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大利未来主义:1909—1944宇宙的重造

2014-03-05康俐

艺术与设计 2014年2期
关键词:古根海姆未来主义美术馆

康俐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新展——意大利未来主义:1909-1944宇宙的重造是美国本土第一次全面呈现意大利未来主义作品集。展览探讨了从1909年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T.marinetti)的未来主义宣言到二战落幕时它的消亡——这几乎是未来主义运动席卷整个意大利的过程。展览按时间顺序陈列了从1909年到1944年间创作的300件作品,其中不仅有绘画和雕塑,还包括了建筑、设计、陶瓷、时装、电影、摄影、广告、自由诗、出版物、音乐、戏剧和表演作品等等。未来主义艺术家在过去的35年中演绎出了无数的艺术语言,为了让此次展览能传递出这些表达方式的精髓,展览的每个部分都将涵盖多个艺术领域。本文试从未来主义的发生背景、影响领域以及被收藏的历程讨论未来主义流派上的发展和被社会万象杂揉互沁的过程。“我们要歌颂为劳动、欢愉、暴乱而激动的人群;我们要歌颂现代化都市的多彩的、多音的革命浪潮;我们要歌颂每个充满活力的夜里我们的挚爱:在猛烈的电子月亮的照射下闪耀的兵工厂和造船厂,贪婪的铁路车站吞噬着被烟气装饰的巨蛇;被自己的烟柱挂在云上的大小工厂;像巨型的体操运动员一样跨过河流的桥梁,以刀锋般的光芒在阳光下闪烁;探险者的蒸汽船在水平线上嗅觅;声音浑厚的火车的轮子抓附在铁轨上,就像被管道系统束缚住的万千钢铁马匹的铁蹄一般;井然有序列队飞机的螺旋桨既像横幅在风中被拉扯,又像一群狂热的群众在欢呼般的在空中聒噪。”

这是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中最具图像性、描述性的一个条目,这个宣言在艺术史上也被认为是未来主义运动的起始点。从这些如诗歌般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二十世纪初躁动的社会景象: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心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军工业、铁路运输、空中运输的巨大进步;人们在面对种种科技发展时一种集中体现的激动情绪。这些也是二十世纪第一个全球范围内、影响众多学科的艺术运动——未来主义所赞美、所崇拜的核心。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同时缩短了事物间的地理性的距离,大量涌现的信息和经验冲击着人们旧有的世界观。未来主义者们就是将这些变化集中化地、强有力地表现了出来,将时代的噪音尽情地释放了出来。

遭遇未来主义重造的领域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2014年的第一个新展“意大利未来主义:1909-1944宇宙的重造”是第一次在美国本土举办的对未来主义艺术进行历史性回溯的大型展览。展览不仅关注了未来主义运动中的视觉艺术,同样介绍了这一文化思潮对其他领域,例如建筑、陶瓷、广告、自由诗、音乐和表演的巨大影响。是一次对未来主义思潮全景式的展示。

在视觉艺术领域,未来主义者对速度、机械、暴力的追求表现得最为直接。翁贝特·波丘尼的雕塑作品《空间中连续性的唯一形体》将快速运动中的一个人体静止化,把人们视觉经验中的运动感瞬间纪录了下来。卡洛·卡拉则借鉴了立体主义的形式构成,加入了人群般的动感。他的作品《参战宣言》运用了各种样式的词句、乐谱剪辑组成了及其有力的、放射状的图案;从视觉上模仿了警笛、人群、噪音,去激发一种积极参与到战争的思想。贾科莫·巴拉的《被牵住得狗》与波丘尼的雕塑异曲同工,从绘画角度表现了事物运动中的状态。

除了绘画和雕塑艺术,未来主义对表演、音乐这些艺术形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1914年,意大利未来派作曲家卢伊吉·罗索洛与马里内蒂合作,在米兰举办了第一场未来主义音乐会。音乐会上所用乐器是专门为演奏未来主义作品设计的嗡声器、爆炸器、雷鸣器和消音器等。未来主义音乐想要表现的与绘画相似,作品中大量使用噪音,歌颂所谓的机械文明,表现都市生活。未来主义同样影响了设计界的风格,未来主义的平面设计和字体设计多采用粗体的、强烈的线条,不拘泥于水平横向纵向的排版方式,多为放射状的发散方式。其实,宣传未来主义和其活动的海报本身就成为了最主要的平面设计阵地,至今仍对设计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未来主义与政治美学

未来主义同时也是与政治结合十分紧密的一个艺术运动。意大利发生了文艺复兴之后,自18世纪开始,受文化艺术中心向法国移动的影响,一直没有突破性的文化思潮。直至20世纪初,未来主义者抱着对国家未来的烦忧而提出了对传统思维的反抗,主张改变旧有的秩序。科技的发展并不是未来主义出现的唯一因素,前卫运动总与政治脱不了关系,未来主义在历史上曾被法西斯主义所用,因为两者在思想模式和思维方式上都有着相似点:未来主义高唱速度是一切的解决之道,这与法西斯主义的崇尚行动派、视暴力为美德的精神不谋而合;未来主义同时崇拜机械美学,要将国家纳入机械主义的理论构架当中——马里内蒂和其他未来主义者在崇尚机械运动的表面之下,实际是推崇了一种机械化、秩序化的社会运作形式,这与法西斯主义的精神同样不谋而合。

未来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国家的政治现状,实现民族的复兴。这与二战后的美国当时的情况十分相似,二战后美国作为战胜国,改变了旧有的国与国之间的权力平衡,随后就是急于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建立自己新的位置和话语权。于是美国的文化批评界推出了“抽象表现主义”这种自由、抽象的绘画风格很好地代表了美国的其美国精神的形象。国家同样对这类艺术大力的扶持和推广,与未来主义与政治的关系十分相似。

每一次的政治动荡或是科技突破所引起的社会格局或面貌的改变,都会引起相应的文化思想领域的思潮或革命精神。未来主义或许是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反观最近几年,科技的发展仍旧保持着十分快速的进度,甚至比以往更快速的更迭着。自解构主义哲学理论发扬之后,在解构主义者们努力推翻旧有的哲学概念时,并没有全新的概念的思想潮流出现。古根海姆美术馆将“意大利未来主义:1909-1944宇宙的重造”展览设立为2014年的第一个展,或许同时也向世界发出了这个疑问:还会不会有类似未来主义这样大规模的思想运动出现在这个新的时段——也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着的当代话语当中?

新艺术思潮在美术馆的滥觞

这个展览的出现也让人联想到近十年古根海姆美术馆做过的关于未来主义和其他抽象作品展。2004年,未来主义的推动者和杰出理论家翁贝特·波丘尼个人作品展;2013年,展示了1919年至1939年间的20位艺术家的抽象作品展,其中包括,贾科梅蒂、弗朗斯西等。有意思的是,这些展览与古根海姆创建之初被定义为“非具象绘画美术馆”是有出入的。

美术馆的建立者所罗门·R·古根海姆(S olo -mon R. Guggenheim),出生于19世纪的美国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靠煤矿工业积累财富的瑞士血统家族。按照有教养人的习惯,在精英云集的环境下,古根海姆和他的妻子伊瑞纳·罗斯柴尔德(Irene Rothschild)在博爱和审美的传统中长大,成为热心的艺术赞助人,并积累起很多古代大师的作品。

但在1927年,当古根海姆第一次遇见年轻的德国贵族女子希拉·瑞贝·冯·厄尔维森(Hilla Rebay von Ehrenwiesen),并听取其介绍的欧洲当代绘画中一种实验性的潮流,使他的收藏方向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瑞贝接受非具象是一种新艺术风格和审美哲学的诞生的观点。在美学上从经验世界获取形式的抽象观点与纯艺术创造上的非具象二者之间,瑞贝选择了后者,相信其中充满了神秘的内涵。非具象一词是瑞贝从德国术语Gegenstandslos翻译而成,表示文学性的,“没有对象的”词语来源于康定斯基的理论作品,所表达的最高美感和精神法则对于瑞贝而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在瑞贝女士的影响下,古根海姆先生开始了非具象艺术作品的收藏。

随着美术馆的发展,“非具象绘画美术馆”,这一具有明确美学范围指向的名称修改成一个更中性同时更有纪念意义的名称,反映了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在其捐赠者逝世期间的某些制度上的反思。1948年,美术馆购买了专营西班牙绘画的纽约艺术经纪人卡尔·尼伦多夫(Karl Nierendorf)的全部财产,从而使古根海姆的收藏增加了730件,其中包括康定斯基的作品18件、克利(Paul klee) 的作品110件、夏加尔的作品6件以及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 的作品24件。但这次购买也许对于古根海姆的未来发展是更加重要的,尼伦多夫以丰富的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作品为主的藏品扩展了古根海姆的原有收藏方向。 当下在古根海姆美术馆深化发展的阶段,其收藏、关注方向的变化和拓宽将会变成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可是我们探讨未来主义与美术馆的关系,并不是单纯地出于表面目的。像未来主义这样的大思潮,加诸其他领域的影响被提及的次数远远大于它自己本身被社会接纳的过程。如今掌控着艺术潮流的大美术馆,究竟是如何与这些思潮相遇的?这些“未来主义”在沁入社会之后,也总有变成“过去主义”的一天。

“我们将竭尽全力地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被罪恶的博物馆所鼓舞着的旧信仰作斗争。我们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事物。我们要有勇于反抗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伴随着对不公的甚至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波丘尼在《未来主义绘画宣言》中这么说。于是我们更有理由质疑,这些革命的瞬时性过去后,登堂入室的未来主义及其他如未来主义一样的艺术思潮,在美术馆墙上挂着时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猜你喜欢

古根海姆未来主义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泰坦尼克与古根海姆的不了情缘
未来主义
去美术馆游荡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水乡故居
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