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凰卫视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运作方式研究

2014-03-07穆磊

今传媒 2014年3期
关键词:凤凰卫视

穆磊

摘 要:晚间档的黄金时段,大部分卫星频道会选择播出影视剧,但凤凰卫视却把重心放在了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上,看似出人意料,可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除了凤凰卫视独特的受众群定位之外,频道内地覆盖率、政策和版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也是使凤凰卫视做出这样一种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这个看似无奈的选择却带来了令人惊奇的成功——不仅吸引了较有文化品位、注重选择节目品质的中年受众群,同时也带来不错的广告收益。这为国内媒体在黄金时段的节目运作模式和内容定位,开辟了另一片值得探究的新大陆。本文以《我的中国心》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背景、栏目运作方式、经营理念、受众定位、题材选择等方面,从传播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入手,对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进行横向分析和纵向解读,希望能对国内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历史题材纪录片;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72-03

历史题材纪录片,是纪录片电影的一个分支。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在中国可以说并不少,但对于这个纪录片支脉的研究却并不丰富。以历史题材为内容,以纪录片为表现形式的电视节目,在国内的电视媒体中可以说并不多见;凤凰卫士不但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的收视效果还节节高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回馈,从《凤凰大视野》到《我的中国心》,无论是节目样式还是表现形式都值得媒体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冷静分析。

一、凤凰卫视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的运作模式

1.从选题上说。《我的中国心》节目在选题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人物选题开始转向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却几乎从未被提及的人物。与此同时节目还力图在更大程度上突破一些禁区,选择敏感人物说事。从2009年到2011年,《我的中国心》的选题基本上覆盖的是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比如钱学森、季羡林、杨振宁等此类大科学家文学家,周恩来、蒋经国、卓琳等大政治家。这些大人物的历史其实早被其他人反复细说,《中国心》力求呈现一些解密性的材料,以及凤凰独有话语空间所允许的东西。到了2012年,第一梯队的人物选题越来越少,节目的思路开始转向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却几乎从未被提及的人物,比如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纪登、曾经从西路军出来的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老太太、大地质学家丁文江,还有“报人报国”系列,包括费彝民、王芸生、曹聚仁等的专题。这些人物的历史同样重要且十分精彩,但却很少被人关注,《中国心》力图呈现此类价值的材料。与此同时《中国心》力图在更大程度上突破一些禁区,选择敏感人物说事,比如《盗火者张志新》,这个人物十分敏感,联系起来也非常困难,但是经过反复拜访嘉宾,多次做说服工作,最后所有的采访资料都是首次在电视上呈现,包括张志新的两姐妹,作家老鬼,以及首次报道张志新的记者陈禹山等。在节目第一版制作完毕之后,又打了上百次电话,前后拜访四五次,最后请张志新的丈夫出场讲述,一口气讲了两三个小时,所有曾经敏感的话题、观众对张志新存有疑问的话题他都讲到,非常有价值,节目也非常精彩。

2.在制作思路上。在制作思路上,节目也从此前的“大人生”转向“小阶段”,对人物的呈现不再从生到死,不再从接受教育到做出贡献,而是尽可能只选取某一个阶段某一个主题集中呈现,比如在谢觉哉夫人王定国的专题上,只集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在西路军的经历,包括如何参军曾经被俘,西路军的溃散到建国后她专访那些散落在甘肃等农村的一些西路军战士,为他们恢复名誉,争取基本生活费等,内容集中,也更能表现一个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价值。

3.从叙事策略上说。凤凰卫视的策略指向是不以华人受众圈中任何一个单一地区为主,而是以大中华为主,以国际化为辅,大中华包含了两岸三地,秉持着相对客观的立场以及融合的方向[1]。此外传统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叙事上离不开政治,叙事方式偏向于“高大全”,给人的感觉是不真实,可信度小。而凤凰卫视在表现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时,则从细微处着手,甚至以事件的高潮或人物最闪亮的瞬间为叙述中心辅之必要的背景,篇幅短小而精致”[2]。以《凤凰大视野》播出的十集系列纪录片《家春秋——蒋宋孔家族往事》为例,该片采访两岸三地六十几位受访人,拍摄超过五十处的历史场景,并且根据美国胡佛档案馆里的两蒋日记、宋子文档案和中国近代史相关文件,抽丝剥茧地找出历史真相。在这个片子里,通过蒋介石日记的记录,再现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切片”,由这些反映蒋介石心理变化的细节“切片”折射出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宏大”。片中的人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历史人物,而是富有个性的,极具感性的。由“宏大”到“切片”,凤凰卫视的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亦正亦邪,在讲故事时力求把正史做得很传奇很好看,同时也掺杂一点野史调节一下气氛。这样讲法,不失文化品位,也避免了低俗的嫌疑,最终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二、凤凰卫视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的个性特色

首先,民众的文化渴望。国内的民众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涤荡后,已经伴随着中国的电视媒体行业的成长而成长起来。现在的电视观众收视习惯更加冷静,更加有选择性;尤其对于历史的追溯和了解,学生时期的历史课本已经无法满足民众对真实历史的渴求,他们期待看到自己不知道的、想要了解自己原本不了解的历史;

第二,落地区域。凤凰卫视是境外媒体,它在国内的落地区域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也就是说,虽然凤凰卫视是上星媒体,但在国内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凤凰卫视,只有部分人群和部分区域能够收视。而且,凤凰卫视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敢于创新的差异化定位路线:追求内地、香港和东西方文化特色的融合,同时也追求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将内地不容易传播的或不太可能大规模传播的各类信息、事件和故事予以足够的相当有规模、有分量的报道和传播,令内地观众耳目一新。学者说:“中国电视行业品牌建设的第一次强大冲击波来自于凤凰卫视。[3]”这也决定了凤凰卫视对受众群需要有明确的分析和定位。凤凰卫视的受众大多集中在社会中高层收入的人群,年龄主要是40~60岁之间的男性受众。他们的文化品位不在以娱乐节目为主,而是更关注有品质、有深度,注重内容的电视节目。

第三,话语空间。从近几年凤凰卫视的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不难看出,凤凰卫视在选题方面较之国内媒体更加大胆。一些社会敏感话题、社会热门事件,凤凰卫视敢于尝试,敢于触碰。并不是说凤凰卫视不受制度限制,而是特殊的地缘性和工作风格,造就了凤凰独特地媒体品质。

第四,工作态度。凤凰电视人工作任务重、能力强在行业里是众所周知的。这不仅体现在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同时身兼数职,以一敌百;其实在人员选拔之初,对应聘者的要求就很高。凤凰卫视近些年很少有集中的大型招聘,一方面是因为人员流动性小,再者就是因为即使台里有用人需求,人员空缺也会被迅速填补上;凤凰新招聘的员工要正式入职,需要独立完成一期节目,包括节目选题与策划、节目大纲、采访大纲、脚本写作、实地采访、灯光摄影、后期编辑、节目播出、工作总结等一系列工作。正是因为有严格的要求,才会有高质量的节目。

三、《我的中国心》节目创作体会

凤凰卫视中文台《我的中国心》节目,是凤凰卫视一系列社会历史纪录片栏目中的一支。她的确立,是伴随着《口述历史》节目的没落而出现的。可以说,《中国心》的节目制作风格,很大一部分沿承了《口述历史》,但同样作为凤凰卫视的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中国心》却更加温和,更加委婉,并且用当下的流行词汇,《我的中国心》是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

1.创作经验。在参与《中国心》节目的创作过程中,我发现,每一期节目创作理念的确定,在节目制作之初,尤为重要。比如《传奇上将——贺炳炎》,这期节目和大多《中国心》的节目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选取历史人物,但不同点在于本期节目的选题是我方被动,人物方,或者叫被选方主动;也就是说,本期节目是贺炳炎将军的直系亲属,在看到我们的系列节目后,主动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为贺将军制作一期纪录片,所以任务的确定在前期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确定创作理念。有故事、有贡献的历史人物,往往经历丰富,但又缺少整体性。那么如何在众多不连贯的片段中,抽取筛选出精彩的故事,同时尽量保持历史真实性,就是作为创作人员的我们面临的课题。这期节目,我们打破了时间顺寻和流水账方式,把片子分为四个大段落,分别通过四个故事,选取不同的主讲人进行口述,主持人曾子墨进行串联;这样故事的趣味性就大于时间的逻辑性,变成了本期节目的主框架。

2.历史影像资料获取。历史影像资料少之又少,获取的方式有限,这个问题很突出的出现在了每一期节目的后期工作中。而且,凤凰卫视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有明确规定,不允许有任何虚拟场景的拍摄手法出现,最多使用部分前后景虚实的空镜头,但是这个底线就不能再跨越了。所以节目的表述方式大多是用历史照片和人物采访完成的。

3.历史文献资料收集。这部分资料是尽量在前期采访前完成的,因为,作为栏目编导,要带着问题去采访,如果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等于本期节目已经失败了一半。不过,大多时候,直接受访者都会提供给节目组一些关于记录人物的历史文献资料,比如在《贺炳炎》的这期节目里,采访对象里有贺炳炎将军的儿子贺陵生先生,他曾为自己的父亲著书立说,并且收集了很多关于将军的史实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其中《戎马一生——记贺炳炎上将》一书,就是由贺陵生先生提供的;这为节目的原始资料收集提供了很多支持和依据。

4.制作周期。每期节目的制作周期大概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比如《贺炳炎》的这期片子,从年前开始筹拍,到年后3月2日播出,除去中间半个月的农历新年假期,节目制作周期就是一个月。

5.工作风格。凤凰卫视工作作风一向硬朗实干,工作能力和执行力极强。在凤凰大陆事务中心的编导,一般都身兼数职,同时能够应付好几个工种。这从凤凰卫视对新员工的考核方式上就不难看出。每一个新进单位的编导,都要独立完成一期甚至多期节目,包括就节目选题、节目立意、节目制作大纲、节目拍摄脚本、现场采访、现场节目拍摄、后期节目剪辑、监督节目播出、节目总结,甚至为节目录音。在这样强压的工作环境下,对人的锻炼十分明显。在中文台的这几档历史题材栏目中就能看出,工作两年以上的编导,独立工作能力就会比较突出。

6.人力资源与成本控制。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阮次山说,“凤凰卫视近年非但没有裁员、降薪,反而在加薪。”正是这种对人的重视和对栏目不断创新的能力和精神使得凤凰卫视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就《我的中国心》节目而言,其栏目固定编导六人,固定摄像两人,兼职编导三至四人,主持人两人,主编一人,制片人一人,其他工种基本不固定,比如配音、技术、字幕、美编、音乐编辑等,大多是节目中心的在职员工,他们负责整个节目中心节目的相关工作。

“三名战略”是凤凰卫视打造核心人才的经典概括,即打造“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名记者”,其实质就是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发挥。正如刘长乐所说:“每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性格也大相径庭,而成功的企业都有相同之处,其大多数归结到‘人这个字上。所以,在用人上,我们首先尝试以专业人才明星化、品牌化,其次希望明星作为最大化,最终做到明星价值资本化,只有符合市场价值的规律,优秀队伍才能日趋优秀。[4]”

栏目组规定,编导在京采访只报销路费,实报实销;在外地采访,每天的就餐和住宿费用的标准时500元每人,实报实销。每期片子,作为编导的收益是8000元到10000元之间不等。如《贺炳炎》的片子,前期采访共三人,编导一人、实习编导一人、摄像一人,总花费约合1000元人民币;成片播出后,编导拿到的酬劳是10000元,实习编导没有酬劳,摄像酬劳为2000元。

市场经济下薪金是人才价值的最直接体现,因此用高薪来养才是在企业实力许可的情况下重要的人才管理方式。凤凰卫视同样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刘长乐就坦言,高薪是凤凰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凤凰卫视集团利用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准确把握自己的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战略,注重专业化及创新的理念,将产业的价值链向其它媒体、其它行业进行延伸,形成多点产出、多点支撑的价值链条,以其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了向欧美市场发展、覆盖全球华人社区的频道格局。

四、结 语

凤凰卫视在纪录片节目领域取得的成绩绝非偶然,是各种因素集合的结果。纪录片在国内影视市场所占份额不景气有目共睹,究其原因不外乎与前期运作周期过长、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缺少投资商等因素,但纪录片绝不是没有内容,也不是没有技术。

纪录片节目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播,旨在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更加真实的反映中国现实。央视将每年拿出5000万推动重大题材纪录片的制作,这笔经费还不包括购买其他媒体的纪录片的播出权所产生的费用。也就是说,央视是在花钱赚吆喝,扶持中国纪录片产业的发展,想要盈利却是不易。而凤凰卫视借着历史题材,将《凤凰大视野》、《我的中国心》、《口述历史》(已停播)、《社会能见度》等一个又一个纪录片节目在中文台推出,实现了口碑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种经营运作模式是值得同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钟大年,于文华.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镭.重建大众的历史意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话语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3(1).

[3] 李玮.东方卫视的品牌革命[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5(1).

[4] 赵彬彬.主持人也需要包装与宣传——从“凤凰卫视”谈起[J].当代电视,2005(8).

猜你喜欢

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集团竞争战略分析
凤凰卫视资讯台时事类节目开场白及结束语分析
中央电视台《读书》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对比分析
冬·吴 相对论
职工权利议题的电视媒体呈现*——以央视和凤凰卫视的相关报道为例
电视新闻的模式创新
名人读意林
电视读报节目传播优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