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避免措施探讨
2014-03-08卢明
卢 明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避免措施探讨
卢 明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避免措施。方法:随机抽取 56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注射液。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品中,以复方丹参居首,双黄连针注射液次之,其余依次为清开灵、疏血通注射液和血必净。结论:中药注射液易发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较为突出,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将不良反应率降至最低。
不良反应;中药注射液;避免措施
中药注射液是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将中药、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加工研制而成的。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具有中医药物的多靶点作用特征,可供静脉滴注、静脉注射使用,疗效确切,且起效快。随着中药注射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如过敏反应、泌尿系统反应等。近年来,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56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避免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56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57.1%),女24例(42.9%);年龄2~75岁,平均(46.2±11.3)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使用情况:复方丹参11例(19.6%)、双黄连10例(17.9%)、清开灵8例(14.3%)、参麦5例(8.9%)、参附2例(3.6%)、血必净6例(10.7%)、疏血通8例(14.3%)、醒脑静2例(3.6%)、生脉4例(7.1%)。
2 结果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过敏反应居多,为23例(41.1%),临床表现为高热、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等,其中1例(1.8%)为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肢体冰凉、血压低;药物热反应者13例(23.2%),临床表现为高烧发热、畏寒;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者9例(16.1%),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呼吸系统不良反应2例(3.6%),临床表现为肺水肿、呼吸衰竭;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1例(1.8%),临床表现为胸痛、紫绀、心律不齐,其它不良反应7例(12.5%)。患者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均消失。
3 讨论
分析临床使用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我们发现,多数是因为未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由于中药学与西医学的理论不同,其临床诊断治疗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截然不同。西医的临床诊断以“辨病”为主,而中医临床诊断强调的是“辨证施治”,中药使用遵循“对证用药”的原则。因此,相比之下,中药就更为安全有效,在对证用药的情况下,其毒副作用极少;反之,药不对证会导致中药无效,还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中药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附子提取物和人参,此方较为温和,性辛热,真热假寒者不宜使用,临床常用于脉绝暴脱、回阳救逆;清开灵注射剂醒神开窍、清热解毒,临床常用于急性热病,且疗效显著,而治疗脾胃虚弱则效果不佳;脉络宁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清热养阴,临床治疗阴虚、血热、血瘀中风者疗效显著,治疗痰湿偏盛中风者效果不理想,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由此可见,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治疗应注意个体差异,并结合患者的体质辨证,可提高用药安全性,不经辨证,单一凭经验用药,则会违反辨证施治的原则。
注射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药物自身因素也很重要,由于中药注射液成分比较复杂,且很多成分为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色素、淀粉以及鞣质等,均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系统产生T淋巴细胞以及免疫应答,进而导致过敏反应,引起组织损伤以及功能紊乱。临床应充分考虑配伍问题,联合用药种类越多,存在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当同时注射中西药物时,将其混合于同一注射器内,二者可能发生配伍禁忌,如出现沉淀、混浊、变色等现象,还有一些不易觉察的改变。据相关研究报道,清开灵注射液与维生素B、丁胺卡那霉素均存在配伍禁忌,配伍时会产生沉淀,穿琥宁注射液与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配伍立即产生沉淀。滴注时,速度过快,会致使药物局部浓度过高,不溶性颗粒聚积于毛细血管内,进而引发疼痛、头晕以及刺激性皮炎等;滴注过慢,药液易发生氧化、水解、pH值改变,进而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控制滴注速度十分重要,2h内滴注完效果较佳。注射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也与患者自身体质有关,如性别、年龄、体质等均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小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健全易发生不良反应;与男性相比,一般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较慢,因此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青年人。由此可见,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把握个体差异。
预防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应加强中医中药理论的指导作用。加强中医理论指导,不可未经临床辨证只根据药品说明盲目用药。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同病异症以及异病同症的情况,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尽量避免两种以上中药配伍,配置药液应现配现用,避免长时间搁置,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利用相似相容的化学原理,选择适宜的溶媒。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应避免滴注速度过快,滴注浓度应遵循药品说明书,切忌盲目用药。心肺严重疾病患者、年老体弱者以及过敏体质患者应慎重使用,静脉滴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症状,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中药注射液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或缺。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中药知识,掌握相关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用药前认真调查患者不良反应史,用药时严密监测患者症状,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我们应加强用药过程监测,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使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1] 庞俊忠.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66.
[2] 王锦燕,曹丰.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57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0(7):68.
[3] 王玉荣,刘静,黄祥.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2004,6(1):50.
[4] 杨毅恒,翟所迪.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6(7):69.
[5] 吴民,朱春梅,袁涛.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事,200,10(7):64.
[6] 吴洪文,吴敏.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450-451.
[7] 时颖华,王大猷.上海地区113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2,13(6):357.
[8] 丁水平,杜光,方淑贤.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思考[J].中国医院药学,2001,21(8):505.
(责任编辑:姜付平)
2014-03-18
卢明(1957-),男,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R969.3
A
1673-2197(2014)11-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