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顿挫伤致儿童室壁瘤形成并室间隔穿孔1例

2014-03-06郑光美杨波景红霞陈志华

疑难病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杨波室壁瘤左心

郑光美,杨波,景红霞,陈志华

罕少见病例

心脏顿挫伤致儿童室壁瘤形成并室间隔穿孔1例

郑光美,杨波,景红霞,陈志华

心脏钝挫伤;室壁瘤;室间隔穿孔;儿童

1 Bansal MK,Maraj Schewaproug D,Amanullah A,et al.Myocardial contusion injury:redefining the diagnostic algorithm[J].Emerg Med J,2005,22(7):465-469.

2 王洪运,吴信笃,王向阳,等.心脏钝性挫伤的临床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2012,5(33):566-567.

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超声科

杨波,E-mail:yangbo_1995@163.com

10.3969 / j.issn.1671-6450.2014.04.007

2014-02-28)

患儿,男,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 d入院。家属诉患儿1周前在奔跑时跌倒,左前胸与一石块撞击(具体不详),当时感胸口剧痛,无昏迷,后胸痛渐缓解。2 d前患儿诉乏力、胸闷,当地诊所听诊:心脏杂音,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患儿平素健康,查体:T 36.7℃,P 110次/min,BP 88/56 mm Hg。痛苦面容,双肺布满水泡音,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余无特殊。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稍增大,左室形态失常,下壁基底段至中间段变薄、瘤样外膨,范围约2.3 cm×2.1 cm,并呈矛盾运动,未见明显附壁血栓;后室间隔肌部见约0.7 cm连续性中断,此处探及收缩期左向右分流,分流峰速5 m/s,跨隔压差100 mm Hg;二尖瓣口左房侧见轻—中度反流;心包腔见少量积液;冠状动脉起源正常,起始段未见明显扩张。胸部CT示:左心室下壁心腔局限性膨突;室间隔肌部连续中断。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1 39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210 U/L,高敏肌钙蛋白2.89 U/L。结合患儿胸部外伤史,遂考虑:外伤性室壁瘤合并室间隔穿孔。术中所见:心包正常,心包腔内约40 ml陈旧性积液;左心扩大,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左室壁基底部见一直径约2.5 cm局部隆起并呈反常活动的室壁瘤,壁薄仅2~3 mm;冠状动脉未触及硬结及任何异常;后室间隔肌部有一直径为0.8 cm穿孔。遂行室壁瘤切除术及室间隔穿孔修补术。术后患儿病情好转,2周后出院。

讨论心脏钝性损伤形成机制复杂,可造成心脏破裂、心肌挫伤、瓣膜及冠状动脉损伤等,临床少见,其原因可能为:(1)严重的心脏损伤常伴心包填塞或其他急剧的心脏血流、功能变化而致患者死亡,此类病例以法医病理尸检发现而报道者多见;(2)轻型心脏挫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较隐匿,在不并发开放性胸壁伤时极易被漏诊。室壁瘤临床成人常见,多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钝性心脏损伤致儿童室壁瘤形成并室间隔穿孔,成功治疗者极为罕见。

本例患儿有胸部撞击史,平素健康,就诊前2 d病情突然加重,可能为室间隔穿孔导致左心容量负荷急剧增加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而胸部外伤后即刻出现的胸口剧痛,则提示心肌挫伤可能,局部心肌损伤、坏死未经积极治疗加之血流冲击,终致室壁瘤形成。本例患者影像表现与先天性心室憩室合并室间隔缺损极为相似,但心室肌性憩室为心脏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憩室壁运动与正常室壁同步,无矛盾运动;而继发性室间隔穿孔与先天性室间隔肌部缺损的鉴别诊断则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心肌钝挫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文献报道其早期诊断应结合病史、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1,2],一经诊断,应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猜你喜欢

杨波室壁瘤左心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画作欣赏
某型飞机主起机轮舱改进设计
烧嘴旋流器优化设计计算
超声诊断室壁瘤切除术后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室壁瘤超声诊断标准?
基于BiSeNet的小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分割方法
全层心肌线性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