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财政支出状况的比较分析

2014-03-06夏左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省区市财政支出比重

夏左

(新疆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财政支出状况的比较分析

夏左

(新疆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中,公共财政支出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得出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规模波动幅度较大、财政支出政策不稳定、各省区市财政支出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普遍存在“短板”等结论,最后基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出了制定长期有效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建议。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

一、引言与相关文献综述

自“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后,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积极响应,各自从本省区市实际情况出发相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沿线各省区市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带动本省区市经济上一个新台阶,还要看各省区市本身的“硬件设施”。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技术水平、交通的便利程度、科教文卫的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等,而这些都离不开公共财政支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就像一辆自行车的链条,而沿线各省区市就像每一个链扣,如果有一个链扣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自行车”的前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探寻沿线各省区市的财政支出对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对经济带区域省份的研究已有许多,刘育红2012年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1980—2010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引致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又促进了经济增长。[1]孙海蓉2014年对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省份的专利数量进行研究来了解相关省市区的科技现状和产业实力。[2]李泉、王占学2014年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2002—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九省区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和交通便利程度对其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会导致九省区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交通便利程度的改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交通通达度的增加与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这两者相结合的作用效果,却会使九省区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3]秦重庆、王东2014年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省份的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两者之间有很强的空间溢出效应。[4]以上文献从多个方面对丝路沿线省份的经济状况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财政支出状况的研究文献尚不丰富。本文选取了丝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2003—2012年的财政支出及其GDP的数据,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九省区市的统计年鉴,通过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分析,得出这九个省区市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财政规模分析

(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财政支出规模可以用绝对指标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指标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由这个基本指标还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指标。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率快于GDP增长速度。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3.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通常是指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CNP)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创造的财富总额中政府直接占有和支配的份额。

(二)实证分析及结论

根据九省区市2003—2012年的财政支出及GDP总额的数据,得出了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九省区市财政支出增长率(%)

由表1可以得出:总体来看,丝绸之路沿线九省区市在2003—2012年10年间除宁夏在2003年、新疆在2010年出现负增长以外,总体的平均财政支出增长率都是正的,即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规模都呈现递增的趋势,且增长规模逐年增加。

新疆在样本期内,除2010年出现了负增长,其他年份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尤其是2011年,财政支出增长率竟达到了107.8%。2009年到2012年财政支出增长率从27.14%骤降到 18.4%,然后2010年到2011年财政支出增长率又猛增到107.8%,接下来到2012年又从107.8%骤减到19.07%。财政支出短期内连续剧烈波动,不利于新疆经济的长远发展。而新疆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桥头堡,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甘肃、宁夏、陕西、青海四省区的财政支出表现出相同的先升后降的趋势。甘肃、宁夏和陕西的财政支出增长率在2008年分别达到了43.4%、34.22%、35.54%的最高点,然后震荡下行。青海的财政支出增长规模更是在2009年达到了52.73%的顶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唯一一个直辖市重庆的财政支出增长率大体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11年财政支出增长率达到了50.39%。其他西南三省区,四川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率在2008年达到顶峰,广西和云南的财政支出增长趋势步调一致,稳中有升。

表2 九省区市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根据表2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的分析比较,从均值来看,2003到2012的10年里丝路沿线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除2003年、2004年、2010年小于1以外其他年份都明显超过1。说明样本期内丝路经济带的财政支出增长的速度大于GDP增长的速度。

西北五省区除个别年份财政支出负增长和GDP负增长因素导致的弹性系数小于0以外,其他年份的财政支出弹性系数大部分都大于1,表明西北五省区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大于GDP的增长速度。

重庆市的财政支出弹性从2009年到2012年之间都明显大于1,说明重庆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自2009年后稳步大于 GDP的增长速度。其他西南三省区的弹性系数除个别年份外也比较好地说明了财政支出增长规模的扩张。

表3 九省区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根据表3,总体来看,九省区市2003—2012年10年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稳步递增的趋势。

再从横向分析,可以看出西北五省区的各年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明显比西南四省区市的高,青海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样本期内始终位居第一。纵向分析各省区市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三、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分类,我国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大类,类下再分款、项两级。主要支出功能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以下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角度出发,选出五项科目:一般公共服务、科学技术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内)。并对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的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丝绸之路沿线省区市间的财政结构差距,整体上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对其进行优化,从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支持。

表4 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年度财政支出结构比较(%)

2010—2012年丝绸之路九省区市财政支出结构见表4。

总体来看,2010年九省区市财政支出分项除科技教育和交通运输方面的支出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三项支出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和2012年除了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的支出略低于全国水平,其他几项支出都超过了全国水平。可以看出,丝绸之路沿线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结构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支出上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但是在科学技术和教育上的投入九省区市和全国平均水平始终有一定的差距。

从各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结构来看,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初见成效,再加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加大以及19省市援疆政策的实施,新疆在一般公共服务、科学技术和教育、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四项的支出比重高于其他八个省区市,但是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略显不足。

甘肃注重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投入,其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各省区市,而在一般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投入略显不足,低于其他省区市,但略高于全国水平。宁夏的各项财政支出相比其他八省区市投入较少,低于九省区市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投入与其他各省区市的差距较大。陕西除了交通运输项目的投入低于均值,其他各项支出比较均衡。青海和甘肃有一定的相同点,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较高,高于其他省份,而在科学技术和教育、一般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重庆和四川的各项支出比重基本处于平均水平。广西在交通运输和固定资产投资上的投资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云南的各项财政支出水平基本处于九省区市平均水平。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丝绸之路沿线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规模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个别年份财政支出增长率波动较大,说明各省区市的财政支出政策的不稳定性,不利于丝路经济带的长久建设。对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的分析可以看出,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各省区市GDP的增长速度,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和GDP的增长大体上呈正相关。由于个别省份的个别年份财政支出规模变动较大,导致有些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较大。

九省区市2003—2012年10年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稳步递增的趋势,这点将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丝绸之路沿线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结构在科学技术与教育、交通运输的支出上低于全国同期水平,特别是在科学技术上的投入九省区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更大。从各省份的财政支出结构比较来看,各省份的财政支出分项分别存在短板。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结构各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这将不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个整体的建设和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提出如下的建议:

1.制定长期有效的财政政策。内生增长理论表明:合适的财政政策在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保持长期的有效的经济增长,就必须采取长期的、稳定的、有效的财政政策。[5]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沿线各省区市财政支出提供长期且稳定的政策支持。各省区市在制定财政政策、编制财政预算的过程中,应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因素考虑进去。

2.九省区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到步调一致,齐头并进。由分析可知,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结构各异,从各省区市的财政支出结构比较来看,各省区市的财政支出分项分别存在短板。如果一个省份的一项财政支出投入明显低于九省区市的平均水平,根据“木桶效应”将整体拖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如宁夏在2010—2012年3年在交通运输分项上的财政支出都明显低于九省区市平均水平,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又主要依靠交通运输干线来建立,这样必将对丝路经济带的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各省区市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时,应做到政策沟通,步调一致,齐头并进。

3.有针对性地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这点可以从各省区市的经济总量看出。西南四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北五省区要高,西北五省区中陕西的经济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四省区。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九省区市中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省份的转移支付,不仅有利于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还可以提高中央财政支出的效率。

[1]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0).

[2]孙海蓉.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专利竞争力测度[J].重庆社会科学,2014,(3).

[3]李泉,王占学.对外开放、交通便利度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4,(4).

[4]秦重庆,王东.“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财政支出、空间溢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基于8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开发研究,2014,(2).

[5]郭玉清.技术内生化、长期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的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5).

[责任编辑:辛晓莉]

F812.45

A

1674-3288(2014)06-0078-04

2014-10-26

夏左(1987-),男,河南永城人,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和税收政策。

猜你喜欢

省区市财政支出比重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西部10省区市谋划开发新格局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范围已覆盖西部12个省区市
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应用已覆盖十六省区市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大气污染防治列入29个省区市今年政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