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梦的开拓者: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移民群体想象

2014-03-06郝驰原

电影评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宁宁中西文化大卫

郝驰原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剧照

一、中西文化碰撞的现实困境

“诗言志,歌咏情,文以载道,剧演人生。”[1]导演郑晓龙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万人瞩目的商品大潮、出国大潮和西方文化崇拜这三重背景下讲述男主角王启明与其妻子郭燕怀着“美国梦”去纽约的故事,折射出东西文化的差异,是一部综合事业与情感历程的经典之作。[2]

在美国人们只崇拜三种人:一是电影明星,二是运动明星,三是成功的商人。所谓成功的一半来自于努力,另外一半来自于“得机得势”。“当你真正成功时,他们是真心祝福你获得的成功;而当你失败时却没有人关心,因为他们转而去接近其他成功的人。”[3]

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影响的王启明和郭燕是带着梦想移民到纽约,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等女儿宁宁来到美国后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然而当这对夫妻在纽约机场下机的那一刻,他们意料之外的困难便接踵而至。在这里,亲情变得冷淡,机场接机的姨妈将他们送到一个破旧不堪的地下室,丢下500美金后便离开了。初来乍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对他们来说都成了一种奢侈,为了生存,王启明和郭燕在纽约忍受了很多委屈和侮辱、夫妻关系在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窘迫和压力面前也变得危机重重。

二、《北京人在纽约中》移民群体想象

(一)王启明——中西文化冲突中成为梦想的坚守者

王启明,他身上承载着中国传统男人特有的面子文化。在纽约当面对生存是个问题的时候,他是不愿意屈就自己在一家中餐厅做洗碗工。可是当他手伤不能继续洗碗但迫于生计到处求职而受到各种侮辱时,他在纽约的大街上骂出的“大爷的”、“孙子”、“老子”等脏话和不屑的态度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阿Q精神。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下的真实写照。[4]面对美国激烈竞争的社会,他不得不放下所谓的面子和架子,毅然把自己带有艺术气息的长发换成了“干粗活”的发型,这是他梦想的开端。

在制衣厂做工的郭燕由于工作上的出色表现,被她的老板美国青年大卫所欣赏。受西方公平竞争文化影响的大卫凭借对含蓄、内敛、勤劳、持家的郭燕的喜爱发起了对王启明的挑战,他要娶中国女人郭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王启明和郭燕二人的关系越发地疏远,最终郭燕输给了现实,嫁给了对其穷追不舍的美国人大卫。情场受挫的王启明没有同妻子一样向现实屈服,选择了经商,王启明成了“美国梦”的坚守者。

(二)郭燕——中西文化冲击下成为梦想的妥协者

虽然郭燕选择了再婚,但是她的精神却被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束缚着。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前夫王启明与现任丈夫在商场竞争失利而有求于她时,在道义和情份面前,出于愧疚,郭燕向王启明泄露了商业机密,导致现任丈夫大卫破产。面对大卫的埋怨和不理解,郭燕选择了隐忍、离开了大卫,在美国一所大学里做清洁工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惩罚。尽管大卫原谅了她并邀请她回家时,她委婉地拒绝了,选择了独自面对巨大生活压力和痛苦。郭燕的内心世界痛苦多于欢乐,虽然她爱每一个亲人,但对他们都犯下了难以饶恕的错误,以至无时不在自责。

(三)阿春——中西文化冲击中扮演成梦想的传道士

华人阿春是一个已经在美国打拼多年,漂亮泼辣的餐馆女老板。由于文化差异和性格不合等原因而离婚。她是一个具有独立生活意识、精明能干、不依附于任何人的现代女性。在美长期生活的阿春身上糅合了东方女性和西方女性的双重气质,糅合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炎黄国粹和当代西方物质文明。

阿春有两句名言:“纽约不是天堂,不是地狱,而是战场。”“在美国,只承认成功与失败。”因此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为了成功的王启明学会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阿春是个清醒者,她美丽、风度迷人,活得最潇洒。她的美,不完全是外在容貌上的,更是精神气质上的。和活得沉重的郭燕相对照,她活得自由自在,与郭燕的对男性的传统依附心理相比,阿春是个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

(四)宁宁——中西文化夹缝中沦为文化交融的牺牲者

作为一个未成年少女,宁宁的人格、心理、价值观、道德观还没有成熟定型,导致她在面对西方文化时,原有的道德价值被西方文化同化和淹没。青春期的宁宁来到美国后,即使住上了父母创造出来的大房子,但是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庭中没有父母完整的爱,面对父亲整日在外忙于事业却疏于和自己沟通,——阿春,她无言以对,便以一种极为颠覆的叛逆去试图无声的说明。父母缺席、家庭教育缺失,宁宁在错误价值观的指引下嫁给自己美国男朋友的爸爸,这种文化颠覆和伦理颠覆使她彻底的变成一个文化交融下的牺牲者。

三、中西文化交融的阵痛孕育着新的追梦人

美国不仅是一个国家,而且代表着一套价值观和生活理念。在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每个人都称得上是文化矛盾人,他们艰难地生活在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夹缝里,或荣或辱,或喜或悲,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他们的故事典型地反映了旅美华人的生存现状和复杂的心路历程。他们的奋斗史、命运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西文化传统的交融史、碰撞史。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结尾有些凄凉,“因为这一群美国梦的开拓者的结局并不是那么的光彩夺目。”[5]“剧中的这些人物是美国梦的开拓者,演绎出了第一代华人在异国他乡追寻美国梦的艰辛奋斗和文化碰撞后的泪水和苦楚。”[6]电视剧结尾,王启明的北京好友邓卫来美国寻梦,投奔身在纽约的王启明,接机的王启明把邓卫送到他们最早住过的破旧地下室,并留下500美金后离去。美国梦并不会因为结局的惨淡而结束,相反,中西文化交融与碰撞的阵痛中孕育着新的追梦人。新的异国追梦故事在当下践行中国梦的呼吁声中出现了新的版本,因为在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个人想实现美国梦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1]张永经.一次大胆的尝试——关于《北京人在纽约》的一些情况[J].当代电视,1993(4):31-32.

[2]何晓兵.《北京人在纽约》的阶层文化属性[J].现代传播,1993(6):17-18.

[3][4]王婉茹.《北京人在纽约》与“美国梦”[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12):107-108.

[5]骆玉兰,丁人人.飞越太平洋——《北京人在纽约》的幕后镜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12).

[6]窦欣平.国剧之路—中国电视剧的半个多世纪[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02).

猜你喜欢

宁宁中西文化大卫
书法家 韩宁宁
大卫,不可以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大卫,圣诞节到啦
拯救大卫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的“意”与“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