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冬虫夏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2014-03-08徐月启
徐月启,张 强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
中药冬虫夏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徐月启,张 强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研究分析冬虫夏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情况。方法:选用由四川、青海等地收集或自采的19份虫草样品及来源准确的馆存标本8份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经研究发现,冬虫夏草由虫体与自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连接而成。虫体与蚕相似,类圆柱形,稍有弯曲,长约3~5cm,粗约3~8mm,呈深黄色至黄棕色,可分成头部(简称H)、胸节(简称Th)以及腹节(简称Ab)。显微鉴别特征主要包括腹节体壁特征与腹足趾部特征。结论:根据冬虫夏草的性状及显微特征鉴别其真伪,可为相关标准的增修订与市场监督检验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为其它混淆品的鉴别研究、制剂与粉末的检验提供一定参考。
冬虫夏草;性状; 显微鉴定
《中国药典》中记载冬虫夏草是一种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于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或幼虫尸体上寄生的复合体。其具有化痰、止血以及补肺益肾等功效,常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痨嗽咳血以及久咳虚喘等病症的治疗。随着冬虫夏草资源的减少,市场中混淆品逐渐增多,所以完善虫草品种的鉴定方法,准确判断其来源,对药品的检验及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中国药典》或相关文献资料中对冬虫夏草的鉴定、性状特征作为主要依据,但是由于混淆品逐渐增多,现有性状描述变得过于简单,一些混淆品也具有以上特征,缺乏更为科学、准确的鉴别点,所以本研究将进一步围绕其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由四川、青海等地收集或自采的19份虫草样品及来源准确的8份馆存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观察并记录样品外观的性状特征,应用游标卡尺对样品的基本数据进行测量,同时利用数码照相机逐一拍照。将样品表面放入水中浸润,应用解剖针将其残留的菌膜及杂质去除,使用OLYMPUS SZX-12实体纤维镜、数码成像系统观察样品的微观性状特征,并做好详细记录。将材料置入水中浸润,并将其表面残留的菌膜、杂质去除,再利用刀片刮取相应的观察部位,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利用滤纸将水分吸干。先滴加适量的水合氯醛试液再加热透化,待颜色变浅或者半透明后进行冲洗,将水分吸干。然后滴加少量稀甘油,盖上盖玻片,冷却以后在OLYMPUS BX51-DP71透射光显微镜、CCD数码成像系统下观察,通过目镜测微尺测量,并记录好其特征数据。
2 结果
2.1 性状鉴别特征
冬虫夏草是由虫体与自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连接而成的。子座单生,稀2~3个,由头顶靠近中央部生出。其表现为细长圆柱形,基部稍粗,略有扭曲,长约4~7cm,粗约2~4mm,表面呈棕褐色或深褐色,略有纵纹。子座顶端存在圆锥样的不孕部位,长约3~6cm。一些子座上端略有膨大,表现为短柱状,表面较粗糙,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密布的颗粒状子囊壳。制柔韧,很容易折断,横断面边缘呈棕褐色,中心近似白色。膨大部位横断面边缘可观察到单层卵圆形的子囊壳部分包埋在子座内,纵切面可观察到子囊壳表现为卵圆形,且垂直埋生。虫体与蚕相似,类圆柱形,稍有弯曲,长约3~5cm,粗约3~8mm,呈深黄色或黄棕色,可分成头部、胸节以及腹节。头部比较小,宽约2.8~4.5mm,一般被子座基部菌膜所包囊,将菌膜去除后表面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大部分紧密、皱密,顶端中央存在子座由缝间隙挤出。胸节长约3.5~7.3mm,表现为淡黄色或黄色,背侧环纹较细密,靠近头端稍有骨化。胸节腹侧存在残存胸足,共3对,均为棕黄色节钩状。腹节长约2~4cm,呈深黄色或黄棕色,分为10节,1~7腹节背侧有明显的环纹,并依次呈弧形排列。将每腹节分成4个小节,第1小节较宽阔;第2小节较狭短;第3、4小节较狭长,靠近尾部的小节逐渐变少,或是分节不显著。各腹节前两小节可观察刚毛脱落后的残留毛片,特别是背侧的两对比较显著,毛片稍有突出,表现为圆形点状,呈淡黄色,较光泽。
2.2 显微镜鉴别特征
2.2.1 腹节体壁特征 体壁表面存在浓密的小刺毛,且散布黄棕色或红棕色团块状物质。小刺毛呈不规则排布,长约25~35μm,呈淡黄色,脱落部位可观察到圆形残痕。团块状物质呈黄棕色或红棕色,直径约为25~60μm,表面比较粗糙,其上也存在小刺毛。体壁上毛片近似类圆形,最大直径约为300~500μm,呈淡黄色,表面平滑或稍有皱纹,靠近中央处有1个环形毛窝,直径约为75~105μm,边缘表现黄棕色,且中心下陷,颜色较浅,可观察到刚毛脱落痕。
2.2.2 腹足趾部特征 趾部顶面观多平截,表现为类圆形,内侧端与外侧端相比稍窄,其上存在密集的趾钩。趾钩呈棕黄色,表现类圆形多环状,排布较均匀。最内环趾钩有22~37个,顶面观略表现短条形,一端呈钝圆,一端呈略尖,长约35~65μm;侧面观表现钩状。趾钩向外环越来越短,排列交错不规则,边缘有刺状小棘,顶面可见类圆形点状,侧面可见刺突状。
3 讨论
通过对收集的冬虫夏草样品研究发现,冬虫夏草虫体部位在外观性状上存在一系列规律性鉴别特征,例如足形态及毛片、环纹及分节、子座长出方式以及不同部位色泽差异等。冬虫夏草子座从头部开进中央部位的生出,虫体的腹节、胸节以及头部的色泽差异,1~7腹节每节一宽三狭的性状特征是鉴别冬虫夏草真伪的关键。根据实验观察可知虫体背侧、体侧、腹侧体壁表面的特征基本一致,为了实验条件的一致性,每个样品均选择第3腹节、第1小节背侧的体壁作为研究腹节体壁的部位。结果显示冬虫夏草体部分的体壁存在特异性的团块样物质及小刺毛。本组实验中以第3腹节腹侧的腹足为主,若此部位缺失个体,应选择其它腹足予以实验。冬虫夏草的虫体腹足趾钩排列存在特异性,表现为类圆形多环分布,最内环趾钩有22~37个,趾钩从内环向外环越来越短。根据对冬虫夏草药材虫体性状及显微特征的鉴定研究发现,与冬虫夏草产生有关的此类昆虫幼虫需具备稳定性及一致性的鉴别特征,以上特征与其它种类虫草相对应的昆虫幼虫存在明显差异性。所以,根据冬虫夏草的性状及显微特征鉴别其真伪,可为相关标准的增修订与市场监督检验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为其它混淆品的鉴别研究、制剂与粉末的检验提供参考。
[1] 葛明贤.冬虫夏草的伪品及其鉴别方法[J].现代养生,2011(1):53.
[2] 方坤.冬虫夏草的鉴别及常见食疗方法[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1):42-43.
[3] 吴晓霞.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5):40-41.
[4] 李泽民,王宇,胡荣.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伪品的鉴别[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7):1369-1371.
[5] 陈玉婷,朱曼萍,王丹红.HPLC测定冬虫夏草不同药用部位腺苷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9): 857-858.
[6] 何希荣.冬虫夏草与亚香棒虫草的鉴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13(11): 69.
[7] 张白,翟爱华.中药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12):58.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2-25
徐月启(1975-),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R282.5
A
1673-2197(2014)11-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