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4-04-26严珂
严 珂
(吉安市妇幼保健院 药剂科,江西 吉安 343000)
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严 珂
(吉安市妇幼保健院 药剂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目的:探讨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80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40眼)。对照组仅采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杞菊地黄丸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 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 TBUT)、治疗后中西医临床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两组治疗前后SIt试验结果及TBU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It试验结果及TBU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西医临床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观察组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杞菊地黄丸;玻璃酸钠;干眼症;疗效;安全性
干眼症指的是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方面出现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以及眼表面异常,且伴随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眼部疾病,又可以将其称之为“干燥性角结膜炎”[1]。我国对干眼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至今很少有关干眼症报道的文献资料,但是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治疗干眼症的常规方法为西医玻璃酸钠治疗。本研究在玻璃酸钠基础上加用中药杞菊地黄丸对干眼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的4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3~71岁,平均(45.29±4.39)岁;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1.34±0.12)年;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4~69岁,平均(46.01±5.22)岁;病程5个月至3年,平均(1.27±0.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眼科研究所PCO工作组的研究报告制定诊断标准:临床症状:眼睛干涩、异物感、视物疲劳以及畏光感等。患者被要求填写一份包括12个问题的自我测试表格(McMonnies DEQ量表),从中可以得到该患者的眼表疾病比值(OSDI),区分正常、轻微以及中度或者严重的干眼症。客观检查:①泪液分泌试验(SIt)<10mm/5min;②泪膜破裂时间(TBUT)<10s;③泪河宽度(TMH)<0.3mm;④苯酚红线测试(PRT)<10mm/5min;⑤角膜荧光素染色(FL):阳性。McMonnies DEQ量表中有4项评分为阳性则可诊断为干眼症。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1.2”诊断标准;在眼科门诊就诊具备如下症状中的2项以上则可判定为干眼症:视力疲劳、干涩感、烧灼感、酸胀感、畏光以及眼痒等;眼睑缘充血、眼睑板腺开口出现阻塞等症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并发结膜、角膜病变以及青光眼等;泪道发生阻塞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融合成大片者;严重角膜失代偿者;全身炎症以及眼部感染者;合并严重的心、肝及肾脏功能障碍者;正在使用其它眼部药物治疗者;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1滴/次,5次/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杞菊地黄丸进行治疗,8丸/次,3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1.6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角膜染色消退;好转: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角膜染色减少,SIt多次测定分泌量有所增加或者TBUT值有所增高;未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疾病有加重趋势。
1.7 中西医临床积分[3]
1.7.1 西医临床积分 主要包括10个项目,均可分为4个评分等级,即正常、轻、中及重,其对应分值分别为0、2、4、6分。各个项目的评分加和则为西医临床积分,分值越低,则表明西医临床症状改善越显著。
1.7.2 中医临床积分 主要包括4个项目,包括4个评分等级,即正常、轻、中及重,其对应分值分别为0、2、4、6分。各个项目的评分加和则为中医临床积分,分值越低,则表明中医临床症状改善越显著。
1.8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SIt结果、TBUT、治疗后中西医临床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临床治愈、好转及未愈眼数分别为12、20及8眼,临床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分别为18、20及2眼,临床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38,P=0.028<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SIt及TBUT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SIt及TBU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眼数(眼)时间SIt(mm/5min)TBUT(s)对照组40治疗前7.93±1.058.37±2.56治疗后11.32±1.92*13.27±2.11*观察组40治疗前7.87±1.118.29±2.99治疗后15.18±2.38*△18.90±3.68*△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后中西医临床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西医临床积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中西医临床积分比较 ±s,分)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1例眼睑皮肤炎症,2例充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观察组出现2例眼睑皮肤炎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干眼症属于一种慢性眼表部疾病,此种患者往往主诉眼部干涩不适,且伴随异物感、畏光以及视力模糊等病症,严重的干眼症患者会引起角膜表面磨损以及角膜溃疡等病变,最终会引起角膜混浊以及视力丧失等严重后果。中医对此病的认识历史较久,其属中医学“神水将枯”“白涩”“神水枯瘁”等范畴。明末傅仁宇在其医学著作《审视瑶函·卷之三·白痛》中这样对干眼症进行描述:“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采用人工泪液以及润滑剂治疗仅能缓解其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临床常使用西医治疗的方法对干眼症进行治疗,即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每日5~6次滴眼,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滴眼的次数,然而经临床实践证实西医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近年来有人提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4]。本研究在传统西医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杞菊地黄丸进行治疗,中药制剂杞菊地黄丸是中药方剂及中成药的统称,主要包括:六味地黄丸、枸杞子及菊花等成分,具有滋阴、养肝以及明目等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玻璃酸钠治疗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林秋霞,韦企平. 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3):172-175.
[2] GOTHWAL VK,PESUDOVS K,WRIGHT TA,et al. Mcmonnies questionnaire:enhancing screening for dry eye syndromes with rasch analysis[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0,51(3):1401-1407.
[3] 蔡晓红,杨瑶华,郑浩. 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2):1070-1071.
[4] 潘诚,董京利.干眼症筛查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58-189.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3-06
严珂(1979-),江西省吉安市妇幼保健院药剂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R276.7
A
1673-2197(2014)11-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