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汉诗集《怀风藻》用韵研究

2014-03-06

语言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王三藤原平声

廖 继 莉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9)

《怀风藻》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汉诗集,也是现存中国域外最早的汉诗集,成书于日本天平胜宝三年(751年,当唐玄宗天宝十年),收录了日本近江朝(667年-672年)至奈良朝(710年-794年)期间64位诗人的120首诗歌(现存116首,其中五言109首,七言7首)。《怀风藻》目录下以双行注的形式记载该诗集的编排顺序是“略以时代相次,不以尊卑等级”。考虑到诗集中诗人的生平以及成书时间,《怀风藻》的时间跨度当为七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八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不足九十年的时间。

本文对《怀风藻》诗歌用韵情况的考察主要使用杉本行夫注释的《怀风藻》(1943),同时参考《校註日本文学大系(第二十四卷)》(1927),韵部以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以下简称《王三》)为依据进行比较,举平以赅上去。由于《怀风藻》时期的日本文人还未能充分接触、研习唐代近体,故而本文在分析《怀风藻》用韵时是统论的,并未区分古体近体。

一 《怀风藻》韵部

本文对《怀风藻》现存116首诗歌的用韵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出韵段118个,从《王三》观察用了39个韵。由于诗歌数量较少,所用的韵也较少,故而只系联出16部,其中阴声韵8部:支微部、咍部、尤侯部、宵部、豪部、麻部、鱼部、歌部;阳声韵8部:阳唐部、庚部、文元部、侵部、东钟部、真部、寒部、删先部。无入声韵用例。与魏晋南北朝诗文用韵的42部(王力1985:120-180)或是隋初唐诗文用韵的34部(尉迟治平、黄琼2010)相比,《怀风藻》中包含的韵部较少,但也可足够反映《怀风藻》时期日本汉诗的用韵特征。

(一)阴声韵

1 支微部(《王三》支、脂、之、微韵)。(1)平声脂独用1次:大津首《春日于左仆射长王宅宴》墀眉追迟。(2)平声之独用2次:调古麻吕《初秋于长王宅宴新罗客》时思基期。百济和麻吕《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时期词思。(3)平声微独用3次:荆助仁《咏美人》霏晖飞归。刀利宣令《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帏依稀归。藤原宇合《暮春曲宴南池》晖归。(4)平声支脂同用1次:石上乙麻吕《赠旧识》衰眉垂悲。(5)平声脂微同用1次:麻田阳春《和藤江守咏裨叡山先考之旧禅处柳树之作》依墀衰悲。(6)去声寘至同用1次:大友皇子《侍宴》地义。(7)平声脂之微同用1次:石上乙麻吕《赠掾公之迁任入京》诗衰稀违。(8)平声支脂之微同用1次:中臣大岛《山斋》池悲微期。

2 鱼部(《王三》鱼韵)。平声鱼独用4次:箭集虫麻吕《于左仆射长王宅宴》书鱼裾舒。藤原万里《暮春于弟园池置酒》馀书舒疏。藤原万里《过神纳言墟·其一》馀墟疏如。隐士民黑人《独坐山中》居余。

3 咍部(《王三》咍韵)。(1)平声咍独用1次:山田三方《三月三日曲水宴》开来。(2)上声海独用1次:大友皇子《述怀》宰海。

4 宵部(《王三》宵韵)。平声宵独用1次:山田三方《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朝韶飘瑶。

5 豪部(《王三》豪韵)。去声号独用1次:越智广江《述怀》好劳。

6 歌部(《王三》歌韵)。平声歌独用1次:葛井广成《月夜坐河滨》波河。此例为开合口互相押韵。

7 麻部(《王三》麻韵)。平声麻独用1次:百济和麻吕《初春于左仆射长王宅宴》华斜花家哗车。

8 尤侯部(《王三》尤、侯、幽韵)。(1)平声尤独用10次:藤原史《七夕》秋猷浮愁。山田三方《七夕》秋流舟忧。吉智首《七夕》留秋洲流愁悠。安倍广庭《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流游秋忧。纪男人《游吉野川》流洲。纪男人《七夕》秋游流浮。吉田宜《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秋浮牛愁。藤原宇合《在常陆赠倭判官留在京》休秋由猷。藤原万里《仲秋释奠》周留浮猷。丹墀广成《吉野之作》流洲。(2)上声有独用1次:释道慈《在唐奉本国皇太子》寿久。(3)平声尤侯同用2次:中臣人足《游吉野宫·其二》楼留。藤原总前《七夕》秋游流楼。(4)平声尤幽同用2次:大神安麻吕《山斋言志》幽秋流游。吉田宜《从驾吉野宫》幽洲秋流。

(二)阳声韵

1 东钟部(《王三》东、钟韵)。(1)平声东独用9次:调老人《三月三日应诏》宫穷中同风。藤原史《游吉野·其一》中通红风。大伴王《从驾吉野宫应诏·其一》风东融工。背奈行文《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同丛风弓。丹墀广成《述怀》工风。高向诸足《从驾吉野宫》公通风宫。释道慈《初春在竹溪山寺于长王宅宴追致辞》同咙中空风冲躬宫。隐士民黑人《幽栖》丛童同风。石上乙麻吕《秋夜闺情》同空风中。(2)平声东钟同用1次:释智藏《玩花莺》逢风丛虫。

2 真部(《王三》真韵)。(1)平声真独用30次:藤原史《春日侍宴应诏》滨人新宸。息长臣足《春日侍宴》新绅民仁。藤原宇合《悲不遇》新人鳞尘臣贫。藤原万里《游吉野川》宾仁新滨。丹墀广成《游吉野川》新鳞尘津。葛井广成《奉和藤太政佳野之作》亲鳞陈津。纪麻吕《春日应诏》春人陈尘民。文武天皇《咏月》滨轮新津。文武天皇《咏雪》新尘滨春。大神高市麻吕《从驾应诏》尘春新宾。美努净麻吕《春日应诏》春鳞新陈尘仁。释辨正《与朝主人》亲尘春人。藤原史《元日应诏》民宸新春人尘。藤原史《游吉野·其二》新宾逡仁。刀利康嗣《侍宴》春鳞仁陈新真。大石王《侍宴应诏》春臣滨均。田边百枝《春苑应诏》陈滨身人春。石川石足《春苑应诏》春人新巡尘民。山前王《侍宴》辰淳春尘。采女比良夫《春日侍宴应诏》邻仁陈春尘辰。安倍首名《春日应诏》春尘筠新。大伴旅人《初春侍宴》新人春仁。中臣人足《游吉野宫·其一》仁民伦宾。春日老《述怀》新春。长屋王《元日宴应诏》春新巾仁。长屋王《初春于作宝楼置酒》春新滨筠。安倍广庭《春日侍宴》春陈新鳞贫。纪男人《扈从吉野宫》仁亲新伦。守部大隅《侍宴》春新津民。藤原总前《侍宴》垠尘新春苹滨。(2)平声真与去声震同用1次:犬上王《游览山水》滨新鳞俊伦春。以上真韵共31见,其中开合口互相押韵25次,占真部用韵例的81%。

3 文元部(《王三》文、元、魂、痕韵)。(1)平声元魂痕同用1次:巨势多益须《春日应诏》元敦论恩。(2)平声文魂与上声阮同用1次:大津皇子《春苑言宴》苑远闻论。

4 寒部(《王三》寒韵)。平声寒独用4次:释辨正《在唐忆本乡》端安。藤原总前《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韩难寒端。藤原万里《过神纳言墟·其二》难官兰欢。盐屋古麻吕《春日于左仆射长屋王宅宴》冠纨寒兰。以上四例都是开合口互相押韵。

5 删先部(《王三》删、山、先、仙韵)。(1)平声先独用3次:刀利宣令《贺五八年》年贤天玄。下毛野虫麻吕《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千肩前弦。伊支古麻吕《贺五八年宴》年贤天玄。(2)平声先仙同用6次:大津皇子《游猎》筵然前连。巨势多益须《春日应诏·其二》仙川泉渊连筵烟篇。伊与部马养《从驾应诏》川连莲蝉烟篇。长屋王《于宝宅宴新罗客》烟筵鲜延。百济和麻吕《七夕》边煎旋年。藤原宇合《在常陆赠倭判官留在京》天前弦年然坚。(3)平声山先仙同用1次:麻田阳春《和藤江守咏裨叡山先考之旧禅处柳树之作》山专缘传坚。

6 阳唐部(《王三》阳、唐韵)。(1)平声阳独用2次:文武天皇《述怀》裳匡望章。田中净足《晚秋于长王宅宴》凉璋芳殇。(2)平声阳唐同用1次:藤原宇合《秋日于左仆射长王宅宴》光芳长场。

7 庚部(《王三》庚、清韵)。(1)平声庚独用1次:藤原宇合《奉西海道节度使之作》行兵。(2)平声清独用2次:葛野王《游龙门山》清瀛。境部王《宴长王宅》轻清声情。(3)平声庚清同用5次:河岛皇子《山斋》明情。纪古麻吕《秋宴》声清惊情。道首名《秋宴》清惊情声。背奈行文《上巳禊饮应诏》生轻荣情。箭集虫麻吕《侍宴》生轻荣情。

8 侵部(《王三》侵韵)。(1)平声侵独用7次:纪古麻吕《望雪》琳岑林金临斟。纪末茂《临水观鱼》浔沈深心。大伴王《从驾吉野宫应诏·其二》深浔。境部王《秋夜宴山池》琴深。黄文备《春日侍宴》深琴心音。藤原宇合《游吉野川》岑簪林琴深心。石上乙麻吕《飘寓南荒赠在京故友》心阴吟琴。(2)上声寝独用1次:大津皇子《述志》锦寝。

二 特殊通押

(一)异部通押

《怀风藻》中的诗歌用韵,以各韵部内独用同用为主,各韵部间的通押韵例只有5条,且都为阳声韵的跨部通押。

1 阳唐部与庚部通押3例。(1)平声阳清通押1次:葛野王《春日玩莺梅》阳声情觴。(2)去声漾映通押1次:大津皇子《临终》命向。(3)平声阳庚清通押1次:释智藏《秋日言志》情芳声惊。

2 真部与删先部通押1例。平声先真通押1次:大津首《和藤原太政游吉野川之作》仁鳞烟尘。

3 寒部与删先部通押1例。平声寒删通押1次:释道融《拟四愁诗·其一》难还。

(二)不同韵尾的混押

《怀风藻》中不同韵尾的混押只有1例,是阳声韵尾-n、-ŋ的跨部通押。删先部与庚部:中臣大岛《咏孤松》明天荣轻。

(三)异调相押

《怀风藻》中异调相押的例子只有2例,都为平声与其他声调相押。

1 平上相押。文魂阮相押1次:大津皇子《春苑言宴》苑远闻论。

2 平去相押。真震相押1次:犬上王《游览山水》滨新鳞俊伦春。

三 《怀风藻》的用韵特点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怀风藻》的用韵特点如下:(1)以押平声韵为主。《怀风藻》现存的116首诗歌中平声韵为110首,仄声韵只有6首,其中上声、去声各3首,无入声韵用例。(2)《王三》系统各韵在《怀风藻》中的独用同用情况大致符合《广韵》的独用同用例①《王三》中本无各韵目独用同用的说明,在《广韵》每卷目录各韵目下才首次注明“独用”“同用”之例。王兆鹏(1998)根据唐代开元年间进士科考试的诗赋用韵,推断出《广韵》所标的“同用”与“独用”是沿袭唐人旧制。尉迟治平(2003)认为《切韵》的性质在于分析韵类韵,而介音不同的韵类韵在诗文写作时是可以押韵的,这也与齐梁陈隋初唐时期诗文用韵的实际面貌相符。,且不同韵部的押韵限制在同摄之内。(3)从《王三》观察,《怀风藻》中同韵的字可以互相押韵,包括一三等同韵的东韵,二三等同韵的麻韵和庚韵。(4)一等不与同摄四等相押,很少与二等相押,《怀风藻》中仅见山摄一等寒韵与二等删韵相押一例。流宕两摄一三等同用。三四等相押例较多,如山摄三等仙韵、四等先韵同用六例,臻摄三等真韵与山摄四等先韵通押一例,梗摄三等庚、清韵与山摄四等先韵通押一例。(5)元韵归入文元部,与臻摄魂、痕韵同用,而不与山摄寒、桓、删、山、先、仙等韵同用,保留着切韵早期的音韵特点。

由以上特点我们可以推知《怀风藻》的用韵大体符合《王三》的框架。将《怀风藻》的韵部系统与李荣(1982)、鲍明炜(1986)对隋、初唐诗文考察后得出的隋、初唐诗文韵部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用韵特征与隋、初唐诗文韵部系统所体现的特征大体一致。

四 《怀风藻》汉诗创作所依据的汉语语音

日本汉诗是日本文人运用汉语这一外来语言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创作出来的汉语诗歌,日本文人创作汉诗时必须依据汉语的语音。而传入日本的汉语语音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吴音、汉音和唐音等,那么《怀风藻》时期依据的汉语语音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当是以六朝时期传入日本的吴音为主。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汉诗的发展在时间上明显滞后于中国诗坛,另一方面也与汉音在此时还未全面推行有关。

有唐一代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日本在频繁派出遣唐使全面吸收汉文化的同时,也致力于汉音的普及。日本朝廷专门在“大学寮”中设立“音博士”一职,教授日本学生使用汉音来诵读中国儒学经典,而担任音博士的主要是随遣唐使赴日的唐人和归国的遣唐使留学生(僧)(王家骅 1999)。《日本书纪》持统天皇五年(691年)九月己巳朔壬申条中首次出现“大唐续守言、萨弘恪”担任音博士的记载②据《日本书记》持统天皇五年记载:“九月,己巳朔壬申,赐音博士大唐续守言、萨弘恪,书博士百济末士善信,银人二十两。”这是日本史书中最早关于“音博士”的记载。。之后日本人吉备真备、唐人袁晋卿也为汉音在日本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717年吉备真备“从使入唐,留学受业。研览经史,该涉众艺”③参见《续日本纪》光仁天皇宝龟六年(775年)十月壬戌条:“前右大臣正二位勋二等吉备朝臣真备薨。……灵龟二年,年廿二,从使入唐,留学受业。研览经史,该涉众艺。我朝学生,播名唐国者,唯大臣及晁衡二人而已。天平七年,归朝。授正六位下,拜大学助。高野天皇师之,受礼记及汉书。恩宠甚渥,赐姓吉备朝臣。”,“三史五经、名刑算术、阴阳历道、天文漏克、汉音书道、秘术杂占”④参见《扶桑略记》卷第六圣武天皇天平七年(735年)四月辛亥条:“入唐留学生从八位下下道朝臣真备……留学之,间历十九年。凡所传学,三史五经、名刑算术、阴阳历道、天文漏克、汉音书道、秘术杂占、一十三道,夫所受业,涉穷众艺。”其中专门指出吉备真备在唐所学的“汉音”一道。无不精通,在唐历十九年于735年归国。归国后被任命为大学助,传授在唐所学,其中就包括“汉音”这门知识。与吉备真备同时赴日的唐人袁晋卿,因“学得文选、尔雅音,为大学音博士”⑤此句为《续日本纪》光仁天皇宝龟九年(778年)十二月庚寅条所载:“玄蕃头从五位上袁晋卿,赐姓清村宿祢。晋卿,唐人也。天平七年,随我朝使归朝,时年十八、九。学得文选、尔雅音,为大学音博士。于后,历大学头安房守。”至于袁晋卿何时担任音博士一职史书中并未记载。据葛继勇(2006:159-162)考证,《续日本纪》中明确记载袁晋卿担任大学音博士是神护景云元年(767年)二月的事,但从官位与职位上推测袁氏“很可能在天平神护二年(766年)十月之前已被任命为音博士”。因此,从目前所见史料看,在《怀风藻》成书的751年之前,袁晋卿是否已担任音博士一职还无法确定。,空海《为藤真川举净丰启》文中赞誉袁晋卿“诵两京之音韵,改三吴之讹响,口吐唐言,发挥婴学之耳目”⑥参见日本弘法大师空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弘法大师空海全集》(第七卷)第745页。,可见袁晋卿所教的汉语语音为两京(长安、洛阳)之音即汉音,而不是吴音。此后日本朝庭根据遣唐使和音博士的主张,运用政令强制推行汉音。桓武天皇延历十一年(792年)闰十一月的勅云“明经之徒,不可习吴音。发声诵读,既致讹谬。熟习汉音。”⑦参见《日本后纪》卷第一桓武纪一延历十一年闰十一月辛丑条。翌年又颁布一勅云“自今以后,年分度者,非习汉音,勿令得度”⑧参见《日本后纪》卷第二桓武纪二延历十二年四月丙子条。。但这些规定因涉及到汉语语音在异国的吸收消化、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效果很难立马体现(葛继勇2006:168),因此江户时代的僧侣文雄在《三音正伪》中才发出“延历(782年-805年)之前糜有汉音”的感叹⑨僧侣文雄的这一说法虽受到韩昇(1997:222-223)、葛继勇(2006:111-112)的质疑,但也从一个侧面“正确指出了日本古代广泛使用吴音的情况”,反映出推广汉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根据以上史料可知,汉音从开始在日本传授到成为日本汉字读音正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从7世纪末期到9世纪初期)。

结合上文推论的《怀风藻》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我们认为虽然《怀风藻》时期汉音尚未全面推行,吴音、汉音这两个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汉语语音是同时并存的,但当时日本文人习得的汉语语音应主要是吴音,其创作汉诗所依据的汉语语音也主要是吴音。既然《怀风藻》的用韵大体符合《王三》的框架,也就是说公元五六世纪从中国南方传入日本的吴音也应与《王三》相符。

【附记】本文撰写过程中,尉迟治平先生曾提出过宝贵的修改意见,谨致谢意!不妥之处,当由笔者负责。

鲍明炜 1986 初唐诗文的韵系,《音韵学研究》(第二辑),中华书局。

葛继勇 2006 《〈续日本纪〉所载赴日唐人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国民图书株式会社编 1927 《校註日本文学大系(第二十四卷)》,国民图书株式会社。

韩昇 1997 空海与袁晋卿,《文献》第2期。

李荣 1982 隋韵谱,《音韵存稿》,商务印书馆。

杉本行夫注释 1943 《怀风藻》,弘文堂书房。

王家骅 1999 遣唐使と早期日本儒学,『アジア遊学』第四号特集「日本の遣唐使」,勉誠出版。

王力 1985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兆鹏 1998 《广韵》“独用”、“同用”使用年代考——以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为例,《中国语文》第2期。

尉迟治平 2003 欲赏知音 非广文路——《切韵》性质的新认识,何大安主编《古今通塞:汉语的历史与发展——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语言组)》,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又见:《语言研究集刊》第4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尉迟治平、黄琼 2010 隋唐五代汉语诗文韵部史分期简论,《语言研究》第2期。

猜你喜欢

王三藤原平声
王货郎回家过年
王货郎回家过年
报仇(小小说)
不想被喂“狗粮”,日本姑娘发明分手通知灯
不想被喂“狗粮”,日本姑娘发明分手通知灯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王三的命运
病联曝光台
转入普通话平声的常用古入声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