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低钾血症研究及对策
2014-03-06李泽光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537000
李 媚 李泽光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537000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高龄老人。由于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衰退,再加上骨折后焦虑、疼痛,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且伤后不及时到医院就医,易引起低钾血症。为此,笔者对2010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科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科治疗的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后初次生化检查,血钾<3.5mmol/L,排除急性脑梗死、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52例,其中80~89岁39例,90岁以上13例;骨折后24h内入院8例,骨折后2~4d入院21例,骨折后5d以上入院23例,骨折后在家时间平均6d,最长者达30d。
2 方法及结果
2.1 方法 根据医嘱分别对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后1h内急诊抽取静脉血进行电解质检查。入院后1h内检查有低钾血症者,再追踪入院后第2~4天早晨空腹电解质指标值。数据采用PEMS3.1for windows进行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患者血钾在入院后1h内最低,平均为(2.93±0.36)mmol/L,最小值为2.12mmol/L。入院第2天起逐步升高,至入院第4天95%患者血钾恢复正常。见表1。
3 低钾血症主要原因
3.1 摄入不足 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后,由于疼痛的折磨,患者大多不能正常进食,从食物中获得钾离子减少,而家人也没有及时将其送到医院进行积极治疗,钾得不到有效补充,从而发生低钾血症。本组有22例患者入院时出现厌食、四肢软弱无力现象。
3.2 丢失增加 老年人骨折后心理反应异常,如恐惧、焦虑等情绪压抑时可使血小板摄取游离5-HT较正常时低,可导致胃肠道反应发生[1]。本组有15例患者入院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现象,6例合并腹胀腹泻,导致钾离子丢失增多。
4 病情观察及护理对策
4.1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四肢软弱无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现象。补钾后及治疗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时,需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密切关注生化检查结果。
4.2 补钾的护理 输注氯化钾一般<1.5g/h,浓度一般不超过3g/L,绝对禁止静脉推注氯化钾;尿量>30ml/h才可补钾[2]。钾离子对血管刺激很大,可引起疼痛、血管损伤。因此,静脉给药时,应选择直和粗的静脉血管,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点滴过程中应加强巡视防止药外渗。口服补钾时,注意患者有无胃肠道刺激反应。
4.3 心理护理 胃肠道反应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有实验研究发现,抑郁、失望、退缩时胃酸分泌减少,使食欲减退[3]。同时恐惧、焦虑等情绪可导致胃肠道反应发生。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大多是因为不慎摔倒而造成的,骨折突然发生后,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又怕连累家人,多数患者表现为焦躁不安,易怒,失去治疗的信心[4]。而伤后疼痛的刺激及对受伤过程的回忆,使患者产生恐惧、后悔、自责心理。表现为唉声叹气,常常吃不下、睡不着,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现象。因此,护理人员首先应安慰患者,对患者及家人讲述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主要原因,使患者不要自责,嘱家人不要责怪其不慎行为,让患者尽快接受现实,配合治疗。同时讲述饮食、睡眠与病情的关系。通过心理干预,使患者恢复正常的食欲与睡眠,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
4.4 饮食指导 高龄骨折患者因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加上长期卧床及疼痛的影响,令其食欲减退。因此,应给予易吸收的食物,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摄取富含钾的饮食,如枊橙、香蕉等;高龄骨折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应多吃牛奶、豆腐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4.5 对疼痛的护理干预
4.5.1 疼痛常导致患者睡眠不足、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出汗、便意等。因此,在搬运患者或为其翻身时,动作要轻柔、正确。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皮肤牵引,以达到减轻疼痛,防止再损伤的目的。为患者更换体位时,要保持有效牵引状态,扶住患侧的髋部及腰背部翻向健侧。搬运时,使用过床仪,同时抬高患肢15°向足部方向牵引,以减轻疼痛。在牵引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牵引套容易下移,因此每天需解开皮牵引套调整3~4次。解开皮套时,需2人同时操作。一人双手抓住患肢踝部抬高患肢15°,呈外展中立位并向足部方向用力牵拉;另一人解开皮套,重新调整。在解开皮套时,顺便擦洗患肢,并检查踝部是否有压疮。避免因单纯为清洁患肢及检查踝部是否有压疮而解开皮套,增加患者疼痛。
4.5.2 护理人员要倾听患者主诉,评估疼痛部位、性质和程度,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做到按时给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对重度疼痛患者,可适当放宽剂量,定时给药,以患者不再感到疼痛难忍为准则,解除其痛苦[5]。
5 讨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低钾血症可造成手术时间延迟,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住院费用。笔者在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发现低钾血症与患者骨折后是否及时到医院就医有密切关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年老体弱,骨折发生后,家人及患者都认为手术治疗风险大,害怕死在医院,因此多数患者滞留在家。等到疼痛难忍、少进食或不能进食,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后,才不得不到医院治疗。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低钾的症状体征,并对血钾指标进行监测,根据结果正确补钾,调控输入速度及浓度。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易消化吸收并含钾高的食物;在搬运、翻身、牵引护理时,动作要轻柔、正确,以减轻患者痛苦,解除其恐惧心理,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食欲与睡眠,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及时纠正低钾血症。经过正确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血钾从入院第2天起已逐步升高,至入院第4天95%患者血钾恢复正常,入院第4~6天共有48例血钾正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家属不同意手术,只行下肢皮肤牵引治疗。由此可见,正确的补钾治疗,精心的护理是及时纠正低钾血症的关键,是使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
[1]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1,175.
[2]黄人健,李秀华.外科护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85.
[3]戴晓阳,佟术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
[4]时元丽,林华,王淑霞.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100.
[5]侯伟娜.手足外科患者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0,2(1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