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2014-03-05王鸿杰

中小学德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内容体系时代意义中小学教师

王鸿杰

摘 要:建构当代中小学教师的价值观,是教育领域实现自我调适的需要,是教育领域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可凝练为“事业科学发展为重、学生健康发展为本和自身专业发展为要”。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可行路径,从内在专业自主层面,一是激发和强化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意识;二是改造和提升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水平;从外部专业支持层面,基层学校应注意实施相应的文化领导,专业机构应注意开展相应的研究指导,政府社会应该注意加强相应的规范引导。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时代意义;内容体系;建构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104)02-0016-05

一、建构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

(一)建构教师核心价值观,是教育领域实现自我调适的需要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来,教育一方面快速发展、捷报频传,一方面又困难重重、非议不断。究其原因,当教育机会普及之后,公众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更多元的要求,对优质教育产生了更迫切的需求。倘若教育系统回应这些要求、满足这些需求的观念和能力未能及时跟上,结果就必然表现为教育领域的诸多“困惑”“困难”和“困境”。比如,校长和教师如何在法律界定的框架下科学担当社会所赋予的越来越多的责任和期冀;课改提出了很好的教育目标,教师又如何将其妥帖地转换到高效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一些时候,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用不同的表现应对不同的“标准”,学校是否了解,又该如何检视和改良,如此等等。

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这是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变革时的典型特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告诉我们,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由教育的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教学组织方式都要发生相应的变革。然而,涉及上亿中小学生,面对千差万别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改革不可能有模式化的“操作标准”。学者和政府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明确学校发展的社会背景,即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家长的声音;教育目标的多样化,要求学校不仅要选拔,更重要的是培养人。在这两个背景下,学校需要激发全体教师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努力探索解决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而这,首先需要创设一种充分关注并积极建构教师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和实践导向。因此,在今天教育发展面临转型的时期,建构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重要而迫切!

2011年1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分别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约60条具体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专业理念与师德”这一重要维度的关注与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颇具异曲同工之妙。

(二)建构教师核心价值观,是教育领域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

在当前乃至未来的知识型社会里,社会对教育和教育者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迫切。首先就是责任,教育必须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它必须使人甘于自我克制并勇于为社会行为承担起积极责任;然后就是功能,教育必须给自身目标、严肃性和学生的素质树立高标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教育要树立一个关于完美的人、完美的生活和完美的社会的理想典范,树立一个关于什么是成功和失败以及目标和成就的崇高而纯粹的理想典范。[1]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命题。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战略的首要任务。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根本任务”,更是充分体现了“文化强国的核心是思想强国、精神强国、道德强国”[2]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教育,是国家意志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者,肩负着按照社会要求塑造人的使命。为社会发展与变革服务,为社会进步与繁荣作贡献,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3]因此,从更高站位、更广意义上来说,建构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也是担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由一般的基本理论研究向不同职业、行业核心价值观发展的今天,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地位日益凸显,而且尤为重要。这也正是近年来,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系列“最美人物”“最美故事”和“最美精神”备受关注、广泛流传、积极诠释并大力弘扬的根本之所在。

二、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客体事物的价值性、重要性的整体评价和基本看法。“核心价值观”则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物时所依据的是非标准、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教师核心价值观”是指教师行为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风尚等,体现的是教师整体精神面貌和职业生活态度。[4]

综观相关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可凝练为“事业科学发展为重、学生健康发展为本和自身专业发展为要”(如图1)。这三大要素既相对独立、各具特质,又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前两者属于“关注客体”层面,探讨的是如何担当责任、发挥功能,第三个要素属于“观照主体”层面,探讨的是如何完善素质、自我实现,从而达到“成就事业、成就学生、成就自我”的三位一体、共生和谐。

(一)事业科学发展为重

“事业科学发展为重”是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宏观维度和前提性要素,体现的是教师群体对教师职业价值判断的定位高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

价值追求是事业进步的根本导向,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事业科学发展为重”就是强调,中小学教师要树立并坚守“真心喜欢、甘于奉献、矢志不渝”的事业观,认同、助推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规划与做好本职本岗工作结合起来,以自己最大的自觉和最大的智慧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奉献。

“事业科学发展为重”的最大特征就是“钟爱教育”(如图2)。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言,“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无数实践表明,大凡教育名家、优秀教师,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对教育事业有一份钟爱!正是因为钟爱,而精益求精;正是因为钟爱,而不断成功;正是因为钟爱,而无怨无悔;正是因为钟爱,职业生命永远年轻!

进而言之,也唯有钟爱教育,我们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才有可能走出更多的教育家,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

(二)学生健康发展为本

“学生健康发展为本”是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中观维度和关键性要素,体现的是教师群体对教师职业价值判断的践行力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也是教师的光荣使命。“学生健康发展为本”就是强调,中小学教师要树立并坚守“真诚热爱、真正理解、真心服务”的学生观,了解、尊重并呵护每一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学生健康发展为本”的最大法宝就是“热爱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中小学教师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用心灵去体会孩子们最细微的精神需要,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其快乐和悲伤,而且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进而言之,也唯有热爱学生,我们的老师才有可能真正激活并享受“情感启动变化的力量”[5],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三)自身专业发展为要

“自身专业发展为要”是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微观维度和保障性要素,体现的是教师群体对教师职业价值判断的体认深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手段。

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来培养。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自身专业发展为要”,就是强调,中小学教师要树立并坚守“专业自信、专业自觉、专业自强”的职业生涯观,追求、体验并享受自身的专业发展,努力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把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相结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自身专业发展为要”的最大抓手就是“挚爱钻研”。正如英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所倡导的“教师即研究者”,在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教师要注意形成溯本求源、穷究底蕴的行为定向和不怕困难、坚持探究的毅力和意志,并学会采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合理的工作方法;要自觉地找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主动地改变惰性的、被动的、僵化的定势思维;要把每一次的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把突破自我、改良现状、提高能力视为自己的内在需求和发展目标。[6]

进而言之,也唯有“挚爱钻研”,每一个教师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热爱知识,不知疲倦地探索新事物;教师自身的主体性才有可能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思考缜密、思想丰富,由辛苦地工作走向聪明地工作,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并从中获得理性升华和情感愉悦。

三、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可行路径

如前所述,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涉及主体和客体两个层面,因此,其建构路径也可从内在专业自主和外部专业支持两方面入手(如图3)。

(一)内在专业自主

中小学教师建构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专业自主”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激发和强化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意识;二是改造和提升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水平。具备自我实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能不断自觉地促进核心价值观的更新和完善。

教师的自我实现意识包括三个方面:对自己过去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意识。当自我实现意识付诸行动时,它就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教师能够“理智在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7]并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在此前提下,经过一定时间专业实践体验和经验的积累,便可逐渐形成自我实现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关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将反思和自我专业发展作为一种常态的专业生活方式;二是要自主地选择专业学习内容和方式;三是要运用内隐知识理论,优化自身的教育实践;四是要学会汲取“关键事件”和网络资源的力量和智慧,以点带面,以理统实,以事促人。

(二)外部专业支持

建构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来自基层学校、培训机构和政府社会等层面的外部专业支持,不可或缺,且迫切需要超前谋划、同步跟进。

1. 基层学校应注意实施相应的文化领导

学校要把教师核心价值观建构作为学校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从“推行支持性的领导方式”“提供充分的学习和合作时间”“创设良好的同事关系和合作性工作环境”“夯实价值观方面的校本培训”等途径入手,有序有效地构建一套科学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来引导和推动教师充分激活其“自我效能”,[8]进而持续更新和完善其核心价值观。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基于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学校精神文化环境的塑造,应成为一个人文关怀和协商对话的过程,因为,“理解组织的关键在于理解其人性维度和社会维度”。[9]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学识背景、工作阅历、基本需求、时间精力和情感体验等,努力创设心理安全、充满信任的氛围,积极培植教师的组织归属感、自我悦纳感和职业成就感,以渐次提升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和层次水准。

2. 专业机构应注意开展相应的研究指导

一是加大调查研究深度,以专项课题立项的方式,组织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深入研究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要求,并借鉴国外学者在研究教师核心价值观建构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将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纳入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以及考核检测,以训促学,以学立德、以德育人。

3. 政府社会应注意加强相应的规范引导

一是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和评测标准,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教育法律、政策、制度等国家行为加以贯彻落实,使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可量化、可参照;二是持续开展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以及典型经验的发现、挖掘与表彰工作,如多年坚持开展的“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活动、以“美在你身边”等内容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以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等,使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可视化、可效法;三是不断加大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借助各类媒体,通过多样渠道广泛宣传,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大力彰显中小学教师群体中的“最美人物”和“最美事物”,不断积蓄、传递、弘扬社会正能量,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小学教师自觉自愿的追求和有力有效的践行。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美]彼得·F·德鲁克.已经发生的未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2]韩振峰."最美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N].光明日报,2012-07-07.

[3]彭智勇.教育的社会责任[N].光明日报,2009-09-16.

[4]罗宗耀.教师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策略与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5][美]威特克尔.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6]孙玉洁.反思实践中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5(7).

[7]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

[8][美]弗雷德·鲁森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18.

[9][美]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43.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内容体系时代意义中小学教师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校园足球运动训练内容体系的创新构建
喧闹深处有寂静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