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课程化运行模式
2014-03-06边社辉郑志高
张 京,边社辉,郑志高
(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河北唐山 064400)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旨在帮助高校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学习与职业规划,养成良好社会品德与行为习惯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从纵向上看,新生入学教育跨越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年,并根据具体情况前后拓展,是一项持续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横向上看,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包括认知教育、素质教育、社会教育、未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模块,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系统。
一方面,持续和复杂的教育活动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行模式,另一方面,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课程又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载体。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建设完整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化运行模式研究势在必行。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课程化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主要由学生事务管理部门负责,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军训、校史校情认知、专业介绍等方面,时间主要集中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随着正式授课的全面开始,新生入学教育亦悄然结束。
在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由多部门联合实施,教育形式涵盖活动、课程、服务、网络等各个方面,新生入学教育的服务对象也向前拓展到中学里潜在的报考者和接到录取通知的“准新生”,向后又延伸到“大一”整个学年。
因此,要推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保证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进一步整合多方面教育力量,合理统筹和安排时间,明确和完善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式和方法。从实践而言,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课程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整合教育力量,保证教育效果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需要多方密切配合、共同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但从以往的教育实践来看,我国的新生入学教育一般是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缺少与教学及其他部门的合作,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形式单一、内容抽象、缺少互动等问题。
在美国,19世纪前的大学学生事务管理与学术事务管理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民权运动和大学生运动的大规模展开,“学术领域开始关注学生的变化与发展、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学生人格的类型、各类环境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等”,[1]教学与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可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教育的学生管理,也不存在没有管理的学生教育。“学校各职能部门如图书馆、语言学习中心、就业部门、学生服务中心,各学院或系以及各学生社团都会在入学教育活动中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2]加强学生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以及教学单位的合作,调动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是保证新生入学教育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
(二)有利于明确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完善的课程设置是课程化建设的基石。近几年,国内关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研究悄然兴起。部分研究人员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分成若干模块,一般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认知教育、成才教育、能力教育等内容。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由于教学部门的介入较少,教育模块设计常陷于“纸上谈兵”、难以付诸实践的尴尬。除军训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极少被正式列入高校课程体系当中,不被列入学分体系,更没有相应的研修制度,没有固定的课时安排,这些教育活动主要是以讲座或活动的形式来完成的。这导致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出现了结构松散、制度欠缺、效果不佳等问题。
(三)有利于探索教育方法,实现教育创新
在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今天,我国的学校教育已经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拓展到“第三课堂”,新生入学教育也从过去的军训、参观、讲座向活动、课程、网络、服务等方向发展。质性研究、小组工作介入、比较研究等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教育模式也正式介入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之中,使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向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必将成为推动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发展的无限动力。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及其运行
(一)健全教育体系,明确教育内容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将课程定义为课业及进程。广义的课程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专指一门学科。课程化就是要将众多的教育和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
按课程的显现形式,课程又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以往,我国的新生入学教育更倾向于一种隐性的课程模式。一方面,学校会相对灵活地调动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文化因素对新生施加影响;但另一方面,学校却没有为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建立起必要的课程体系和制度保障,这也影响着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各高校应该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新生入学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高校新生入学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认知教育、素质教育、社会教育、未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大模块为出发点,通过大班讲座、小班授课、小组活动等方式完成学校及专业概况、认知能力培养、军训、潜能开发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与服务、成才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新生适应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十个项目的课程。
1.学校及专业概况 以校史教育、校园环境认知、专业介绍、校规校纪教育为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大班讲座开展,结合真实案例、模拟演示、网络参与和实地参观等方式对新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
2.认知能力培养 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阅读产品的增加,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很多人在阅读、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学校要结合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进行阅读、写作、网络操作、图书借阅等方面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能力,掌握大学环境下崭新的学习和研究技能。
3.军训 军训是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通过对新生进行单个队列动作、队列队形、分列式和内务整理等内容的训练,使新生熟练掌握各种动作要领,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生活习惯。同时,结合国情和军情教育,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
4.潜能开发训练 以高校新生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特长为出发点,培养和提高其已有特长,发展个人兴趣。此项训练能弥补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过于关注学习忽略个人综合能力、特别是艺术潜能的缺憾,可通过比赛、演出、设计、论文等多种形式对本课程进行考评。
5.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将“两课”教育内容合理嵌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6.社会实践与服务 社会实践与服务主要涵盖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几个方面,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完成时间灵活,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进行,亦可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回馈社会。
7.成才教育 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拓展三个方面,目的是提高新生适应性,实现“社会人”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掌握生存技能,应对未来挑战。
8.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是大学生们的必修课。把它列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成才意识,增强其对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自我认知与评价、社会认知与就业环境分析、个人职业规划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9.新生适应教育 主要培养新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帮助其实现角色转变,防止焦虑情绪产生,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由高中向大学的全面过渡。可通过案例教育等轻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来开展。
1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教育、交友与恋爱指导、情绪与情感调节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健康向上的大学生活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坚持“政教”结合,保障教育实施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生、教务等多个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的共同配合,建立新型的师生评价体系,有助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现。
首先,学分制是有效的学生评价方式。学分制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是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把新生入学教育纳入学分管理体系是转变学生观念、提高新生入学教育水平的有效方法。另外,各种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和新生入学讲座也应记入学生学分当中,成为考评学生毕业与否的重要依据,以此促进学生参与活动、进行素质和能力拓展的积极性,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纳入公共课范畴,通过必修课、选修课两种模式同步实施。必修课程主要以适应性、技能性能力训练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选修课程以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激发学生潜能,由点带面,以个别能力发展为契点,最终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
再次,培养专兼职教师,健全师资队伍,储备科研人才。开展入学教育的教师应热爱学生、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应优先从院系从事学生和教学工作的教师中选取,确保学生更准确、直接地接触到学院的历史文化、规章制度和各专业的情况,同时拉近学校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专任教师除满足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保证教育实施的方向性、科学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借鉴创新,探索新的方法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教育活动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以保障各项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成体系的全面展开。大量先进研究方法的介入,能为高校全面、深入地认识新生入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理论支撑。
同时,发展离不开创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也是促进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入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整合原有课程资源,将隐性课程显性化,采用灵活的考评方式,强调学生活动的重要性,肯定学生活动和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的地位与价值,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引进“服务学习”等国外先进理念,有益于丰富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运行模式的展望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能否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关键。加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科学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运行模式,是充分发挥新生入学教育作用,保障新生入学教育全面、高效实行的有力措施。
坚持以帮助大学新生适应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不断建立健全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运行模式,不断引入和加强多方教育力量,综合利用和创新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入学教育的模块化建设,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化设计,保证学生修业时间和教育效果,必将促进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深入发展,不断提高新生入学教育水平,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王秀彦,高春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