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扰阻以泥之”
2014-03-06卢付林,程邦雄
卢 付 林 ,程 邦 雄
(1.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长沙 410081;2.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语言研究所,武汉 430074)
“扰阻以泥之”出自《大戴礼记·武王践阼》的“户铭”,前后语境如下:
户之铭曰:夫名难得而易失。无懃弗志,而曰我知之乎?无懃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扰阻以泥之,若风将至,必先摇摇,虽有圣人,不能为谋也①此据黄怀信《大戴礼记汇校集注》(2005)。。
这段铭文是借助“户”这一物体的相关特性来打比方,以示警戒。文字总体看,并不晦涩艰深。但其中对“扰阻以泥之”的理解,古今注释,却多有歧说,不能定于一。
黄怀信《大戴礼记汇校集注》是目前影响较大的著作,大致反映了目前学界相关研究的状况和水平(黄怀信2005:663):
【汇校】王应麟曰:不能为谋也,一无“也”字。汪中校删“也”字。汪照曰:扰阻以泥之,卢氏文弨曰:“此句不可解,窃疑是‘優’乃‘獿’字之讹。服虔注扬雄赋云:‘獿,古之善塗墍者。’王伯厚校此篇云一本无阻字,则当作‘獿以泥之’无疑。盖扰亦本作獿,形近易讹也。”王树楠曰:卢校“獿”字是也。“阻”字亦非衍文。言虽善塗如獿,若阻其泥之,则风至必摇矣。
怀信按:“扰阻”疑不误。句末无“也”字是,当删。
【集注】卢辩曰:摇摇无所託言,有风而(戴校删)则先困,谕(旧讹“论”)人行(旧衍一“谕”)亦然。(王树楠本“而”作“雨”,曰:言有风则先困,王本无“雨”字,戴校本同。蔡本“雨”作“至”,“至”字是也。)王应麟曰:朱氏曰:“无懃弗志”至“扰阻以泥之”皆所未详,要必有害于户者。若风将至,此谓户不固闭而动摇也。《太公金匮》门之书曰:“敬遇宾客,贵贱无二。”户之书曰:“出畏之,入惧之。”钥之书曰:“昏谨守,深察讹。”孔广森曰:泥之,似谓墐户也。然扰阻则未详。王聘珍曰:扰读曰獶。颜注《汉书》云:“獶,抆拭也。”阻读曰“予所畜租”之租。泥,塗也。《诗》曰:“迨天之未阴雨,徹彼桑土,绸缪牖户。”又曰:“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左氏·襄四年传》曰:“咨难为谋。”《淮南·人间训》云:“患生而救之,虽有圣知,弗能为谋耳。”戴礼曰:《广韵》:“扰,乱也。”泥之,谓墐户。有塗墍若扰扰阻其墐户,则筑室不固,风至必摇,虽有圣知无若之何,喻君子在朝,若僉壬閒之,亦无所施其力矣。
怀信按:扰,犹绕。阻,塞也。绕阻以泥之,形容塗墐之周密。之,指户。言户不可墐死。
从黄怀信先生的《汇校》看,此句难通的症结主要在“扰阻”二字上。或疑“扰”讹、“阻”衍,或谓“扰”不误、“阻”不衍。我们以为黄先生观点是对的,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不宜定“扰阻”是讹、衍字。
从《汇注》看,此句难释的问题主要在此句与后续句子的语义关系以及“扰阻”的解释上。此两点彼此独立而又密切相关。我们先讨论第一点。
第一点是“扰阻以泥之”与后续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问题。
在讨论“扰阻以泥之”与后续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问题时,古今注释家对“扰阻以泥之”的解释可归纳为三种观点:一是“笼统有害”说,以王应麟为代表,尽管其说“扰阻以泥之”皆所未详,但仍认定“要必有害于户者”,“若风将至,此谓户不固闭而动摇也”;二是“墐户不固”说,以戴礼为代表,“有塗塈若扰扰阻其墐户,则筑室不固”,“风至必摇,虽有圣知无若之何”;三是“涂户墐死”说,以黄怀信先生为代表,“绕阻以泥之,形容塗墐之周密”、“言户不可墐死”。
从上面的分析看,尽管对“扰阻以泥之”的理解有分歧,但在“扰阻以泥之”与后续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问题上,则各家认识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即均认为彼此的关系是因果顺承的关系,也就是说,由于“扰阻以泥之”,没有把“户”塗墐得恰到好处,出现失误,导致其后的“虽有圣人,不可为谋”的危险结果。由于有了彼此因果顺承关系的先入之见,而后面的“果”又是明白无误的坏果“不可为谋”,因此古今注家都在“扰阻以泥之”上找寻导致“坏果”的原因,不管“扰阻以泥之”是皆所未详,还是所释尽详,也不管是“墐户不固”,还是“塗户墐死”,解释尽管相差玄远,但都总能得出一个合乎“坏因坏果”逻辑关系的结论。
我们以为,“扰阻以泥之”与后续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应是因果顺承的关系,而是一种假设转折关系,“扰阻以泥之”是正面阐述如何把“户”墐好,后续句子是说,假如(若)不把“户”事先墐好的话,等风雨将至,就来不及了。这也就是“户铭”的警戒意义,要做到“未雨绸缪”。如此,则“扰阻以泥之”后不当是逗号,而当是句号。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扰阻”的意义。
“扰阻以泥之”怎么解释?如上引汇校、集注,多言“未详”,如王应麟、孔广森等;关于“扰”,或言为“獿(古之善塗墍者)”,如卢文弨、王树楠、王聘珍等,或言为“乱”,如戴礼,或言为“绕”,如黄怀信;关于“阻”字,或言为衍文,如王伯厚,或言为“租”,如王聘珍,或言为“塞”,如黄怀信。
解释者言人人殊,莫衷一是。看来,要弄明白“扰阻以泥之”的意思,关键还是解释清楚“扰阻”的意义。
关于“扰”字,我们不主张是“獿”的讹字,尽管此处的墐户之事,似乎与“獿”的身份技能具有相关性,但其后紧跟“阻”字,构成“獿阻”的结构不好解释,即使按照“阻”为衍文的观点,“獿以泥之”的结构,句法不通不说,单从语义上讲,为什么以古之善塗墍者的“獿”来“墐户(泥之)”,就会导致“不可为谋”的结果呢?按理,凭借“獿”的技术水平,“墐户”的质量当不容质疑。因此,以“扰”为“獿”,是说不通的。我们以为,这里的“扰”字,黄怀信先生的注释,把它看作动词有些道理,释为“绕”字,则值得再研究。
“扰”当通“糅”。《广雅·释诂一》:“糅,杂也。”王念孙疏证:“《楚语》:‘民神杂糅’,《史记·历书》作‘杂扰’。”是扰、糅通之证。
关于“阻”字,当为“苴”之借字,绝不是“阻塞”义的“阻”字。
阻、苴字,皆从“且”得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均收入“豫部第九”。王力(1982:165、167)认为“阻:沮”(莊從鄰紐,叠韵)同源,“苴蒩且∶藉”(精從旁紐,鱼铎对转)同源,“且∶俎”(精莊准双声,叠韵)同源,这说明“阻”与“苴”有同音通借的可能。高亨(1989:900-903)认为,在“且字声系”中,“且与阻”、“且与苴”可有通假关系。
尉迟治平(1992:38)注“扰阻以泥之”:“扰:以泥塗饰。阻:通‘苴’。一本无阻字。”这说明,学界普遍认为“阻”是可通“苴”的。
此处“苴”是什么意思呢?
《楚辞·九章·悲回风》“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王逸注:“生曰草,枯曰苴。”《诗·大雅·召旻》“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毛传:“苴,水中浮草也。”孔颖达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
有时“苴草”连用,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第五》“苴草”条:“‘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尹注曰:‘苴草,谓其草深茂,能有所覆藏。’念孙案:苴采古反。亦草也,语之转耳。字或作蔖,《广雅》曰:‘蔖,草也。’《吕氏春秋·贵生》篇:‘其土苴以治天下。’高诱注:‘苴草,蓟也。’蓟即草芥,今本蓟讹作蒯,辨见《吕氏春秋》。《周书·大聚》篇曰:‘陂沟道路,藂苴邱坟。’《灵枢经·痈疽》篇曰:‘草蔖不成,五谷不殖。’草谓之苴,故枯草亦谓之苴。《楚辞·九章》:‘草苴比而不芳’,王注:‘生曰草,枯曰苴。’是也。苴草林木蒲苇,皆两字平列。尹注非。”
据此,“阻”通“苴”,义为“枯草”。
解决了“扰”、“阻”的意义问题,下面我们就可以解释“扰阻”了。
“扰阻”就是“糅草于泥”,俗称“和泥”,这样搅合成的泥,谓之“草筋泥”,这种加入麦秸等枯草的“草筋泥”有加固防垮的功能,我们的祖先在建筑的实践中很早就发现了这种特点,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用来涂抹墙壁、屋顶、地面等地方。现代建筑中的“加筋土”、“混凝土”即是从这种原始的“草筋泥”发展而来。《中国建筑史》编写组(1986)、吴中伟(1998)、李秀娟(2008)、杜石然(2012)等都在其相关的论著中阐述了相关的观点。
“扰阻以泥之”的“户”能不能用类似的“草筋泥”来涂抹加固呢?这得看早期“户”的材质结构。
《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翁牖。”孔颖达疏:“筚门,以荆竹织门也。圭窬,穿墙为之,门旁小户也,上锐下方,状如圭。蓬户,编蓬为户也。”《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李善注:“作壤室,编蓬户。”
以荆竹蓬草编制的“门户”,是很适合用“草筋泥”来涂抹的。
“户”是房子里的门(单扇),要不要用泥涂抹呢?又为什么要用泥来涂抹呢?
首先,从古代的词汇系统,就能找到很好的证据,古代有“圬(杇)”、“墐(谨)”、“镘(墁、槾、慢)”、“涂(塗)”等几组字词,是专门记载给墙壁(含向、户、牖等墙壁上设施)、屋顶、地面等涂抹泥的词语①参阅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1995)。。
其次,从上古文献看,则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户”要涂泥和为什么要涂泥。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毛传:“穹,窮;窒,塞也;向,北出牖也;墐,塗也;庶人荜户。”陈奂疏:“穹窮双声,窒塞亦双声。《尔雅·释言》文《云汉》传:‘熏,灼也。’《明堂位》注:‘鄉,牖属。’《士虞记》注:‘鄉牖一名也,鄉者,向之假借字。’《释文》引韩诗‘向,北向窗也,窗亦牖之属’。凡屋前有堂,后有房有室;房在东,有南户,室在西,有南牖;房之北有北堂,北堂之下有北阶;房室之间亦有户以相通,室之北有北牖。此燕寝制也。北风骤紧,交冬闭藏。故毛韩皆谓‘塞向’为‘塞北之向’也。《说文》:‘墐,涂也。’涂、塗古今字。《角弓》传:‘涂,泥也。’传云‘庶人筚户’者,《儒行》注:‘筚门,荆竹织门也。’《襄十年左传》注:‘筚门,柴门。’则‘筚户’当以柴竹为户,泥之使不通风矣。《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郑注云:‘门户可闭闭之,窗牖可塞塞之。’案此即塞向墐户之事,塞向者,填塞西室之北牖也;墐户者,涂拭房室相通之户也。”②见清·陈奂《诗毛氏传疏》(中册),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下同。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繆牖户。”毛传:“迨,及;彻,剥也;桑土,桑根也。”陈奂疏:“迨及《匏有苦叶》同。彻者,撤之假借,故《传》云剥。《孟子》注云取也。桑土训桑根,《方言》:‘杜,根也。东齐曰杜。’郭注引《诗》‘彻彼桑杜’,《释文》引《韩诗》正作‘杜’,《毛诗》作‘土’,为‘杜’之假借字。绸繆,传云:‘绸繆言缠绵也。’”③高亨(1980)《诗经今注》:“桑土,桑根和泥土,筑巢所用。”释“桑土”为“桑根和泥土”,最得《诗》要义,“绸繆”不仅仅只有用桑根(皮)来缠绕扎紧“牖户”,当然还包括更多地用泥土(草筋泥)来涂抹塞实“牖户”。
《七月》篇要“穹窒熏鼠,塞向墐户”,《鸱鸮》篇要“彻彼桑土,绸繆牖户”,皆因岁值交冬之际,北风阴雨骤紧,以禦严寒。如何“塞向墐户”、“绸繆牖户”,当然是用混糅有麦秸等植物茎秆纤维的“草筋泥”来涂抹向、户、牖了。
综上,“扰阻”是“糅草于泥”,“扰阻以泥之”则是“杂糅枯草于泥中来涂泥户牖”,“扰阻”是动宾结构,“以”为连词“而”,“泥之”是“墐户”,即“涂抹户牖”①关于“扰阻以泥之”的思考,已有年矣,此为一说。另窃疑“扰阻”当通“櫌(耰)鉏”。“擾”、“櫌(耰)”既形近易讹,又音近可通;“阻”、“鉏”同以“且”为声符,可通借。且“櫌(耰)”、“鉏”作为农具和使用该农具,在文献中多两字连用(可前后互易)。如:《史记·秦始皇本纪》“鉏耰白梃”、《史记·陈涉世家》“鉏耰棘矜”、《汉书·贾谊传》“借父耰鉏”、《淮南子·氾论》“耒耜耰鉏”等,即其例。“櫌(耰)鉏以泥之”是说“用(以)櫌【(耰)覆种器)】鉏(薅草器)来涂泥户牖”,这当然是不得法的,“户”自然也涂不好,所以才有有后文“若风将至,必先摇摇,虽有圣人,不能为谋也”的议论。。
高亨 1980 《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高亨纂著 董治安整理 1989 《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
黄怀信 2005 《大戴礼记汇校集注》,三秦出版社。
黄金贵 1995 《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上海教育出版社。
黄仁瑄 2013 《妙法莲华经》之玄应“音义”校勘举例,《汉语学报》第4期。
李秀娟 2008 极限分析上限法在加筋土结构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裴瑞玲 2013 “浮上而杀下”确诂,《语文研究》第2期。
王东 2011 《水经注》“飞陆”考辨,《语文研究》第4期。
王力 1982 《同源词典》,商务印书馆。
吴中伟 1998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发展方向,《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8年1期。
尉迟治平 1992 《古代汉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编写组 1986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