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是另一种归来:对“归来”含义的解读
2014-03-06刘亮亮
刘亮亮
电影《归来》剧照
2014年5月16日上映的新片《归来》(COMING HOME)是导演张艺谋在文艺情怀上的“归来”之作,给人的感觉是大气质朴、洗尽铅华。
一、“和解”前的不顾一切:回到这头的家
在物理意义上,陆焉识想要回家,回到妻子冯婉瑜的身边,这是“归来”的第一层含义。
打成右派发配远方的陆焉识,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为了能看看留守持家的妻子冯婉瑜和三岁就已被迫离开的女儿丹丹,趁转场逃跑,不惜冒着再次被抓的风险走向家中。可是,工宣队找母女俩谈话,农场则派专人在楼下蹲点。在这种情况下,冯婉瑜不敢开门相见,陆焉识被拒之门外,离家仅仅只有物理意义上的一门之隔。陆焉识并没有放弃,告诉丹丹无果后塞纸条告知婉瑜第二天天桥相见。可是这次“密会”却被女儿举报,让这次天桥相见没能像鹊桥会那般美好,而是成为了一幕人伦悲剧: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三年后,“文革”结束,陆焉识被平反,这一次,陆焉识没有了压力,终于可以坦然走向心系的这个家了。“丹丹,我就不坐了,我还是先回家吧……我还是先回去,有什么事回家再说吧。”急切,期待,归心似箭溢于言表,这一次在物理层面上他终于踏上了家的土地。可是,这仅仅是归来路途的开始:陆焉识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认识眼前的他。终于回到家中的陆焉识,该做何应对?
二、“和解”的真谛:寻求情感上的归宿,守候是另一种归来
家是回来了,但妻子婉瑜却不认识他了,千辛万苦、归心似箭的回到家,得到的却是一脸的惊讶、失落、茫然与无助。从之前听到女儿丹丹说的“我不认识你,你不是我爸”到婉瑜讲了无数次的“出去,给我出去”,这些都深深地刺激着陆焉识。但陆焉识知道,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走进这个家门,更为重要的是走进冯婉瑜的心、找到只有家才能给予的情感归宿。其实在2013年9月,乐视影业正式发布《归来》的首款电影概念海报中,就很好的表达出了陆焉识“归来”路途的艰辛与坚定:水墨意境的海报主体图像是茫茫雪原上,在一条延绵远方的黑色路途中,一个男人顶着风雪提着行李独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而有一只雄鹰在天边飞翔,似乎给在艰辛路途的归来者增添了几分坚定、带来了行动的力量。
面对患有心因性失忆的妻子,陆焉识不回原单位上班了,他为爱付诸的很多努力或动人场景映入了我们眼前,但却都告失败:1.通过女儿,街道(组织),公函来证明自己就是陆焉识,失败。2.通过写信告诉婉瑜本月5号到,重新从西宁开过来的那趟火车出站,希望她能认出来,失败。3.向医师咨询后,想通过暗示等心理疗法来帮助婉瑜。所以去老同学那找旧照片通过女儿拿给婉瑜,虽然认识照片中的陆焉识,但因时间过了太久,失败。4.帮助她调琴,暗示陆焉识他们早就回来了。当听到那熟悉而陌生的琴声满含激动的打开家门,二人满含泪水、历经沧桑、紧紧相拥,陆焉识和冯婉瑜上演了电影最为感人的一幕,但最终还是失败了。5.为了唤起婉瑜的一些记忆,充当念信的人。通过信件,关心婉瑜、“批评”婉瑜、调解并让丹丹住回家中。就在陆焉识跟冯婉瑜盖被子还是被误认为“方师傅”的那一刻,表明陆焉识的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6.拿着一把锅勺去找方师傅算账,但却得知方师傅也被抓了,想叫方师傅来当面认一下或者道歉的希望也破灭了。是的,陆焉识做了那么多,最后都失败了,但他并没有选择停止,而是选择了另一种归来:和解。
其实在陆焉识不想给冯婉瑜念信的时候,对丹丹说:“如果我再这样一直念下去,她真的会把我当成念信的人。”丹丹的回答似乎启发了他:“爸,你做那么多不就是想接近我妈吗?”陆焉识似乎一下明白:我在乎的是陪在她身边,而不是以哪种方式存在。为此,陆焉识选择了与命运和解,并顺势而为。对于女儿的背叛以一句轻松的“对不起”来化解,更为重要的是与妻子的关系,在尝试了很多努力而失败之后,以“守候着你到永远”来和解。最后一幕,许多年之后,那是在一个白雪皑皑的5号清晨,还是那个车站,陆焉识手举写有自己名字的纸牌,陪伴婉瑜在车站广场等候,她还在等,他也还在等。开放式的结尾,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因为,在爱面前,谈悲喜,太肤浅。因为,无论悲喜,皆为爱情。这一刻,陆焉识完成了与婉瑜的和解,这种存在,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归来。李安导演赞《归来》令人感动,认为该片是一部很好的存在主义电影。我想也正因为如此,《归来》不是一部满足好奇心的纪录片,而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在探讨爱情的电影。
三、对“和解”时代的期待:直面禁区,和平与正义时代的归来
在影片中,有很多地方涉及“文革”元素,这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成为了牺牲品。影片中的丹丹因为父亲是“阶级敌人”,跳芭蕾舞即使跳得最好也没被选中跳主角,所谓一人犯罪,全家受牵连。冯婉瑜变成后来这般模样,“革委会”的方师傅是有其罪责的,但当陆焉识找到他家时发现,其实方师傅也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牺牲者。当陆焉识去老同学那要旧照片时得知,老同学大卫自杀了,是的,在那个年代很多人承受不起便选择了这条不归路。而影片的主角冯婉瑜更是如此,在火车站天桥上的那次摔伤,身体上的受伤其实是次要的,最严重的是精神上的创伤,她失忆了,家里的门虽然一直留着,但锁住的是记忆。“文革”给人们心灵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是难以弥补的。当冯婉瑜拆开平反公函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显示着岁月带给人们的沧桑。即使现在以“组织”的名义向她保证,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她的爱人陆焉识同志,即使她点头说相信组织,但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文革”后的现在还用“组织”来使她信服,其实她已经不相信了。在一次“落魄”的对话中,丹丹说是自己的错,陆焉识也说是自己的错,我想其实都不对,那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错。电影是在用这种小人物的隐忍去反思那个大时代,这种直面禁区的影片值得我们敬畏。影片由《陆犯焉识》改名为《归来》,是对原著的一种“和解”。就影片能搬上银幕,直面那十年,本身就是一大进步。我们从这部影片看来是否可以猜测: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试图在对那个年代的“和解”?我们期待着和平与正义时代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