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养”教育之于小学生人格发展的意义

2014-03-04凌江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养人格意义

凌江

摘 要:小学生身心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教养”教育就是采用间接熏染的教育方式,即通过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它对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养 小学生 人格 意义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对经济利益的关注大过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这种畸形的社会意识也让教育变得功利和世俗,成为迎合社会生产的训练工具。受教育者知识的增长与内在素质的提升背道而驰,形同虚设的素质口号,唯分数论的教育文化,最终导致学生的教养在一定程度上流失。随地吐痰,不讲礼貌,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人比比皆是。

小学生处于身心可塑性最强的年龄,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教养的缺失将直接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造成影响。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因此,在发展小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他们的人格发展,教养具有励学敦品、陶冶情操的“净化”功能。进行小学生“教养”教育对小学生人格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教养”教育的含义

严格来讲教养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养关注人品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是素质问题,常用作形容词和名词。对它最为贴切的表述是德语Bildung,意指个人内在精神的塑造与道德品质的充实完好。教育则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更多体现在动词上,是一个过程或者过程导致的结果。

“教养”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小学生“教养”教育就是采用间接熏染的教育方式,即通过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养”教育是关注学生心灵塑造和品格养成的教育。根据小学智力发展状况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小学生“教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2.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3.诚实守信的待人原则。4.懂得守时、惜时、遵守秩序。5.学会关怀、尊重与感恩。良好的教养不是天然生成的,它需要一个不断成熟成长的人生过程,一个不断学习、充实、进取、失败、振作的过程,它需要家庭熏陶、学校教育、个人修习共同作用。

二、“教养”教育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意义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总是与人形影不离,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生活与成长。乌申斯基曾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行为方式尚未定型,对于事物他们喜欢模仿,具有很强可塑性,与成年人相比,他们较容易被不良行为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心理学的研究可知,负面情感对人的影响总是比正面情感大。在面对不良行为的时候,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常常会不加思考全盘吸收且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要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第一步是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必要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历一定时间培育,它需在小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将正确的意识与行为统一起来,让小学生主动利用自己拥有的道德知识来判断,控制自己的行为。中国古时《三字经》有阐释,教养是人从小习得的规矩,是人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教育首要内容就是培养个人从小的行为习惯,训练人言辞有礼、举止有度、谈吐有节的行为方式。“教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小学生学会如何做事、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生活,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教养决定着个人品质的高低。提高小学生的教养程度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2.形成健康的公共意识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公共意识,对于中小学德育教育十分重要,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重点实现的德育目标之一。公共意识的培养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按照现在小学德育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软肋,学校德育需要一个好的切入点来完成这项工作。按照实际情况和教育对象的特点,把“教养”教育作为培养小学生公共意识的手段,对于现在无法打开的困局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所要培养的公共意识,不是要将每个学生都变成无私奉献的人,并不要求他们按照利他主义的原则来做每一件事,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自觉遵守社会原则。“教养”教育在促进小学生公共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最简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教养中做人做事的道德观念内化为小学生的内在素质,使公共意识教育在小学生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完成,达到让小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体会的目的。最终,是要在无形中培育、训练小学生如何运用已有道德意识去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从而能够自我约束,懂得尊重,学会关怀,做人做事都为自己和他人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公共意识在小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中自然出现。

3.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大集合,人在社会中生存,难免会经历各种风格不一的矛盾、挫折和不平,给人增添烦恼与忧愁。当人们面临这种情况时总是需要个人自觉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提升自身的心理抵御能力。人生态度是个人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它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正确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思维敏捷,喜欢新事物,也敢于尝试。但是他们还处于人生的初级状态,是形成人生观的初始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素质都还没有发展成熟,没有良好的是非判断标准、自我调控能力有限、情感脆弱。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常常容易冲动,或抑郁、或自卑,更有甚者会产生极端心态和行为。因此,在小学阶段就介入人生态度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成为学校教育的又一课题。“教养”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塑造和品格养成的教育。有教养的人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教养的人无论什么时间、什么位置,总是从内心深处去尊重他人,不管那个人是至亲同事还是陌生人,不管他是老板还是员工。通过“教养”教育,可以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处事原则、合理的是非标准、良好的价值观,从身体心理两方面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养人格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有意义的一天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生之意义
教养方程式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诗里有你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