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走企业化之路且慎行

2014-03-04陈德沛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企业化功利性冷漠

陈德沛

从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获悉,该校在教师聘任改革中,选哪位教师来上课,具体要由班主任说了算。该校负责人介绍,原先哪位教师给什么班上课,均由学校来安排。改革后,学校聘任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再来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负责聘任各科教师。一年聘期结束,绩效优劣摆在桌面上,“懒”教师很可能“落选”,被转到教学辅助岗位。(《长江日报》2013年11月21日)

这是又一项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学校管理的新模式?非也,这不过是借企业之旧瓶、装教育之酒而已。在现代企业内部,这种上级对下级的自主聘任或是上下级之间的双向选择已相当普遍,但同时,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就是因为重结果轻过程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甚至互相倾轧、不择手段。但学校不是企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而且决不能育出冷漠的人,所以,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试图通过学校管理走企业化之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无论目的多么高尚,却难掩制度之苍白,甚至有邯郸学步之嫌——

首先是造成教师内部的恶性竞争,受伤害的一定是学生。据了解,该制度实行一年聘任期,一年后以绩效定优劣。那么,什么叫绩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吗?假若如此,无疑是把当前教育里一试定终身的弊端发挥到极致,势必造成教师与教师之间为了提高成绩而恶性竞争,如互相之间信息封闭、抢学生的上课时间、只顾自己的科目而多布置作业等等,最后,受伤害的必然是学生。

其次是功利性的教育氛围只会培养出冷漠的学生。在淘汰制的指挥棒下,教师压力大了,积极性可能也高了,但其目的性就会暴露无遗,如只重视成绩有可能提高的学生,对“没前途”的学生则弃之如蔽帚;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可能置之不理;对于不涉及淘汰制的事项,则事不关己,甚至希望对方班级犯点错误,突显自己的优势,等等。老师表现功利,学生必定冷漠,就如高考指挥棒下,我们学校生产出不少考试高手,但却是社会低能儿一样。所以,如此教育环境下,我们怎能期望培养出心智健全的社会公民呢?

毫无疑问,当前的教育改革已越来越注重功利性而忽视精神性,如重奖高考状元、考试成绩不够则用择校费补够、教师的收入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等等,这次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采取班主任聘任各科老师的方式,不过是助推了教育的功利性。当然,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某方面能激起教师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对管理者来说也省钱省力,但鉴于其“副作用”太大,还是建议三思而后行——假如这个制度一定要实施,有关制度或细则必须跟随其后:绩效考核范围应该更宽,不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制度上更偏重于奖励而轻于淘汰,对能力强的如新闻中提到的黄艳武老师,可以通过重奖激发其他老师的积极性;对一些未必受班主任欢迎但在其他方面有一定能力的科任老师,学校应根据其实际情况作出人性化的调整,等等。当然,这是后话。

据中新闻2013年11月21日报道,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表署名文章《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调:“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人才、给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所以,教育管理改革万万不能走企业化之路,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越来越功利化和物质化,最终与教育改革之魂以及我们的文化精神背道而驰。

猜你喜欢

企业化功利性冷漠
突然之间
东霞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
改变高校管理行政化、企业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