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师眼中的英语考试改革
2014-03-04王迪
王迪
各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以来,人们对教育改革热议不断。改革中英语高考被砍的力度和强度在教育界引起了震动,对于英语似乎被拉下神坛一事,业界部分人士拍手叫好,但也有很多人发出了担忧之声。英语的这种大变革究竟是好是坏,是否真正能影响我国的教育改革?本期特刊出一些学者及教师的观点……
2013年9月,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博客以每日一呼的形式连发微博: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强化国学教育,再次引发社会对英语课程存废的争议。这无疑给教育界扔了一颗重磅炸弹,因为这一变革动摇了英语多年来在教育界的地位,将国语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一、为“英语热”降温势在必行
多年以来,我们确实把英语放在超出常理的地位,无论未来的专业是否需要它或者需要到什么程度,都没有去认真地考证,大家一拥而上,全民学英语,行行考英语,分值所占的比例又相当高,使得学生和职称考试人员苦不堪言,许多人的命运曾因英语不好被改写,很多人在抱怨:我的专业与英语从来没有任何关联却要不停测试,完全在浪费时间和人力。学生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得太累、太低效、太无价值,虽然有不少人把英语当成语言交流工具,但更多是与升学考试捆绑在一起,学英语变得越来越功利。
难道我们国家真到了需要全民学英语的地步了吗?母语地位的日趋下滑,致使年轻人在汉语的使用过程中十分随意,他们不顾及语法,也很少考虑这样使用是否规范,甚至将英语和汉语交叉使用视为时尚。长此以往,可能会逐步丢掉中华民族语言中最精华的文化遗产。在外国人都热衷学习汉语的今天,我们自己却在淡化母语,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淡化全国娃娃学英语的要求,刺激和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无疑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实在举措。
二、英语教师的顾虑和争议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也有人担心如果高考不考英语,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英语不重要,就可以不学英语了,而这对中国下一代融入世界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少家长都认为学好英语,今后考试和出国留学都有优势,他们一致把英语看成是全球化时代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只要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英语的实用性而非功利性即可。一些英语教师们则认为:
第一,弱化英语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及其他各方面都有进步,其中一个新变化就是中国人的外语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对于对外开放或者把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我们绝对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好不容易国民的外语素质有了提高,现在又把它给压回去,把英语学科边缘化甚至变相取消,不利于融入主流世界。
第二,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并不全因为英语
即使把英语降低了分数甚至在高考里不计入总分,也不会按照有些人设想的那样,中学生都努力去学国语。中国的英语热是由整个社会的氛围决定的。根据大家的体会,在普通高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的并不是英语,而主要是中国的数理化教得太深了。
第三,不应过分贬低英语教学成绩
现在不少人把近30年的英语教学说得一无是处。其实,近30年英语教学的成绩是了不起的,它使亿万中国人的英语水平有了提高。口语水平低当然是个硬伤,这个也不能全部责怪英语教学,口语教学只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就可以成功。
第四,取消英语教学,变相剥夺了普通老百姓学英语的机会
如果像有人期望的那样,把小学的英语课程取消了,初中象征性地学一点,高考也不考了,改由社会化考试,它直接的一个后果是广大的工农群众子弟利益受损害。因为对家庭条件好的人来说,学校不开英语课可以到课外去报班,可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如果学校里不开英语课,或者学校凑合开设一下,那他今后到了大学或走向社会就没有办法和高水平的人去竞争。所以这等于是变相地剥夺劳动人民子弟系统学英语的机会。
第五,把英语教学负担推给了大学
英语水平改由社会机构去评定,社会机构可能会将英语水平分为不同的等级,这无形中大大降低了英语的要求。这实际上就把负担推给了大学,今后学生进了大学就没有很多的精力去研究专业,而是得拼命学英语,因为得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这实际上对大学的教学也很不利。
第六,学生会错过学英语最好的时光
一个人一生中学外语最好的时光是小学和中学,一个人过了20岁外语不好好学,30岁、40岁学会的可能性很小。什么时候学外语好?就是十来岁,十岁到十七八岁。如果在最佳的时间不让学生学英语或者只让学生学少量英语,就违背了学习语言的规律。
那么,英语教学在一片争议中到底该如何操作? 我们认为英语确实应该回归到工具学科应有的位置上,改革就是要突出英语作为语言的实际应用作用,在真实语境中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增加听力比重。同时,降低英语在中高考中的权重,探索英语考试的新方式方法。今后高考的英语试卷可以模仿和借鉴GRE、雅思这样的英语水平测试,主要考查学生们使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黄远振教授对于福建省未来几年高考英语的走向给出了重要的提示。黄远振教授提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考语言类(包括语文及英语)的考试,都要实现“三个转向”:从考记忆转向考思维;从考知识转向考能力;从考文化知识转向考文化理解。不管是对语文科还是对英语科,黄远振教授都强烈地反对那种“敲骨吸髓”、“五马八尸”式的阅读理解命题。因此,用语言突出三维目标,考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等目标是可及的,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都要充分体现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对高考命题思路上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