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国胤:用“教育”促进学科前进一大步

2014-03-04张雪影李显彦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5期
关键词:邮电大学王国因材施教

文/张雪影 图/李显彦

王国胤:用“教育”促进学科前进一大步

文/张雪影 图/李显彦

作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并担任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的王国胤,在计算机研究领域称得上中流砥柱,从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到技术、粗糙集 、粒计算、数据挖掘、认知计算、神经网络等领域都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在业界学者眼中,他是一个优秀杰出的科研人员;同时,在学生的印象中,他又是一位良师益友,相互成长相互学习。如今,王国胤从事教育事业已20余年,对于他而言,让计算机学科成为重庆教育领域的宣传名片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更进一步,让中国的学科技术领先世界则是他永久的大梦想,王国胤明白,梦想照进现实的唯一基石,是施教育人。

敬业兴业推动计算机学科发展

从1992年到1996年,仅仅四年时间,王国胤依靠自己坚韧的意志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出色地完成了自己在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硕士和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专业的博士学业,来到重庆邮电学院(2006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从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他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授人以渔,孜孜不倦,努力推动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科的发展。

2003年从王国胤担任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这一职务开始,他结合当前的教学环境,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且特别注重学科建设,在他的带领下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科在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等方向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从而也推动了计算机学院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各专业的发展。

期间,王国胤对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当时的重邮计算机学院还没有设立博士点,但为了汲取学科的优秀人才,王国胤以“嫁接人才培养”的方式,即课程及学术研究以重邮为教学点,但学生最终所获学位证书则为其他院校所颁发。通过这种“无奈之计”,王国胤在几年间为计算机领域输送了一部分优秀学术人才,“‘曲线救国’虽然不是上策,但达到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我觉得非常值得。条件可以慢慢去创造,但优秀人才的培养却刻不容缓。作为一个专业学者和一个学科教师,‘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是我需要探索和学习的永恒课题。”王国胤非常坚定自己的教学方式,谈及于此,他所表现出的睿智区别于此前的温和儒雅,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亦是一种人生追求。

2008年,在王国胤以及学院各领导的努力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2008年获准立项建设博士点。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科也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王国胤(后排右四)带领科研团队参加全国缩微智能车竞赛

教学育人因材施教,平等交流

王国胤认为“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强调的“教”的因素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地位,而另外一种声音则认为,“因材施教”赋予了学生更大空间去选择“如何学习、学习什么”的自由。“社会呼吁自主学习,但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说并不合适。首先,计算机学科对于大一新生仍是未知领域,如果让他们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反而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这个时候我就应该去正确的引导他们,并且以我个人的教学方式为主导,给他们传授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和路线,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保持下去。”对于“白纸”学生,王国胤始终保留传统的教学理念,“师父领入门,让他们认识这个专业内的门道之后,其次再进行个人能力专长的评定和方向设计,而这一阶段,我会以建议或者探讨的方式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所谓的‘因材施教’在这一阶段才会逐渐成为教学的重点。”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王国胤会选择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开设成科研项目式的实验,学生结合课程知识自主选题,在开题报告、开题答辩、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整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有效克服了理工专业学生书面表达不强,临场应变能力不足等缺点,而这些恰恰是将来从事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素养和能力。除此之外,在原有的实验指导外,还为学生提供“加餐”,由1~2名教师带领多名助教指导学生实验;为防止学生抄袭实验报告,增设课堂实验答辩环节,让学生现场讲解实验过程,回答教师提问,师生平等交流。

王国胤坦言,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进退适宜,在学术讨论或者实验教学中,王国胤会根据学生性格的多样性在对话模式中做出相应的调整。曾经在与学生的一次课题讨论中,双方意见有所分歧,各执一理,听取学生意见后,王国胤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最终还是坚持己见,“强硬”的态度使得学生们情绪反弹,一场激烈的辩论会由此展开,整个过程大家各抒己见,用平等的姿态站在专业的角度对各自的观点进行剖析探讨,“有碰撞,才会有进步。我不介意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和我面红耳赤地争论,但前提是你得有自己的思想。”王国胤期望师生之间能够以朋友的角色相处,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辩论的结果无非两种,一是你用行动说服了我,一是我用实际经验说服了学生。这是‘平等’的好处,没有身份的隔膜,也没有‘专制’的压力,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氛围。”

王国胤(左四)参与指导博士论文答辩

理论创新扎实基础,争做专业领头人

中国的电子科技相比国外仍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而西南区域又稍逊沿海,重庆作为其中的直辖市急需创新型的科学技术带来全市经济发展,“在这一点上,其实重庆的整个科研氛围还是有所欠缺,计算机专业领域整体来说在国内排名并不高,但值得欣慰的是计算机学院的信息技术专业在全国都得到业界大部分学者的认可,而在信息技术中的另一个小分支——粗糙集研究,在国内我们也算占有一席之地。”王国胤做了一个比喻,如果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分为100小份,其中99份都落于人后,但只要有1份是出于领先水平,那么就是向前迈进的一小步,仅仅这“一小步”就足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提升重庆邮电大学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甚至更广的传播“重庆”这张名片。“要做到‘领先一小步’,不能纸上谈兵,空谈而没有扎实的理论思想,这一步永远迈不出来,甚至还会倒退。”所以,王国胤从教至今,不论是对待刚入学的新生还是小有成绩的博士,他一直强调理论的学习,“要创新,要扎实理论,个人努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的教学配置和教学目标建设。”

为此,学院确定了教学特色:专业与基础紧密结合,确立“专业与基础相结合 ”这一基调。在基础实验环境建设中,计算机学院本科生一 、二年级全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类实验课程,除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等课程外,还包括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画法几何、机械设计等大类平台课程的实验支撑,专业化建设为这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支持。

王国胤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已有20余年,刚进实验室时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粗浅,对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价值把握得不够准确,多年的工作实践使他对实验教学的认识逐渐深入。“做学术做科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前我的精力偏重于技术研发,为的是做更多成绩来证明自己,如今从教多年,教学是我的重心工作。信息技术领域先有人才后有创新,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吸引人才,我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用人才推动发展,以发展带动“脚步”,即使领先1毫米,我们亦能称之为领先者。

猜你喜欢

邮电大学王国因材施教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西安邮电大学设计作品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地下王国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逃离鼠王国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建立新王国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28卷第1-6期总第114-1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