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化的山水画
——浅析南宋山水画的特点
2014-03-06符周阳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404100
符周阳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404100)
南宋在历史上十分具有艺术气息的朝代,在整个国家政权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南宋在文化上却出现了完全相反的方向。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在原有的基础和风格上发展,而且出现了有着明显南方风韵的艺术风格。南宋时的山水画在唐朝以来建立的造型和敷色的基础上,加入当时画者的自己的感受,尤其在水墨画上有特别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画作多呈现出一种婉约派词的韵调。一幅画意深远的山水画就是一首设色清淡的山水词。
一、特点
1.水作为创作的材料大量的进入山水画面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多以水墨为主,水墨这样的材质赋予了山水画一种氤氲的气质。以南宋四家中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来看,画作在通过准确的造型表现了山的雄峻的同时,通过留白和在墨里加入大量的水来制造了一种烟雾缭绕的感觉,这种画法比起《明皇幸蜀图》中平涂白色更能表现云雾的质感,并且黑白灰交融的同时显现出了一种“庄禅意味”,很容易就让人感受到山里的幽静和纯净,反映了当时大部分文人画家的归隐心态,对于远离现世喧嚣的一种向往。水,在南宋山水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水与墨的融合消磨了山石的僵硬,注入了水的温文尔雅。
2.水和如水般的创作对象大量进入山水画面
水墨定了山水画诗意的基调,南宋时期时期山水画的取景将诗意的情趣进一步具体化了。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取小景,抒人情。不同于前代对广阔壮伟的极力追求,南宋时的画家们不花力气在画大量的山,而更愿意将视角落在一座造型优美或者奇特或者险峻的山上,更或者是山上的一棵树上,再或者,他们用广远的视角,却不画高大的山体,而是画如水一般温柔的山,和平静的水面融在一起。这样的画面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思,容人慢慢的品味。从夏圭的《山水十二景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创作对象的水性化。自北宋后期,平远的视角就成了一种程式,夏圭继续了这种程式,图中的山,没有着力于表现深远和高远,画面中的山无需复杂的笔法和皴法去表现岩石的质感,只是连贯的几笔就将江南山水的低缓的起伏与平广的湖面交相呼应的景象表现出来,山沾染了水汽,给人以形式上的趣味而非居高临下的压迫感。
3.气(水汽)大量进入山水画面
定了基调,确定了内容,在作画的过程中,南宋的山水画开始了一种独特并且受用的构图方式——“一角半边”。所谓“一角半边”就是讲所取的一处具体的景安置在画面前一角,突出主题,而用来丰富内容的虚景退后。这种退后,是通过淡的墨色和小的体形表现出来的。马远的《踏歌图》,就是这种构图的典型代表。画面的最前是体积很大的峋石和怪松,不完整的石头和树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一,而后面的完整的山体一座比一座小,极为夸张的比例上的对比就突出了画家想要表现的对象,山与山之间有大量的留白,拉开了画面的距离,给人一种悠远的意境。留白和淡墨,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这两种象征水气和墨气的因素,在特定的构图形式中,营造深幽的气氛,也可以营造可以营造悠远的气氛。“气韵,本乎游心……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郭若虚这里是描述线的气韵感,但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对气韵的强调。
4.女性化的山水画载体
小景观总放在小的承载体上,这改变了中国画多以横幅长卷叙写性描写图式,使描写一个独立视角的立幅图式得以出现。小的册页甚至于扇面山水画大量的出现,这些小幅的作品,不是表达统治者的恢弘壮阔的征服欲望,而仅仅是展现一幅又一幅极具情趣的瞬间的意象,让人可以感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传达方式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南宋时期文化受众的扩大,绘画内容的多样化和世俗化。李唐的《松湖隐钓图》,可以说是前面所说几种特点综合起来的典型代表,一角半边的构图,简洁的山形,大量的留白,笔墨落在小巧的扇面上。
5.水性程式
以上的特点让人足以从各朝各代的山花画中区别出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但这些特点也是南宋时期的山水画的共性,南宋时期的画家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寻求自然中的美的本质,通过对自然大量的写生,在创作中形成了在构图,笔法等上面的程式。
二、形成原因浅析
1.柔弱的政治体制
影响南宋时期山水画风格形成的因素是来自各方各面的。最为基础的当然是南宋时的政治状况。南宋延续了北宋的文官当政的政策,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文人们(而科举考试的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文学素养),有着诗性智慧带给中国人的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理性压抑的补偿和逃逸。南宋的君主自身多是柔情的文人风格,他们偏安一隅,没有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他们对诗词歌赋绘画付出的精力多于对周边的侵犯,这样的政治态度决定了南宋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的审美观女性化的发展方向。而对朝廷失望的文人们与他们的君主在思想上保持一致,表示了中国人消极反抗和逃避式的自由观——任达和逍遥。任达和逍遥,通过肆意的笔墨挥洒和对气的渴望表现出来。
2.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
由于统治者的在政治上的无力,南宋时期的人相对处在精神文化自由的社会里。商业和科技发展也较为迅速,为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经济基础。
宋词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词对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南宋的词,写景抒情,情感表现含蓄蕴藉,有着高度的呈线性和境界性,这与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在风格上是一致的,或者说,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就是吸取了宋词情景高度结合的艺术风格。王昌龄在他的《诗格》里说:“诗有三境,一曰物镜,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这样的递增关系在南宋的山水画中亦存在,讲求气韵感并追求水感的水墨渲染,诗性成为山水画的基本形式和无意识的本能追求。宋张舜民在《跋百之诗画》中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词的盛行影响了山水画的风格,而日常的生活情趣就导致了扇画等小幅的山水画作品的出现以及小景山水的风行。人们追求生活的情趣化,而社会中专门卖花的画者的出现,促使山水画以一种小的规格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此时的山水画,总顺应着当时大众的女性化的审美情趣,小巧,柔美。
3.空灵秀雅的南方文化中心
靖康之变后,南宋偏安杭州,中国的江南遍野被无变化的绿色所覆盖,这种景观就压抑了人的色彩热情,被一种植物叶绿素所压抑,在绘画视觉上将其转化为淡淡的灰色水墨,自然的诗情得以释放。除了植被,江南气候宜人,不怎么出太阳,大气层中水分饱满,很是厚重,所以南宋的山水画总是要表现出一种水汽弥漫的湿漉漉的感觉。同时江南促成了南宋人温婉的性格,温婉的画家描绘江南的水和水般的山,由内而外的流露出山水画的水性化。
4.理学寻求真理
宋代的文人地位很高,这些文人致力于理学研究,希望找到暗藏在自然中的最本质的道理,追求一种美的程式。这就导致了南宋后期山水画发展呈现出来的消极的状态:一方面,对一种特定画法或者画家的绝对崇拜,失去了山水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墨戏之风兴起,画者回到了个人小宇宙,手上功夫活,自寻其乐,走入下道。
对国家来说,山的高远雄伟,象征着国家政权的稳定,而对于大众,水象征着浪漫和趣味。水的自然形态和性质启发了文人的创作激情,无论是汩汩泱泱的丰盈水源还是雾气氤氲的水汽,水不仅是创作的对象,还是文化寓意和审美感受的存在。南宋山水画的水性化,成就了当时诗意盎然,山水连绵的时代特征,并对后来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