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2014-03-04范小勇郝向峰石德志吴景录
范小勇,郝向峰,石德志,吴景录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453000)
近年来,我国灾害事故频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前列,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对突发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中受伤人员救治的系统、规范、实用的培训[1]。尤其是院前急救医生缺乏规范化、标准化急救体系,因此,提高医务人员初级创伤救治技能势在必行。
“初级创伤救治”简称“PTC”培训项目是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于2004年开始推行的。在我国的培训始于2010年,由卫生部委托医院管理研究所与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合作开办。以《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教材,对我国的麻醉、急诊、院前急救医生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实用化培训。旨在规范在自然灾害及交通事故等危急情况下的医疗救治行为,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PTC使院前急救医师能够统一使用正确的救治方法,在第一时间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规范、有效的救治。本院2011年2月对全院急救医师进行了该项目培训,并严格要求在院前急救中使用PTC急救患者,现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使用PTC院前急救严重创伤患者136例和随机抽取的2011年3月前未使用PTC院前急救严重创伤患者136例进行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使用PTC院前急救严重创伤患者136例;男90例,女46例,平均年龄(38.5±16.2)岁;其中脑创伤49例,胸部创伤13例,腹部创伤8例,骨折44例,复合伤22例;病因:车祸112例,殴打引起刀刺或棍棒伤19例,意外事件摔伤或高空坠落伤5例。对照组:2010年3月前未使用PTC院前急救严重创伤患者136例;男78例,女58例,平均年龄(35.5±15.9)岁;其中脑创伤42例,胸部创伤22例,腹部创伤7例,骨折39例,复合伤26例;病因:车祸97例,殴打引起刀刺或棍棒伤21例,意外事件摔伤或高空坠落伤18例。两组受伤年龄、性别、受伤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方法 对照组:赶赴现场后迅速观察伤者的一般情况、意识状态和有无活动性出血、骨折、脱位等并向目击者简要询问病史后给予止血、包扎后,用担架将患者抬上救护车,根据受伤的主要部位转入专科病房,由专科医生再负责处理[5]。治疗组:严格按照PTC培训技能处理患者。到达现场后先让随车护士保护颈椎,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2~5 min)对创伤患者按A、B、C、D、E(即气道管理、呼吸管理、循环管理、神经检查、全身评估)的次序对伤者的全身状况作出迅速,准确的评估,发现并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使伤者的病情得以稳定,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具体如下:(1)见到患者首先保护颈椎然后评估气道,看伤者能否说话,呼吸是否费力,如有呼吸道梗阻给予清除异物、分泌物,提下颏、抬下颏、放置口咽通气道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来解除梗阻。(2)呼吸管理,进一步观察呼吸情况,看有无张力性气胸和血胸,同时上颈托,如有气胸给予紧急引流减压,如有呼吸衰竭用球囊给予人工辅助通气。(3)循环管理,让护士测血压或查看指端末梢循环,如有活动性出血或周围循环衰竭的情况,立即止血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补液。(4)按照PTC独特地AVPU系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5)对伤者进行充分暴露,再次从头到脚查视患者,如有出血简单止血,如有骨折给予牵引,复位或固定[2-3]。以上处理必须在2~5 min内完成,然后一边向目击者简要询问病史一边让担架员用担架将患者抬上救护车。(6)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守护在患者身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并且与院内取得联系,让其做好抢救准备。(7)到达医院后,选择简便、有效、针对性强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情转专科直接手术或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死亡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出现失血性休克、昏迷、呼吸困难患者的死亡率分别是17.24%(10/58)、12.90%(8/62);出现昏迷患者的死亡率分别是16.28%(7/43)、4.76%(2/42);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是9.68%(3/31)、2.86%(1/35);治疗组总死亡率为8.09%(11/136),对照组总死亡率为14.71%(20/136),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136,n)
3 讨 论
3.1 院前急救需要PTC原则指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等一些意外事件引起的创伤患者日益增多,在院前急救中,往往出现严重创伤、多发伤和同时多人受伤的特点,且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只有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才能降低死亡率。从疾病进程上看创伤患者有3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时伤后数分钟,第二个高峰时伤后6~8 h,第三个高峰为数天或数周,而院前急救人员的有效救治可以避免患者当场死亡,并减少后期并发症发生率[4-5]。另外多年来院前急救多无大的进展,只能起到分诊和简单紧急处理,而无系统性的救治体系[6]。而PTC项目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上述弊端。本文结果表明在院前急救中使用PTC,可以使院前急救医生能够统一使用正确的救治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规范、有效的医疗干预,可降低死亡率。
3.2 PTC原则指导院前急救需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PTC作为一项引进的培训项目,可能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文化背景和人力、卫生经费等许多差异,所以在应用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应用。如有些地区缺乏技术仪器和设备,无口咽通气道,那么可以采用提下颏或托下颌的方法来解决。
3.3 体会 根据院前急救的特点PTC的使用更侧重于以下几点:(1)解除呼吸道梗阻同时谨记颈椎保护。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循“通气第一”的原则,可用提颏、托颌、清楚口内异物等基本技术或口咽通气道等辅助技术来解除呼吸道梗阻。(2)抗休克时一定要注意保温和止血。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到休克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有明显失血患者要尽快建立两条大的静脉通路,快速补液。院外的低温影响凝血功能,要注意保温,对活动性出血可以现场采用压迫止血方法,为转运和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3)PTC提出的AVPU神经系统评估法(即A为清醒,V为无应答,P为疼痛刺激无反应,U为无反应),由于其简洁、方便和省时所以更实用于院前急救,对昏迷患者,要特别注意气道保护。(4)PTC要求出诊人员应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上述处理[7],同时正确的搬运患者,避免再次加重伤者病情。(5)要与“一体化”模式急救模式相结合,充分结合院前和院内的抢救,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准确、及时、有效地对创伤做出反应[8-9]。
总之,按PTC去检查救治患者不易漏诊,可更快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处理一些危及生命的损伤。PTC能够指导院前急救,尤其是院前急救医师能更加系统、规范、科学、统一的去抢救院前创伤患者,进一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1]王俊,王小慧.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口腔颌面部创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11):701-702.
[2]候立朝,熊利泽,译.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学员手册[Z],2002.
[3]陈江,陈兆俊,徐兴.一体化模式在急诊创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2):114-115.
[4]吴妙略,陈昕,赵丽华.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及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0):1591-1593.
[5]唐华民,唐卫中,张剑锋,等.严重创伤的急救模式探讨[J].蛇志,2011,23(4):390-392.
[6]胡自然,马平恩,杨军红,等.创伤院前急救与应急保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75-76.
[7]乔金瑞,盛秀琴.做好院前急救工作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153-154.
[8]伍世珍,于丽娜,桂莉.我国创伤护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3):1000-1001.
[9]程燕东,周宗庆,付志红,等.一体化急救模式与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3):33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