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对提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心理素质的实证研究
2014-03-05唐立,张莎
唐 立,张 莎
(1.云南技师学院人事处,云南安宁 650300;2.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云南安宁 650301)
在职业院校师生参加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虽然也有学者强调了选手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训练方法,但仍然停留在定性论述方面,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自2012年以来,我院已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组“渤化杯”工业分析检验大赛。第一次参赛后,师生一致认为:要想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外,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为此,今年辅导教师采用团体辅导形式加大了对参赛选手的心理辅导力度,并开展了相关实证研究,旨在为心理辅导在提升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心理素质研究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在动员中、高职化工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参加2013年“渤化杯”全国工业分析检验大赛的基础上,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入选被试。最终有24名学生报名参赛,其中中职组14人,高职组10人。对24名学生进行专业和心理测试,并根据以下原则淘汰参赛学生:(1)专业成绩相差在10分之内,依据心理测试成绩淘汰得分较低的学生;(2)专业成绩相差超过10分,则不再参考心理测试成绩,直接依据专业成绩淘汰得分较低的学生;(3)淘汰心理测试中测谎得分大于6分的学生。最终,有17名学生入选,其中中职组10人(男生3人,女生7人),高职组7人(男生2人,女生5人)。在对17名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训练辅导过程中,逐步淘汰9人,最终留下8名学生,其中中职组4人(男生2人,女生2人),高职组4人(男生1人,女生3人),该8名学生即为实验组。另选取第一次淘汰出局的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二)研究工具
1.中国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
中国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共25个项目,包括坚韧、力量和乐观3个因子。坚韧因子由13个项目构成,描述个人的镇定、灵敏、毅力及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控制力;力量因子由8个项目构成,集中体现个人在经历创伤后恢复并成长的能力;乐观因子由4个项目构成,反映个人在应对逆境时的信心,能够看待事物积极的一面。采用5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本研究中,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5,坚韧因子α系数为0.76,力量因子α系数为0.74,乐观因子α系数为0.63。
2.交往焦虑量表
交往焦虑量表用于评定主观社交焦虑体验,共15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社交焦虑程度越高。[1]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0.76。
3.测谎问卷
参照已有研究,[2]选用MMPI测谎量表中的10个项目组成测谎问卷,若被试在测谎问卷中的得分大于或等于6分,则说明被试的作答不可信。
(三)研究程序
对入选的17名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封闭训练,训练分为每天的专业训练和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训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至6周)为淘汰阶段,根据专业测试和心理辅导结果,每两周对学生进行一次淘汰,淘汰原则如前所述。至第6周末,共淘汰9名学生,最终留下8名学生。第二阶段(7至10周)为强化训练阶段,对8名参赛学生进行强化心理训练,直至参赛前1周,确定最终参赛学生名单。
表1 团体辅导内容
心理辅导采用成长性、结构性和封闭性的团体辅导形式,每周一次,每次90-120分钟。因“渤化杯”工业分析检验大赛需选手相互协作比赛,因此在团体辅导中专门加入了团队协作方面的内容,并在参考已有研究提出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包括竞技欲望、集中注意力、自信和作战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3]设计了团体辅导内容(见表 1)。
二、研究结果
(一)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素质比较
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心理弹性和交往焦虑得分差异显著;而对照组心理弹性和交往焦虑得分差异不显著,见表2。由此可见,团体辅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
表2 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素质比较
(二)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主观评估
主观评估表明,经过为期10周的团体辅导,实验组成员在协作精神、自控能力、自信心、比赛斗志等方面的自我评价都有显著提高。成员在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互助行为常有发生,他们在感受分享和作业中谈到:体会到参与团队的快乐,增强了参赛的自信心。成员对本次团体辅导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心理弹性和交往焦虑得分差异显著;而对照组心理弹性和交往焦虑得分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团体辅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以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团体辅导可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4]但是上述研究多以心理健康作为心理素质的主要测评指标,这似乎有些欠妥。心理素质实质上是一个由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性构成的心理品质系统,而心理健康则是一种心理状态,两者在内涵结构上存在着本质区别。[5]本研究主要选用心理弹性作为心理素质的测评指标,它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能力,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或挫折时的“反弹能力”。当前学界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自身具备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6]由此可见,心理弹性与心理素质的内涵相契合。此外,本研究还选用了交往焦虑作为心理素质的测评指标,这符合人们的常识性认知——不同心理素质个体在重要场合的社交表现差异明显,心理素质良好的个体社交举止优雅、得体,而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社交焦虑较为明显。相关研究也选用了状态—特质焦虑或自评焦虑作为心理素质的测评指标。[4]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7]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中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成员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劝告,在认知、情感、行为上得到启发;有利于成员模仿其他成员的行为,学习到积极的交往经验。在活动中,团体成员通过在新环境中与不熟悉的人交流,逐渐增长交往能力并迁移到其他场合。故通过团体辅导,团体成员的社交焦虑得到明显改善。那么,团体辅导又是如何在改善团体成员的心理弹性中发挥效用的呢?首先,通过心理知识、动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等辅导单元,成员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心理素质在技能大赛中的重要性认识,而且调整了参赛动机,明确了参赛目标。因此,团体成员的心理变得更加稳定而成熟。其次,“表象训练”和“实战演练一二三”等模拟技能大赛情景的辅导单元,一方面使团体成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比赛氛围,增强了他们对心理状态的感知和掌控能力;另一方面,表象训练还可以帮助成员提升技能操作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他们在大赛中发挥正常训练水平的信念。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K].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0.
[2]黄桂梅,黄丹媚,张敏强.以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6):621-622.
[3]古松,李健阳,孙平,等.排球运动员心理技能测试问卷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7):55-57.
[4]洪鸿,杨凤池,李梅.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11-13.
[5]张大钧,王鑫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9-74.
[6]陶云,张莎,唐立,等.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在有或无应激情景下的注意偏向特点[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3):196-201.
[7]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