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防接种反应21例分析
2014-03-06天津市西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00
天津市西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00)刘 娟
现将我科就诊的预防接种后小儿就诊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 月至2014年6月到我科门诊就诊的预防接种反应小儿共21例。其中因哭闹,注射局部轻度肿胀,﹤2.5mm者2例,因发热就诊的11例,因注射局部红肿﹥4mm 7例,因腹泻就诊的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个月至1岁以内的15例,1至1岁半的4例。20例未经处理自行好转,1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2 讨论
2.1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 预防接种对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种或异体大分子物质,少数接种者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发生一些除正常免疫反应以外的其他不利于机体的反应。如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在接种24小时左右发生红、肿、热、痛等现象。全身反应:如发热、哭闹、拒奶、腹泻等。小儿多因出现上述表现就诊,其中绝大多数是预防接种反应。
对小儿接种疫苗后,体温在37.1℃~37.5℃,注射局部红晕﹤2.5mm者为弱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就可以自行好转。对发热体温在37.5℃以上,局部红晕﹥2.6mm者可对症处理。局部反应较重者,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日4~5次,每次5~10分钟,可以帮助消肿,减少疼痛。但值得注意的是接种卡介苗引起的局部不能热敷,遇到脓肿过大者待其变软后,可在无菌操作下取出脓液,破溃处外敷异烟肼软膏,并定期更换敷料。切忌切开引流。
2.2 安全注射 为保护小儿健康,减少或预防接种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减少环境污染通道,我们在院内专门设立独立的疫苗接种诊室。接种前一天,室内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接种当天对全部器械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处理,保证室温和空气新鲜流通。
为防止接种过程中发生用品差错,减少可能发生的传染和感染机会,我们对接种用品及急救用品进行严格管理。1)急救用品摆放有序,专人管理,接种物品专人专用,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或传染。2)严格遵守器械消毒制度,做到消毒灭菌彻底,严格掌握疫苗有效期,防止疫苗的效价降低或消失及疫苗毒力增强等现象。3)接种前严格进行各项物品和备品查对,一是检查生物制品的标签,并做好登记,检查生物制品的安瓿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变色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常规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二是全部接种完成后,剩余生物制品的药液应全部废弃,为儿童接种完成后应仔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异常,避免发生不良反应。4)接种注射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消毒时用75%乙醇,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小儿接种后要在接种场所休息30分钟左右,观察小儿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出现高热或者其他反应,应及时诊治。嘱小儿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洗澡,对小儿要细心照料。如接种后小儿出现轻微发热、精神不振、厌食以及不安、哭闹等现象,多是正常接种反应,一般不需要处理。嘱小儿多休息,多饮开水,1~2小时后会逐渐好转。如反应持续加重,不缓解,应立即予以诊治。
针对小儿紧张感强烈恐惧的心里特征,及时对小儿进行鼓励与安慰,并带领小儿熟悉接种室的环境,消除恐惧心里。接种前避免小儿空腹,以免引起胃肠道反应或晕针。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较强或容易导致身体过敏的食物,哺乳期幼儿的母亲也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幼儿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
小儿计划免疫是国家为保护新生儿及儿童实施的一项预防接种制度,是法律赋予儿童的人身权利。由于疫苗因素或个体差异,小儿在接种后有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对小儿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减少或预防小儿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我们采取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设立专门接种室,接种物品专人专用,严格接种查对制度,加强小儿饮食管理,接种后注意休息,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等方法进行预防接种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