆薢12g,六贴。

6月19日:气血失和,痰湿未清,左膝关节肿痛较减,右足背跖骨肿痛已瘥,再拟:活血舒筋,消肿化痰湿。组方:牛蒡子10g、僵蚕10g、白蒺藜12g、青蒿6g、独活6g、南星6g、苍白术各6g、赤白芍各10g、忍冬藤12g、威灵仙12g、青陈皮各5g、红花3g、豨莶草12g、牛膝10g、萆薢12g,十贴。

按语:患者即有宿伤,久而未愈成劳伤,故石老认为其痰湿内生,凝滞气血,故而关节肿痛,头晕纳呆,脉弦滑,苔腻。方中委以牛蒡子、僵蚕、白蒺藜重用,臣以南星、苍术健脾化痰,佐以祛风通络之独活、牛膝,行气之青陈皮等,共奏化痰湿、通经络之功效。

5 讨论

通过对以上四味药物及对应具体症状结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白僵蚕出现于4个病案中,包括肩凝症和膝髋关节炎。因肩凝症有肌腱、肌肉等软组织钙化现象,关节炎有关节肿胀、肿痛等症状,这与中医认为的痰湿等有形之邪积聚于局部相类,故认为白僵蚕的消痰散结功效对其有较好疗效;②白蒺藜+独活出现于5个病案中,其在气血经络失和之征的使用率较高,症状可见头晕乏力、筋络疼楚、脉弱无力等,故认为白蒺藜加独活疏风通络、行气血之功效较强;③牛蒡子出现于3个病案中,患者多为痰湿有形之邪阻滞经络及伴有实热征象的表现,如关节红肿热痛、伴身热不扬、大便燥结难解、脉数等,故认为牛蒡子豁痰消有形之邪、清热泻实的效果值得肯定。虽然石幼山老先生这几则医案中牛蒡子汤全方八味药物未能尽用,但主要药物的使用仍能体现其用药思想之一二。

石氏伤科认为:“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其理气理血之概念得益于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卷十·痹》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点拨。骨伤病症辨证一般以气血为纲,可分为伤血、伤气及气血两伤三类。瘀血阻滞,不通则痛。瘀血不去久居体内,可防碍新血之化生,标本皆虚,故治宜气血同调,以补为要。此外,理气理血之中需兼顾痰瘀,以豁痰祛瘀为治则而选取相应药物应用于方中,多能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痰瘀作为石氏认为的兼邪之一,在用药时备受重视。石老曾说牛蒡子汤主要用于痰湿入络的治疗,其方义能很好地体现石氏理气血、顾痰瘀的学术思想。痰湿入络其症或由损伤、或由积劳过劳所致,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或关节肿胀,或筋块,或麻痹疼痛,或有身热,所谓痰生百病也。因此,石老在治疗痹证这类疾病时,使用内服方药或重以君臣药或辅以佐使药,随证悉用牛蒡子、白僵蚕、白蒺藜、独活等特色中药以减轻病患症状,疗效甚虞。从长期患者随访情况来看,病症反复亦得到有效控制。幼山先生所主张的治伤从痰论治是伤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石氏理伤的特点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1] 唐·蔺道人著,胡晓峰整理. 正体类要合仙授理伤续断秘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3.

[2] 朱世增.石筱山论骨伤科[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1-182.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8-05

陈蓓(1981-),男,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骨伤学。

R255.6

A

1673-2197(2014)22-0109-02

猜你喜欢

伤科牛蒡子蒺藜
严蔚冰“中医导引学”之伤科学术思想撮要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牛蒡子中8种重金属元素
伤科黄水制备工艺的优化
牛蒡子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
平肝解郁的蒺藜
牛蒡子中牛蒡苷测定方法的优化
桃李和蒺藜
《伤科汇纂》文献学研究
牛蒡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