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峡两岸品德教育的共同路径

2014-03-05陆军

中小学德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南通品德教育榜样

陆军

2013年,中华文化促进会与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了“两岸人文对话”,江苏省南通中学(以下简称南通中学)承办了此次活动,台北市私立复兴实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复兴中学)校长李珀率教师团队参加了此次盛会。借此机会,笔者就品德教育问题,与两校校长及部分老师进行了访谈和交流。从中,笔者发现两岸在品德教育方面虽然存有差异,但教育路径的共同性大于差异性,这些共同路径主要包括文化陶冶、课程劝导、榜样引领和活动体验等。

一、文化陶冶

文化一般是指人类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能改善人类生活的知识、能力和习惯的总称。因为文化具有对人类生活的改善功能,所以文化陶冶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养成。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学校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养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南通中学姚天勇校长所指出的,“学校文化影响学生品德乃至全部的精神价值,学校文化的传承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具体化过程,学校文化的发展是丰满学生人生的道德源泉。”

南通中学创办于1909年,创办人南通籍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为学校亲订了“诚恒”的校训。“诚”者,诚实、诚信、忠实不欺,是为人道德之本;“恒”者,恒定、恒稳、始终如一,是读书做学问之道。简洁明了的“诚恒”二字,涵盖了教育之要义和本质,也是学校教育“立人治学”之起点和师生崇德修业之价值追求。复兴中学始建于1945年,由宋美龄女士创建的台湾妇女联合会创办,台湾妇女界先进人士捐资兴学。学校从“复兴幼儿园”开始,逐渐增设了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目前除了幼儿园以外是一所12年一贯制的学校。校名中的“复兴”隐含着复兴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的双重意义。为了能培育出担当“复兴”重任的杰出人才,学校以中华文化中“稳、准、高、远”之精神期勉全体师生追求卓越。学校所倡导的“把书读好,把人做对”,与南通中学的“诚恒”校训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涵义。多年来,南通中学和复兴中学都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文化对学生品德的陶冶作用。无论是“诚于做人,恒于学问”,还是“把书读好,把人做对”,都已经分别成为两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同时还体现了学校对校园文化及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全校师生员工价值追求的共同性,还要加强对校园内各个细胞——班级个体的文化建设。所以,两所学校的老师也都坚持“品德教育不能忘掉班级建设”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对学生品德教育的积极作用。另外,学校文化具有多元性,两所学校的校园建筑,包括校园的空间布局、建筑特征以及绿化、雕塑和小品等人文景观,又都为实现教育功能创设了物质文化环境,使全校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复兴中学的老师们还形象地指出,“奔腾的马看似壮观但却漫无目的”“要成为千里马,必须系上马辔”“马辔是规矩、是纪律、是方向、是目标、是教养的缰绳”,这又肯定了制度文化对学生品德的教养功能。

二、课程劝导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从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相关程度看,学校课程包括对学生直接进行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教育的课程,如大陆的《思想政治》和台湾的《公民与社会》;也包括需要通过“超越功能”实施品德教育的课程,如语文、数学等。无论是与品德教育直接相关还是间接相关,学校教育中的课程都能对品德教育发挥相应的劝导功能,只是分工有所不同而已。只有通过直接进行品德教育的课程与相关科目的教学及其他德育工作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完成品德教育的任务。

大陆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包括4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课程的总目标除了“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以外,还包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台湾高中《公民与社会》课程包括心理、社会与文化、道德与法律、政治与民主生活、经济与永续发展等主题。其目的是“为增进学生的公民资质”,建立高中生宽广的国际公民视野及思辨的知能,培养具有普世价值的世界公民素养,具体包括“充实社会科学与相关知识、培养多元的价值关怀与公民意识、增进参与民主社会的行动能力”。虽然《思想政治》和《公民与社会》的课程目标有所不同,但由于品德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习得的,经历着外在准则规范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所以两校老师都认为,直接作用于学生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设计触及学生心灵的问题以及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活动。

除了实施直接作用于品德教育的课程以外,两所学校还都重视通过其他课程的“超越功能”实施品德教育。老师们都认识到,品德教育“不是某一领域某一科目的事”“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每一个人都要有这样的观念才能落实品德教育”。复兴中学的李珀校长还特别强调,“语文能与别人建立心桥,是撷取知识充实自己的途径……所以语文的精通成了教养的中心价值之一。”所以,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一学科的教学之中,通过具体学科教学功能的拓展,充分实现学科教学的品德教育功能,是海峡两岸实施品德教育的必要路径。

三、榜样引领

榜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榜样这一价值载体的人格形象,激励和引导学习者自我内化榜样的精神品质,生成自我道德人格和创新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活动。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就是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激发起内在的道德动力,调动主动认知,引起情感共鸣,增强心理认同,并通过言行模仿,促进行为表现,最终达到内化榜样所蕴含的精神品质,生成自我的道德人格。由于榜样有正负两种形象,为了发挥正面榜样对学生品德养成的引领作用,两所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榜样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首先是教师自身。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直接接触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不论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如何,在学生心目中,他们都被看作是榜样。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所以,两校老师都意识到,“你要孩子怎么做,自己就要怎么做,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就要早到……身为教育人员,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这些常规的要求更是我们不可轻忽的”,并因此做好学生的榜样。

其次是历届校友。校友是在与自己所处的同一个学校学习过的人。虽然学校文化会有发展和变化,但毕竟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这一“场域”,所以历届优秀校友对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南通中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2008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学校时欣然题词——“百年通中,英才辈出”。学校在科学楼大厅四周悬挂了20位院士校友的照片,在校史馆陈列了众多优秀校友的事迹,这不仅是对令人瞩目的丰厚办学业绩和校友资源的呈现,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可以效仿的榜样。

第三是身边同伴。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或许自身还有一些不足,然而就在他们平凡的事迹中,却蕴涵着可以升华为启发、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不平凡的精神境界。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曾指出,学生的认知阶段和发展水平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所以,复兴中学的老师在班级管理中经常采取“奖励好行为”的方法,及时对那些守规矩、有好表现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为全体学生确立好的典范;南通中学则实施“班级明星”“校园明星”评选机制,帮助学生从身边找准学习榜样,发挥同伴榜样的引领功能。

四、活动体验

体验教育一般是指使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实践行为和内心体验两个层次。其中,实践行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是在实践行为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它要求受教育者用“心”体验和用“心”感悟,从而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并外显为行为。以体验为基础的品德教育,就是要把品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来考察和描述,让品德教育真正回归生活,通过学生的感知体验进行实施,最终达成预期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中狭义课程以外的体验主要来源于活动课程。以德育为目的的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实践能力,改善其道德生活。在系列活动中,由于学校仪式教育具有议题的针对性和议程的程序性、年龄的层次性和对象的集体性、气氛的庄严性和频率的重复性等特征,所以,仪式教育在两所学校的德育活动课程中都占有极大的比重。如南通中学的高一新生向国旗宣誓仪式、高二青年志愿者交接仪式、高三18岁成人仪式和毕业典礼;复兴中学的六年级升七年级的成年礼——初中新生训练、九年级升十年级的成年礼——高中新生卡内基训练、十二年级升大学的成年礼——攀登3886米雪山等。这些仪式或以盛大的场面,或以肃穆的气氛,或以澎湃的激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仪式对学生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营造特殊的教育氛围,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二是凭借美的教育形式,表达内隐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从而显化内隐的教育要求,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除了仪式之外,南通中学还在广泛开展评选“每月一星”基础上,每年评选一次“校园十大明星”;还有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以及精品课程进社区和众多的社团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层层递进系列化,块块相连一体化,使学生得到持久的心灵震撼,产生恒远的记忆,从而“在大脑皮质留下‘深痕”,形成“挥之不去的恒久记忆”,这就是南通中学的“难忘教育”。复兴中学也非常重视通过活动体验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每学期,学校的英研中心、探索体验中心、体育发展中心和人文艺术中心,都会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精神体验和品德成长。

文化陶冶、课程劝导、榜样引领和活动体验,是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路径。而学生的品德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水磨的功夫”。正如一位学者所说,“道德生长永远是一个过程。”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或许学生不听话我们常常会生气,或许家长不支持我们偶尔会泄气,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我们永远不放弃”。我们要永续探索学生品德教育的规律,不断为社会造就品德高尚的合格公民和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南通 226001)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南通品德教育榜样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展览纪录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