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闭经经验总结

2014-03-08李玉芹郭佳琦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川牛膝香附枳壳

李玉芹,郭佳琦

(卢氏县人民医院 中医不孕症专科门诊, 河南 卢氏 472200)



中医治疗闭经经验总结

李玉芹,郭佳琦

(卢氏县人民医院 中医不孕症专科门诊, 河南 卢氏 472200)

从中医对闭经病因病机的认识、临证用药及验案分析来总结闭经的治疗经验,发现中医治疗闭经的方法独到,疗效颇佳,值得进一步深入总结研究。

闭经;中医药疗法;病因病机;经验总结

笔者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擅长中医妇科经、带、胎、产及疑难杂症的诊治。现将笔者治疗闭经经验整理如下。

1 中医对闭经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月经是血海满而溢,其产生是胞宫在天癸、气血、脏腑、冲任共同协调的结果。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不包括器质性病变[1]。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称“女子不月”及“月事不来”等,《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妇人大全良方》又称“经水断绝”“月水不通”“经闭”等。对于闭经的认识由来已久,历代医家都在不断研究,《素问·阴阳别论》提出本病与心、肝、脾三脏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跟人体的脾胃功能与情志因素有关。《仁斋直指方·夫人论》指出:“经脉不行,其候有三:一则血气盛实、经络遏闭”。笔者认为本病无外乎虚、实两端,虚证多因脾虚或者血虚所致,实证以气滞血瘀、肝劳血伤或风冷、火热、痰滞等因素引起,宜根据不同的病因予以辨证施治,久病多虚,容易虚实夹杂,与肝脾肾有着密切关系。笔者重视经典,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肾气足,天癸至,冲任二脉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故肾与冲任二脉有着直接关系,冲任的充盛月经才能满溢而至,若先天禀赋不足,房劳多产,久病伤及肾中精气,必定导致月经不能正常而至,月经不调已久要切记观察肾中精气。故笔者根据本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本病分别采用补肾填精、活血祛瘀、化痰祛湿等法。

2 闭经临证用药

博采众长,广泛涉猎,临床不断探索总结,得出自己一套治疗经验,临证用药每每获得良效。自拟紫石英汤、橘黄汤、祛瘀汤在治疗闭经时加减应用。紫石英汤主要由紫石英、菟丝子、仙灵脾、 杞果、熟地、丹参、香附、砂仁、川牛膝组成,主要作用是补肾调经,偏肾阳虚者加肉苁蓉、巴戟天、鹿角胶;血虚者合四物汤;偏肾阴虚者加山萸肉、女贞子、何首乌等;腹胀加木香、枳壳。方中紫石英温肾助阳,取阳生阴长之义,为君药;菟丝子补肾中阴阳而不腻,养肝血,为平补肝肾之良药,仙灵脾体轻气雄,可壮阳益精;熟地补血滋阴,生精补髓,四药合用,协助君药补肾滋肾,调理冲任,共为臣药;丹参活血调经,香附疏散肝气之郁结、降泄肝气之横逆,两药合用使补而不滞,静中有动,血气乃行;砂仁去诸补药之滋腻,是为佐药;川牛膝引血下行,皆归于肾。纵观全方,补中有活,补阳之中不忘养阴,阴得阳得以长,阳得阴得以生,阴阳共济,药用皆归于肾,肾精充矣。橘黄汤主要由苍术、半夏、陈皮、茯苓、丹参、香附、枳壳、胆南星、炙甘草等组成,化湿之用显矣,痰湿既化,体重得以降,瘀阻得以通,用于痰湿阻滞型闭经。祛瘀汤主要由当归、川芎、桃仁、泽兰、红花、香附、元胡、乌药、官桂、川牛膝等组成,温经散寒除湿,理气化瘀止痛,临床用于寒湿阻滞型闭经、痛经等。

3 验案分析

王萍,21岁,卢氏人。初诊:2013年10月22日。以“月经停滞10天”为主诉就诊,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0天,经期5~7天,末次月经2013年9月12日,5天净,量中等,色暗红,无血块,经期前后无明显不适,白带正常,纳可眠差,二便正常。因酷爱健身运动,10天前月经将至而坚持到健身房做剧烈运动,月经未至,未治疗,三天后自觉头晕乏力伴下腹坠胀不适,后用中药调理,月经仍未至,自觉症状加重,遂到门诊找笔者诊治,观其所用中药之方皆活血破瘀之品,然其脉搏沉涩无力,面色苍白,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0g/L,轻度贫血,立即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氨基酸注射液250mL,用后乏力稍减。予中药口服,治以:补气活血,祛瘀生新。自拟祛瘀补血汤: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0g、郁金12g、香附15g、丹参15g、桃仁6g、枳壳12g、川牛膝12g、鸡血藤20g、炙甘草6g,7付,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10月30日,自诉服上药两剂后自觉腹部下坠减轻,精神较之前改善,再服月经至,经色黯,少量血块,继服,月经畅,精神好转,月经5天净,坠胀消失,头晕乏力较之前减轻,夜间少量汗出,纳眠可,脉象较之前有力。给予益气养阴、补肾填精中药10剂口服巩固治疗,方药用:太子参10g、黄芪20g、白芍12g、当归10g、茯苓12g、五味子15g、生山药20、菟丝子15g、枸杞子15g、砂仁5g、炙甘草6g。

后随访,头晕乏力盗汗等症状消失,月经规律,余无不适。

按:经前有小腹坠胀不适等应是月经将来之势,按中医理论经前勿乱补,故按理当活血破瘀下之,祛瘀乃能生新,但如有气血内耗,瘀血浊块因气虚而无力推动,用活血破瘀药后,气更伤,瘀血停据,亦不能通。黄芪一味乃补气摄血之品,现代医家多避免经期服用,若非辨证准确,适时用药,实难用也。然笔者认为黄芪此时行血之功大于摄血之力,故加补气药后,一则有当归补血汤之义,补气生血,补内之虚耗;二则与破瘀药协同,推动瘀血之出于体内,经即能通。当归、鸡血藤、丹参补血活血,川芎、郁金、香附行气祛除血中之瘀滞,桃仁破血祛瘀,川牛膝引血下行,枳壳破气,与川牛膝协同使瘀血之邪有出路,纵观全方,祛瘀生新,补气活血,用药得当。经期耗及阴血,加之气虚未能复,故经后有夜间盗汗症状,太子参补气养阴,黄芪补气生血固表,当归、白芍滋阴养血,茯苓健脾,五味子补肾敛阴止汗,菟丝子、枸杞子补肾填精,山药补脾肾,砂仁醒脾祛而使诸药补而不滋腻,炙甘草补脾气调和诸药。笔者治病很注重后期巩固治疗,所以病人治愈后很少复发。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14.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5-25

李玉芹(1964-),女,河南省卢氏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妇科临床。

R271.11+2

A

1673-2197(2014)17-0072-01

猜你喜欢

川牛膝香附枳壳
川牛膝对淡水石斑鱼部分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妙用川牛膝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治胃寒痛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怀牛膝与川牛膝功效小考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川牛膝种子生物学特性及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