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省去500字……”
2014-03-04李笑鲁
李笑鲁
我曾有幸参与了一次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综合知识测试的阅卷工作,此次测试卷中的习作30分。该作文是这样命题的: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其实只要你学会感受,生活中的幸福无处不在。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
在我看来,这是命题很宽泛的习作题,只要围绕“幸福”这个中心来写即可,没有题材、体裁等诸多限制约束,没有过多的要求,对于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写一篇这样500字左右的习作应该是信手拈来的。
我是负责习作评阅的10位教师之一。阅卷期间,宁海清老师发现了一篇仅有几行字的“另类”习作。
习作首行是很聪明的做法,抄写了题目中的提示语,即:“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其实只要你学会感受,生活中的幸福无处不在。”看到这里,您一定觉得很正常不过了,这样的开头是学生惯用的“小伎俩”,这个孩子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他能灵活运用,不算“有才”,也算“有心机”的小孩吧!
可是接下来他的做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继续写道:“我觉得我现在已经很幸福了,此处省去500字……”像一则外国笑话一样:老师让写《记一场足球比赛》,一位学生只写了8个字:“昨日下雨,比赛取消”。
这个小孩竟然如此大胆地将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小品中的“笑料”,堂而皇之地搬到了这次极其正规的毕业前的测试卷中,然后居然真的没有了下文——交卷了……
该是怎样的心态呢?按理说,一个能牢牢记住小品经典台词的小孩,应该不算是一个“笨小孩”,那为什么会如此这般写上去呢?他难道真的不计后果?是真的“无米可炊”,还是故意搞怪,调侃阅卷老师?我更相信是前者。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心仿佛被针刺的那种痛。
一、学生“无米下锅”之因
“有米下锅”“有话可说”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但是现在小学生作文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米下锅”。曾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习作有“三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情感的贫乏,都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自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
可这个学生又为哪般呢?
我针对这个“此处省去500字……”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他的日常生活可能比较枯燥,没有生活积累;二是他可能缺乏好奇心,不善于发现;三是他缺乏广泛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四是他不愿用所谓的“公共题材”;五是他对这种命题无声的反抗,或是想学学某些大人“炒作”自己……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的广阔空间”,等等。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面对着“此处省去500字……”困惑的同时,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教学:平时的语文课堂,是否把学生一起带了进去?是否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是否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是否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是否打开了学生智慧的窗户?是否拨动了学生情感的那根弦?是否……
二、找寻“有米下锅”之法
这次的话题习作“幸福”,孤立地看,这似乎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有实际意义的话题,它就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得,它或是来自一个一个的人,或是来自一幅一幅的画面,或是来自一段又一段的记忆——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而“小事见真情”。小孩子总会有很多“幸福”的瞬间:得到期待已久的礼物;考百分后的掌声、喝彩;生日的美好祝福;和爸爸妈妈一起郊游;丰盛的晚餐;家人的聚会;生病时妈妈细心的呵护;假日里爸爸教我放风筝、滑冰、登山;爷爷的压岁钱;奶奶的新衣裳;老师激励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拥抱……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评卷中确实看到了“我帮助小弟弟找到妈妈后得到赞赏的幸福”,读到了“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对童年后的幸福”;欣赏到了“幸福很简单”的精彩散文……
但是我们反过来再想就会发现:这个命题仍然存在空泛和脱离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幸福”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让小学生回答“什么是幸福”确实有强人所难之嫌。距离课标“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的广阔空间”的要求甚远。即使有写得成功者,但多数学生写得还是“公共题材”“大众套话”。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不愿说套话空话而“写不出”的学生。
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它是一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长期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重视平时的正确引导、培养,运用科学有效的习作指导方法。我们应把“此处省去500字……”现象当成响在耳边的警钟:要“用心良苦”地创设情境,要“想方设法”地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要“绞尽脑汁”地进行一些专项训练,针对不同话题练习找一找思路,说一说结构,议一议手法,写一写提纲,练一练语言,拟一拟题目……要今日发现,今日感悟,可把“有话可说”的内容写成“周记”,然后交流。
同时,在作文命题时,一定要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宜宽泛,忌狭窄;可选择,不逼迫。使学生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产生“用我笔写我心”的强烈欲望,那才是语文习作教学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