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瓜菌核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4-03-03张亚媛

西北园艺(综合) 2014年3期
关键词:子囊孢子菌核菌核病

张亚媛 周 珊 南 璐

黄瓜菌核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张亚媛 周 珊 南 璐

受高温、高湿、封闭和连作种植等因素影响,黄瓜菌核病在商洛黄瓜种植区的露地和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发生并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当地黄瓜产量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在黄瓜集中种植区进行了黄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病原

黄瓜菌核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核盘菌科核盘菌属真菌。菌核在干燥的条件下可以存活4~11年,在水中1个月就会腐烂。自然条件下,黄瓜菌核病菌的菌核混杂在种子或残留于土壤中度过不良环境,当条件适宜时便可以萌发并传播蔓延。菌核病在黄瓜全生育期均能发生,常引起黄瓜烂瓜、烂蔓,产量损失很大。

2 危害症状

露地与保护地黄瓜均可发病,在保护地中发病较为严重。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感染此病,主要危害果实和茎蔓,果实感病多在残花部位,病原菌从果实残花部位侵入,果实发病后先呈水浸状腐烂,并产生密集的白色菌丝,有时在果实顶部残花处产生大量胶状物,后期菌丝在果实表面密集形成黑色菌核。茎蔓感病多在近地面的茎部或者主侧枝分枝处,感病茎蔓前期上部叶片在正午前后表现萎蔫,早晚能恢复,发病后期不能恢复,发病部位呈现淡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变为淡褐色病斑,高湿条件下病茎腐烂,上面长出密集的白色菌丝,有时会伴随流胶现象,后期菌丝纠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叶片感病后,前期在叶片上形成不受叶脉限制的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随着病斑进一步扩展,发病后期在叶片中央形成不规则穿孔,整个叶片似水烫状,湿度大时叶片上产生密集的白色菌丝,菌丝两面生,以叶背为主,有时可在叶片边缘形成 “V”形病斑。

3 传播途径

3.1 种子带菌 菌核混杂在种子间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越夏或度过寄主中断期,当温湿度适宜时,菌核便萌发产生子囊盘,释放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

3.2 土壤带菌 发病部位形成的菌核脱落到土壤中度过不良环境后,条件适宜时再萌发进行初侵染。

3.3 病残体带菌 留在田间病残体上的病原菌以菌核形式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释放出子囊孢子进行侵染,或直接萌发产生菌丝进行侵染。

3.4 气流传播 子囊孢子随气流在田间传播。

3.5 农事操作传播 菜农在积累有大量病原菌的田块进行农事操作后,没有对鞋子、衣服或农具进行消毒,直接到其他无病原菌或病原菌少的田块,这样就把病原菌带到别的田块,形成交叉感染。田间种植密度过大,植株生长过旺,使得植株间容易接触摩擦而造成伤口,增加病原菌的侵染机会。

3.6 雨水和灌溉水传播 土壤中的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囊孢子借助雨水飞溅或者随灌溉水在田间进行传播。

4 发病条件

4.1 温度 黄瓜菌核病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左右,子囊孢子萌发的适温为5~10℃,温度在15~20℃时有利于菌丝的萌发、生长、侵入及子囊盘的产生。该病害在0~35℃时均能发生,高于30℃时,病原菌难以侵入寄主组织,发病程度急剧下降,高于35℃时不能发生。

4.2 湿度 黄瓜菌核病的发生对水分要求较高。当田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开始发病,低于80%不能发病,田间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病害严重发生。

5 防治技术

针对黄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可采用温湿度调控法来抑制该病的发生,再辅以药剂防治即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生和蔓延。

5.1 农业防治 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杂草,深翻畦土将菌核埋入土层深处,要深翻至25 cm以上,然后灌水并覆盖地膜,经高温水泡,使菌核失去萌发能力。在夏季可以对温室进行高温闷棚,或灌水浸泡1个月,也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菌核基数。实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如水旱轮作也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减轻下茬作物的受害程度。

5.2 物理防治 播种前用10%~15%的盐水或硫酸铵水溶液漂洗种子2~3次,可淘汰出菌核,再用55℃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然后催芽播种,可有效降低种子带菌率。采用阻隔紫外线棚膜也可抑制子囊盘和子囊孢子的产生。

5.3 生态防治 利用温湿度调控法来抑制菌核萌发。上午以闷棚升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来降低结露时间,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31℃、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可减少发病。浇水要选择晴天中午,防止灌水过量,土壤湿度过大时可延长灌水间隔期。

5.4 药剂防治

1)茎部涂药。当菌核病菌感染茎部时可以用小刀将白色菌丝和腐烂组织刮掉,露出新组织,然后用多菌灵原药或扑海因原药直接涂抹,当天便可以控制病情发展,第二天便可治愈,只要病斑未绕茎1周,用此法就可治好。

2)熏药或喷药。感染黄瓜菌核病的田块,应及时清除中心病株,并进行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棚,每亩每次用药250 g,熏10小时以上,第2天通风半小时后方可进棚;隔8~10天熏1次。也可用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施植株茎基部老叶和地面,能有效防止初侵染。黄瓜生产中后期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喷雾,隔1天喷施1次。也可用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农利灵)1 0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4天喷1次,连续喷2~3次。还可用50%百·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50%多·腐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药剂喷施部位主要是瓜条顶部残花以及茎部、叶片和叶柄。

张亚媛,周珊,南璐,陕西省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726000。

2014-03-24

猜你喜欢

子囊孢子菌核菌核病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冬虫夏草菌室内侵染蝙蝠蛾幼虫的代谢分析
冬虫夏草菌室内侵染蝙蝠蛾幼虫分析
菩提树黑痣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病害发生规律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