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2014-03-04陈学政宋丽娟
陈学政++宋丽娟
摘 要:了解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并对其讨论分析,发现护理本科教育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内蒙古医科大学2006~2009级四个年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的一般情况和择业意向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已树立了多元化的择业意向、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较高,较少关注国家社会需要。结论: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增加专业发展信息量,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学生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同时应加强思想文化指导,增强护理本科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择业意向 护理本科生 调查分析 对策
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成熟与发展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教育为基础,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尤其是临床护理人才,对提高我国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促进学科完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那么作为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护理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护理本科生的择业意向有哪些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6~2009级四个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以促进学校教育中对护理本科生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120名,其中男生8人、女生112人,独生子女21人占17.5%。这些学生中来自农村74人占61.7%、来自一般城镇30人占25%、来自直辖市、省会城市有16人占13.3%。
2.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并经预实验校正的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信息、专业思想、就业期望、职业规划等,共24个问题。为减少误差每班级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各30份。采用无记名的填表方法,统一发放、统一解释、回收、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
1.护理本科生职业规划情况
表1 护理本科生职业规划调查情况表(n=120)
表1显示有20.8%被调查者选择“其他”,以想从事导游工作、先从事护理工作再择业、报考国家公务员、毕业后就改行、自主创业者居多。被调查者中的8名男同学和21名独生子女(其中包括5名男同学)没有意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调查
表2 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调查情况表
3.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调查
表3 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调查情况表
表3显示仅有8.3%护理本科生对临床护理工作非常喜欢,毕业后有14.2%会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有20%将重新选择护理专业。
三、讨论分析及对策
1.开阔学生视野、鼓励本科生走出国门
由表1可以看出我校护理本科生已树立了多元化的择业观念。随着护理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本科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多元化的择业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但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护理人才的流失。以上调查中没有人有意向去国外发展。其原因可能是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大多属于本自治区生源,而来自区内大城市的只有16人占13.3%,获得信息的途径较少也将影响学生的观念。
为了促进国际护理事业的发展,在护理教育中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鼓励本科生走出国门向外发展。需要有学校与国外学校合作的平台,建立互认学分、对等交流、访学等措施,尤其是对于出国所需的英语水平,需要搭建平台进行培训以达到出国要求。
2.护理本科生对就业期望较高,较少关注国家社会需要
表2显示有85.8%的护理本科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调查还显示若在不改行的情况下有67.5%的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在三级及以上医院工作,有35%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护理专业目前就业前景非常好。由此可见护理本科生就业期望值较高,不能准确把握当前就业形势。相关研究证明,个体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才能、机遇等条件,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职业期望是否会实现。因此学校应加强就业形势分析和准确就业定位的指导,以利于护理本科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正确切实合理的职业期望对个体价值的实现、良好的职业适应的形成影响较大。职业期望过高与现实差距较大,不及时调整就业后会造成个体适应不良以致离职。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紧缺,对护士的需求量更大。但是因为三级以下医院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设备落后,仅有3.3%的护理本科生有意向去西部或偏远地区,说明护理本科生择业时对国家社会的需要考虑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呼吁国家或地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展。
3.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需加强专业思想指导提高学生专业认识
表3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护理本科生完成专业理念转变,明确专业和现实自我需要的关系,把自身的发展、个人追求感和护理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确立自己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从基础做起,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社会的承认,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只有在思想上转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流失现象,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学校应在招生上尽量录取第一志愿报考者,入学后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取开展护理界专家讲座、护理教授导师制等措施引导学生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稳定专业思想,防止护理人才流失。
4.转变学生专业态度,改革管理体系,提高护士地位,发挥高等教育人才作用
从表1职业规划调查情况来看,只有14.2%的护理本科生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做好了准备,其中8名男生及21名独生子女(其中包括5名男同学)中没有意向为临床护理事业奋斗终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本科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护士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临床护理工作量大、辛苦烦琐、职业与兴趣爱好不符(本次调查统计,护理本科生专业选择原因中仅有37.5%的同学为自愿选择)等。根据张立新研究报道,只有解决好护理本科生自身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流失问题,才能体现高等教育的优势。
因此不仅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护理专业思想指导培养,还需要全社会以及各级领导重视护理队伍的发展建设,提高护士的声望与地位。完善用人机制充分激发临床护理本科生的潜力,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护理事业服务,做到学以致用。这方面需要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出单位“招进来、用得上、有发展”的合格护理人才。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NYJGB201008)。
参考文献:
[1]胡雁,杨英华.护理本科教育现状分析和改革设想.护理学杂志,1996(11)
[2]唐莹,张静平.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与专业观探讨.护理研究,2008(1)
[3]苏银利,李乐之,周小娟.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护理学杂志,2008(2)
[4]陆旭亚,朱修文.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医教育ECM,2005(24)
[5]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社会学研究,2005(2):74endprint
摘 要:了解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并对其讨论分析,发现护理本科教育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内蒙古医科大学2006~2009级四个年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的一般情况和择业意向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已树立了多元化的择业意向、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较高,较少关注国家社会需要。结论: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增加专业发展信息量,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学生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同时应加强思想文化指导,增强护理本科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择业意向 护理本科生 调查分析 对策
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成熟与发展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教育为基础,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尤其是临床护理人才,对提高我国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促进学科完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那么作为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护理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护理本科生的择业意向有哪些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6~2009级四个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以促进学校教育中对护理本科生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120名,其中男生8人、女生112人,独生子女21人占17.5%。这些学生中来自农村74人占61.7%、来自一般城镇30人占25%、来自直辖市、省会城市有16人占13.3%。
2.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并经预实验校正的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信息、专业思想、就业期望、职业规划等,共24个问题。为减少误差每班级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各30份。采用无记名的填表方法,统一发放、统一解释、回收、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
1.护理本科生职业规划情况
表1 护理本科生职业规划调查情况表(n=120)
表1显示有20.8%被调查者选择“其他”,以想从事导游工作、先从事护理工作再择业、报考国家公务员、毕业后就改行、自主创业者居多。被调查者中的8名男同学和21名独生子女(其中包括5名男同学)没有意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调查
表2 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调查情况表
3.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调查
表3 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调查情况表
表3显示仅有8.3%护理本科生对临床护理工作非常喜欢,毕业后有14.2%会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有20%将重新选择护理专业。
三、讨论分析及对策
1.开阔学生视野、鼓励本科生走出国门
由表1可以看出我校护理本科生已树立了多元化的择业观念。随着护理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本科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多元化的择业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但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护理人才的流失。以上调查中没有人有意向去国外发展。其原因可能是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大多属于本自治区生源,而来自区内大城市的只有16人占13.3%,获得信息的途径较少也将影响学生的观念。
为了促进国际护理事业的发展,在护理教育中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鼓励本科生走出国门向外发展。需要有学校与国外学校合作的平台,建立互认学分、对等交流、访学等措施,尤其是对于出国所需的英语水平,需要搭建平台进行培训以达到出国要求。
2.护理本科生对就业期望较高,较少关注国家社会需要
表2显示有85.8%的护理本科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调查还显示若在不改行的情况下有67.5%的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在三级及以上医院工作,有35%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护理专业目前就业前景非常好。由此可见护理本科生就业期望值较高,不能准确把握当前就业形势。相关研究证明,个体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才能、机遇等条件,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职业期望是否会实现。因此学校应加强就业形势分析和准确就业定位的指导,以利于护理本科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正确切实合理的职业期望对个体价值的实现、良好的职业适应的形成影响较大。职业期望过高与现实差距较大,不及时调整就业后会造成个体适应不良以致离职。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紧缺,对护士的需求量更大。但是因为三级以下医院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设备落后,仅有3.3%的护理本科生有意向去西部或偏远地区,说明护理本科生择业时对国家社会的需要考虑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呼吁国家或地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展。
3.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需加强专业思想指导提高学生专业认识
表3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护理本科生完成专业理念转变,明确专业和现实自我需要的关系,把自身的发展、个人追求感和护理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确立自己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从基础做起,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社会的承认,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只有在思想上转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流失现象,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学校应在招生上尽量录取第一志愿报考者,入学后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取开展护理界专家讲座、护理教授导师制等措施引导学生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稳定专业思想,防止护理人才流失。
4.转变学生专业态度,改革管理体系,提高护士地位,发挥高等教育人才作用
从表1职业规划调查情况来看,只有14.2%的护理本科生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做好了准备,其中8名男生及21名独生子女(其中包括5名男同学)中没有意向为临床护理事业奋斗终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本科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护士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临床护理工作量大、辛苦烦琐、职业与兴趣爱好不符(本次调查统计,护理本科生专业选择原因中仅有37.5%的同学为自愿选择)等。根据张立新研究报道,只有解决好护理本科生自身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流失问题,才能体现高等教育的优势。
因此不仅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护理专业思想指导培养,还需要全社会以及各级领导重视护理队伍的发展建设,提高护士的声望与地位。完善用人机制充分激发临床护理本科生的潜力,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护理事业服务,做到学以致用。这方面需要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出单位“招进来、用得上、有发展”的合格护理人才。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NYJGB201008)。
参考文献:
[1]胡雁,杨英华.护理本科教育现状分析和改革设想.护理学杂志,1996(11)
[2]唐莹,张静平.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与专业观探讨.护理研究,2008(1)
[3]苏银利,李乐之,周小娟.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护理学杂志,2008(2)
[4]陆旭亚,朱修文.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医教育ECM,2005(24)
[5]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社会学研究,2005(2):74endprint
摘 要:了解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并对其讨论分析,发现护理本科教育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内蒙古医科大学2006~2009级四个年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的一般情况和择业意向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已树立了多元化的择业意向、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较高,较少关注国家社会需要。结论: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增加专业发展信息量,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学生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同时应加强思想文化指导,增强护理本科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择业意向 护理本科生 调查分析 对策
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成熟与发展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教育为基础,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尤其是临床护理人才,对提高我国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促进学科完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那么作为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护理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护理本科生的择业意向有哪些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6~2009级四个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以促进学校教育中对护理本科生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120名,其中男生8人、女生112人,独生子女21人占17.5%。这些学生中来自农村74人占61.7%、来自一般城镇30人占25%、来自直辖市、省会城市有16人占13.3%。
2.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并经预实验校正的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信息、专业思想、就业期望、职业规划等,共24个问题。为减少误差每班级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各30份。采用无记名的填表方法,统一发放、统一解释、回收、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
1.护理本科生职业规划情况
表1 护理本科生职业规划调查情况表(n=120)
表1显示有20.8%被调查者选择“其他”,以想从事导游工作、先从事护理工作再择业、报考国家公务员、毕业后就改行、自主创业者居多。被调查者中的8名男同学和21名独生子女(其中包括5名男同学)没有意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调查
表2 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调查情况表
3.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调查
表3 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调查情况表
表3显示仅有8.3%护理本科生对临床护理工作非常喜欢,毕业后有14.2%会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有20%将重新选择护理专业。
三、讨论分析及对策
1.开阔学生视野、鼓励本科生走出国门
由表1可以看出我校护理本科生已树立了多元化的择业观念。随着护理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本科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多元化的择业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但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护理人才的流失。以上调查中没有人有意向去国外发展。其原因可能是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大多属于本自治区生源,而来自区内大城市的只有16人占13.3%,获得信息的途径较少也将影响学生的观念。
为了促进国际护理事业的发展,在护理教育中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鼓励本科生走出国门向外发展。需要有学校与国外学校合作的平台,建立互认学分、对等交流、访学等措施,尤其是对于出国所需的英语水平,需要搭建平台进行培训以达到出国要求。
2.护理本科生对就业期望较高,较少关注国家社会需要
表2显示有85.8%的护理本科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调查还显示若在不改行的情况下有67.5%的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在三级及以上医院工作,有35%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护理专业目前就业前景非常好。由此可见护理本科生就业期望值较高,不能准确把握当前就业形势。相关研究证明,个体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才能、机遇等条件,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职业期望是否会实现。因此学校应加强就业形势分析和准确就业定位的指导,以利于护理本科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正确切实合理的职业期望对个体价值的实现、良好的职业适应的形成影响较大。职业期望过高与现实差距较大,不及时调整就业后会造成个体适应不良以致离职。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紧缺,对护士的需求量更大。但是因为三级以下医院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设备落后,仅有3.3%的护理本科生有意向去西部或偏远地区,说明护理本科生择业时对国家社会的需要考虑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呼吁国家或地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展。
3.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需加强专业思想指导提高学生专业认识
表3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护理本科生完成专业理念转变,明确专业和现实自我需要的关系,把自身的发展、个人追求感和护理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确立自己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从基础做起,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社会的承认,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只有在思想上转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流失现象,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学校应在招生上尽量录取第一志愿报考者,入学后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取开展护理界专家讲座、护理教授导师制等措施引导学生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稳定专业思想,防止护理人才流失。
4.转变学生专业态度,改革管理体系,提高护士地位,发挥高等教育人才作用
从表1职业规划调查情况来看,只有14.2%的护理本科生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做好了准备,其中8名男生及21名独生子女(其中包括5名男同学)中没有意向为临床护理事业奋斗终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本科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护士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临床护理工作量大、辛苦烦琐、职业与兴趣爱好不符(本次调查统计,护理本科生专业选择原因中仅有37.5%的同学为自愿选择)等。根据张立新研究报道,只有解决好护理本科生自身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流失问题,才能体现高等教育的优势。
因此不仅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护理专业思想指导培养,还需要全社会以及各级领导重视护理队伍的发展建设,提高护士的声望与地位。完善用人机制充分激发临床护理本科生的潜力,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护理事业服务,做到学以致用。这方面需要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出单位“招进来、用得上、有发展”的合格护理人才。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NYJGB201008)。
参考文献:
[1]胡雁,杨英华.护理本科教育现状分析和改革设想.护理学杂志,1996(11)
[2]唐莹,张静平.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与专业观探讨.护理研究,2008(1)
[3]苏银利,李乐之,周小娟.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护理学杂志,2008(2)
[4]陆旭亚,朱修文.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医教育ECM,2005(24)
[5]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社会学研究,2005(2):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