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队进驻高原卫勤保障的做法和体会

2014-03-04赵凤强陈良飞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原病驻训卫勤

赵凤强,陈良飞

2013年夏季,我部组织多兵种部队,以空运及铁路输送方式,由内地进驻到海拨4400 m以上的高原地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野外驻训及演习任务。驻训地域自然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疫源性疾病较多、传染病发病率较高[1],部队野外驻训时间较长,官兵训练任务重,身体疲劳不易恢复,机体抵抗力下降,心理应激因子多,易发生身心疾病。针对这些困难,根据驻训演习任务的不同阶段,采取多种卫勤保障措施,圆满完成了驻训部队的卫勤保障任务,现将有关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驻训地域特点及面临的困难

1.1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驻训官兵身体健康、制约部队战斗力的最大因素 一是任务地区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易发生高原反应;二是昼夜温差大、风大,易致官兵患上呼吸系统疾病,水沸点低,食物不易做熟,进食后不易消化,易产生腹胀、胃不适等消化道症状[2];三是紫外线辐射强,气候干燥,风沙大,易晒伤皮肤及导致鼻腔出血、眼结膜炎等疾病。

1.2驻训地卫生环境恶劣,疫情复杂,是影响部队顺利完成驻训任务,确保安全稳定的主要公共卫生隐患 一是部队驻训地区有许多特殊的自然疫源性病,有蚊、蝇、野鼠等多种医学有害生物,官兵易受有害生物侵袭与骚扰,防治难度大;二是部队进驻时正值夏季,蚊、蝇等有害昆虫活跃,是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防疫工作难度大;三是昼夜温差大,部队居住于野外帐篷中,防寒保暖性能不够,易致呼吸道感染疾病,水源卫生条件较差,易致肠道感染性疾病。

1.3医务人员防治高原疾病经验缺乏,药品物资保障难度大,是顺利开展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短板 一是卫勤人员平时身体锻炼较少,自身身体素质不适应高原卫勤保障的要求,导致技术水平不能正常发挥;二是卫勤人员缺乏在高原地区执行卫勤保障的经验,高原病防治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三是防疫专业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条件简陋,设备落后,不具备完善的水源水质检验条件,经常性消毒设施数量有限,传染病防控存在很大难点。

1.4驻训时间长,训练任务重,身心负荷大,是圆满完成部队卫勤保障任务的阻碍 一是部分官兵怱视高原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存在盲目加大体能训练量、不按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等情况,以及喝生水、到营区周边地方小摊点购买食用可疑食品等现象,增加了患病风险。二是野外驻训任务重,官兵体力消耗大,身体抵抗力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三是文化生活单调,心理应激因子多,易发生心理障碍。

2 卫生防病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2.1协调各方力量,以制定卫勤保障计划、筹措高原特需物资器材为抓手,努力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是部队进驻高原前卫勤保障工作的核心 一是周密计划,健全机构。任务明确后,根据预先了解到的驻训地海拔、地形、气候及水源水质情况、传染病、地方病、医学昆虫、有害动植物等流行病学等情况及部队驻训时限,我们及时制定了详细的卫勤保障计划,组建了卫勤保障组,配齐了卫勤保障人员,组织参与保障的卫生人员进行了系统的高原病防治知识学习和防疫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学习,了解了驻训地卫生流行病学特点,掌握了高原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消除了畏惧心理,增强了卫生人员完成任务的信心,保证了卫勤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开展健康筛查,精选人员。进驻高原前,组织所有拟参训人员进行了体检,重点筛查患有支气管扩张、哮喘、严重贫血、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等不宜进入高原人员,有效防止了带病人员进入高原而诱发加重病情。三是搞好教育,普及防病知识。野外卫生工作做得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官兵是否具有正确的防病知识,是否具有自我防护、自我保健的意识。针对参加此次高原驻训任务的官兵绝大多数从未进入过高原,对高原缺乏了解,缺乏高原病防治常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恐惧、忧虑、焦虑等心理,我们根据高原环境对人体致病特点及时编写了包含高原环境特点及人体的影响、进驻高原生活、作训的卫生防护、原则及高原饮食、饮水、居住、睡眠、高原病和常见病防治常识等内容的《进驻高原健康手册》,配制了包含一本《进驻高原健康手册》及红景天、21金维他、高原护肤霜、润唇膏等10种防治高原常见多发病药品的保健药盒,并下发到每一个参训人员。四是配齐物资装备,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到驻训地物资筹措困难的实际,我们牢固树立立足自身保障的思想,根据高原地区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及驻训时限,备足药品和器材,共携带了可供3个月使用的防治高原病和部队常见多发病的药品和物资共190个品种及氧气瓶、制氧机、心电图机、血氧仪等设备与充足的消杀灭物品,满足了卫勤保障工作的需要。五是加强体能训练,提高适应能力。从进驻高原前1个月起,要求参训官兵进行长跑等耐氧训练,提高心肺功能,确保官兵进入高原后有一个良好的体魄,增强适应高原的能力。

2.2运用多种保障措施,以防治急性高原病为抓手,积极开展卫生防病工作,是部队进驻高原初期卫勤保障工作的中心 急性高原病多发生于进入高原数小时至数天之内,起病急、病程短、危险性大[3]。根据急性高原病的发病规律,我们一是预防为主,防患未然。为防止参训官兵出现严重高原反应,自进入高原前1 w开始,要求每一名参训官兵预防性服用红景天胶囊2粒,3次/d,连服7 d,并注意防止受凉感冒;于进入高原当天开始服用高原康胶囊1粒,2次/d,连服3 d;备足供氧设施设备,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保证官兵的吸氧需求。二是加强督导,防止意外。每天派出医务人员到训练场做好官兵适应性训练的卫生学监督,防止官兵因运动量过大而诱发严重急性高原反应。三是伴随保障,不留盲点。卫生人员每天早晚到帐篷巡视,观察了解官兵的身体状况,尽早发现并处置急性高原病的早期苗头。四是主动作为,严密监测。加强生活用水取水点的管理和防护,对取用的生活用水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并规定从野外取用的水只用做生活用水,饮用水采取集中从地方购买桶装纯净水的方式保障,防止了水媒传染病的发生;把好食品采购与储存质量关,采取集中采购食品、定点供应,严禁采购三无产品和变质食品,严防病从口入;对营区进行大面积消毒,消灭有害昆虫孳生地,坚持对室内、饭堂、野外厕所、野外垃圾坑等重点部位进行经常性的消杀灭工作,有效防止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2.3克服松懈麻痹思想,以防治部队常见多发病为抓手,坚持不懈地做好各项卫生防病工作,是部队进驻高原中后期卫勤保障工作的重点 通过初期的适应,绝大多数官兵都能习服高原环境,开始正常的训练和生活。此时部分官兵放松了自我约束,不注意自身防护,加之驻训时间长,部队管理严格,条件艰苦,生活单调等因素,由此会产生厌倦、松懈麻痹思想,增加了患病几率,加大了防病难度。为此,我们一是加强疾病监控,及时调整改进防病措施。卫生人员每天深入训练场地及账篷,观察了解官兵的身体状况,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充分利用集合、集会的时机及时进行简短的、有针对性的卫生常识宣讲。二是认真落实防疫措施,不留卫生死角。经常性地派出防疫人员搞好水源水质监测,并进行生活用水的清洁消毒工作,坚持不懈地做好食品的检疫工作,把好食品入口关;认真细致地对营区的重点部位进行消杀灭工作。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防止了非战斗减员,为部队开展正常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持了部队的战斗力。

2.4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以正确处理官兵因脱习服带来的身心不适为抓手,努力调适官兵的身心状态,确保不留后患,是部队撤离高原后卫勤保障工作的重心 在高原生活工作一段时间,获得高原习服后返回平原者,常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晕、腹泻、全身浮肿等症状[3],加重官兵的思想负担,影响军事作业效率。为此,我们一是开展宣传教育,让官兵了解高原脱习服的规律和过程,消除恐惧心理;二是建议官兵返回营区后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逐步改善身体状况;三是对个别症状明显且经客观医学检查确有异常的人员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明确是否与脱习服相关联,相应地给予积极的治疗,并细致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 石骥,牛文忠,颜碧玉.对完成高原高寒地区维稳卫勤保障的几点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6):935.

[2] 刘建功,彭飞.部队急进高原野外生存训练卫勤保障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1,19(2):138.

[3] 汪海.高原部队卫勤保障-军医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51,191.

猜你喜欢

高原病驻训卫勤
某部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工作的几点体会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武警8670 部队扎实做好驻训部队药材保障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
野外驻训综合身心干预平台的构建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
藏族青少年再次返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研究
银杏叶片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