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鄯善县红柳滩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4-03-03李斌金世莲薛巨成

新疆有色金属 2014年6期
关键词:北西矿床成矿

李斌 金世莲 薛巨成

(①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昌吉831100②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南京210000③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昌吉831100)

新疆鄯善县红柳滩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李斌①金世莲②薛巨成③

(①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昌吉831100②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南京210000③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昌吉831100)

区域褶皱构造发育,太古界中的褶皱具线形倒转、短轴、开阔不对称特征;元古界则以线状紧闭褶皱为特征,轴向近北西向,多被断裂或侵入岩所破坏。对详查区影响较大的为伊尔托古什布拉克复式背斜。区域上褶皱对成矿的影响是明显的,褶皱的核部和翼部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区内断裂较发育,主要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近东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形成较早,且具多期活动特点,对金矿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北东、北西向断裂多为平移走滑性质,规模不大,形成较晚。区域上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及其交汇处是成矿有利部位。其导矿控矿作用明显。

矿体成因红柳滩金矿

前言

矿区通过开展1∶2 000地质图修测等地质工作,开展地表调查、探槽,坑探等山地工程调查和深部钻探工程,对浅部矿(化)体进行揭露和追索,初步控制浅部矿(化)的规模和产状,揭露、验证深部变化情况,基本查明了矿区地质、构造、岩性、矿产分布及地球物理基本特征;基本查明了矿区内地表及浅部主要矿体的分布、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等特征;基本查明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该矿赋存于强蚀变的石英砂岩中,受构造控制较明显。矿区共圈出3个金矿体,其中,L1为主矿体,ML1、ML2为盲矿体。为受构造控制且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破碎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矿床。通过估算,共获得332+333+334矿石量1186085.94 t,金金属量5279.83kg,平均品位4.45×10-6。其中,(332)矿石量156382.07t,金金属量520.45kg,平均品位3.32× 10-6;(333)矿石量1 027 794.06 t,金金属量4 754.41 kg,平均品位4.62×10-6;(334)矿石量1909.81t,金金属量4.97 kg,平均品位2.60×10-6。

1 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塔里木盆地北缘活动带南天山晚古生代陆缘盆地。南部以辛格尔断裂为界,与塔里木古陆块之库鲁克塔格早古生代前陆盆地接壤,北以乌勇布拉克大断裂为界与伊犁微板块毗连。

早石炭世末由于地壳运动,使测区地层产生一系列断裂、褶皱和韧性剪切带,并伴有华力西期岩浆侵入,为本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条件。

1.1 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南天山-库鲁克塔格分区。区内主要出露青白口系、志留系及第四系地层。主要地层特征简述如下∶

青白口系塞钠尔塔格组(Qbs):主要为一套灰色、灰白色石英砂岩夹细砾岩。分布于区域图幅的中部偏南,与青白口系北塞钠尔塔格组一段(Qbbs1)为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地层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倾向北北西、北北东。该套地层为主要的含金矿化地层。

中下志留统叉口组一段(S1-2c1):主要为一套灰绿色片理化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砾岩。主工分布于区域图幅的北部及北东部。北东部地层与青白口系北塞钠尔塔格组一段(Qbbs1)呈断层接触及整合接触。地层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区域图幅的北东部、中部及南部,主要为全新统沼泽堆积、冲出及洪积的砂土、砂砾石、细砂土及淤泥盐碱土等。

1.2 区域构造

区域褶皱构造发育,太古界中的褶皱具线形倒转、短轴、开阔不对称特征;元古界则以线状紧闭褶皱为特征,轴向近北西向,多被断裂或侵入岩所破坏。对详查区影响较大的为伊尔托古什布拉克复式背斜。区域上褶皱对成矿的影响是明显的,褶皱的核部和翼部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区内断裂较发育,主要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3组。近东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形成较早,且具多期活动特点,对金矿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北东、北西向断裂多为平移走滑性质,规模不大,形成较晚。区域上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及其交汇处是成矿有利部位。其导矿控矿作用明显。

1.3 区域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颇为频繁,地槽区比地台区更为发育,既有岩浆侵入,亦有火山喷发,多属于中酸性。岩浆活动最盛时期为上古生代海西期,其次则为下古生代加里东期。岩浆侵入和喷溢通常是沿东西向深大断裂进行,故在平面上见岩体的分布均呈东西向的带状出露,受到断裂构造的控制。

岩脉则见有基性岩脉、闪长岩脉、石英脉及花岗岩脉等等。岩脉多沿着近东西向的断裂及岩体中南北部的节理分布。

1.4 区域变质作用

区内变质岩较发育,其变质作用主要有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

区域变质:本区地层全由各种变质岩组成。岩石种类有:片麻岩、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和千枚岩、板岩等。由于受到各期侵入岩的改造,大部分岩石在原有的基础上变质作用加深,部分地区发生强烈的混合岩化或角闪岩化。

接触变质:由于加里东期和华力西中期岩浆的侵入,使围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

动力变质:在大断裂带表现显著,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有糜棱岩和碎裂岩。

1.5 区域矿产

本区发现有铁、铅、金、水晶、石英岩、白云岩、盐等矿种。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和第四系。

(1)青白口系塞钠尔塔格组(Qbs)

在矿区出露岩性主要为一套灰色、灰白色石英砂岩。地层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倾向北北东。总体产状20°~45°∠70°~72°。该套地层为主要的含金地层。

石英砂岩,灰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片理发育,在工作区北部大面积出露。

(2)第四系

大面积分布于工作区南部,主要为碎石、砾石和砂。

2.2 构造

矿区断层较发育,多为小规模的脆性和脆韧性走滑断层,其空间展布形式有近东西向-北西向断层F1。

其中,F1为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总体产状为5°~ 45°∠70°,在矿区内延长约1 200 m,在中部形成破碎带。

沿断裂破碎带常见有石英脉充填,硅化、褐铁矿化强烈。

2.3 岩浆岩

测区内岩浆岩较发育,主要为中酸性岩浆。灰白色中细粒斜长花岗岩(γο)位于矿区的北部大部分地区,灰白色中细粒花岗闪长岩(ηγ)分布于勘查区的中部大部分地区,正长花岗岩(ξγ)大多以细脉状分布于矿区的北部。此外另有小规模的石英细脉出露。脉岩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是产于矿体附近正长花岗岩脉和石英细脉。

岩浆侵入作用及其后期热液活动,即为本区的成矿提供部分物质来源,也为含矿岩层中成矿物质组分的活动,迁移和富集成矿提供部分热源和热液。

3 矿床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发现1条主矿体(L1)和2条盲矿体(ML1)和(ML2)。

(1)L1号金矿体

产于工作区北部F1断层的东南端的破碎蚀变带中,出露于35~52线间,矿体总体呈北东向脉状分布,呈向北东凸起的弧形展布(凸起端为10线附近)。出露长度940 m,控制长度900 m,单工程最大厚度4.52 m,最小厚度0.30 m,平均厚度1.55 m,厚度变化系数50.97%,属厚度变化稳定矿体。单工程水平厚度0.41~6.21 m,平均1.79 m。控制最大斜深543 m,控制最小斜深103 m,控制平均斜深293 m。

矿体倾角平均61°,倾向20°(17线~10线)-40°(10线~44线)。总体表现为陡倾斜矿体。

矿体单工程平均品位0.55×10-6~22.55×10-6,平均4.45×10-6,品位变化系数15.31,属品位变化均匀型。

由此可知,该矿体属厚度变化稳定矿体,向深部厚度总体变厚,总体呈脉状体,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属中等。矿体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属均匀型。

(2)ML1、ML1号金矿体(盲矿体)

ML1金矿体为ZK9-1深部工程见矿,见矿位置为211.97~213.49 m。真厚度为0.83 m,水平厚度0.90 m。平均品位2.60×10-6。

ML2金矿体为ZK0-2和ZK0-3深部工程见矿,见矿位置分别为198.02~199.14 m和312.85~314.97 m。真厚度0.96~1.42 m,平均真厚度1.28 m,水平厚度1.11~1.50 m。平均品位4.61×10-6。

3.2 矿石质量

矿石矿物成分:矿区查明的矿物共计25种,其中金属矿物有13种,脉石矿物有12种。矿物组合显示中-低温的组合特征。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等,次为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等,少量可见辉铜矿、方铅矿、蓝铜矿、磁黄铁矿、铜蓝、孔雀石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等,次为绢云母、绿泥石、铁白云石、石膏、方解石、黄钾铁矾等,少量见电气石、重晶石、磷灰石等。

主要矿物特征: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呈他形,多见于多金属硫化物脉型金矿石中。形态以粒状为主。次为片状、树枝状、粒度较细,粒径0.001~0.032 mm。金矿物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主要有Ag、Co、Cu、Mo、Cd、Ni、S、Zn、Fe、Sb等,金赋存形式以包裹金为主,部分次生金,少量粒间金,局部可见到裂隙金。黄铁矿:浅黄色、黄色,金属光泽,常见晶形为立方体及不规则棱角状、粒状,以自形-半自形单晶为主,它形晶次之,粒径为0.05~0.3mm。常呈星散状、浸染状及细脉状不均匀分布于破碎蚀变岩及其裂隙中,一般含量1%~3%,最高可达5%,常于毒砂共生,与金的关系密切,是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

矿石结构类型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共结边结构、半自形粒状-叶片状结构、镶边结构、交叉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假象结构。

矿石构造类型有:细脉浸染状构造、细脉-网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犬齿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团块状构造、蜂窝状构造、皮壳状构造。

矿石类型可划分为2种:含金石英脉型、含金破碎蚀变岩型。

3.3 围岩蚀变特征

矿区围岩蚀变作用较发育,主要是成矿热液引起近矿蚀变,基本类型有硅化、黄铁矿、黄铜矿化、碳酸盐化和褪色现象。

蚀变作用分带性较明显,大体可分两带∶即与矿体、矿化体紧密相伴的强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碳酸盐化所组成的内带,带宽数米-数十米。向两侧,蚀变强度渐弱,组成弱硅化、碳酸盐化为主的外带,硫化物含量明显减少,围岩颜色变浅。

4 成因分析及成矿远景评价

4.1 成因初步分析

金矿体赋存于强蚀变的石英砂岩中,受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主要表现有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这些蚀变绝大部分是构造-岩浆活动作用时叠加形成。因此该矿床类型应为受构造控制且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破碎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矿床。

4.2 成矿远景初步评价

矿区具有形成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较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表现在:⑴具备形成该类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⑵矿床受青白口系塞钠尔塔格组控制较明显。⑶矿床受北西向F1号断裂破碎带控制十分明显,沿断裂破碎带常见有石英脉充填,硅化、褐铁矿化强烈。

目前,该矿已发现1条主矿体(L1)和2条盲矿体(ML1)和(ML2),规模较大、品位较高,资源量规模已达中型金矿床,且向深部矿体变厚趋势明显,品位变高趋势显著,且该矿体地表及深部局部地段工程控制程度较低,地表向2端、深部向下均未见矿体边界(未见不见矿工程),因此,显示出极好的成矿远景。建议投入更多的工作量,进行深部及外围评价工作,以期发现新的、规模更大的金矿体,扩大矿床远景。

考虑到该矿外部建设条件有一定基础,开采及选冶技术条件可行,开采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在本次勘查评价工作基础上,建议矿方开展进一步的找矿评价工作,并申办采矿证并实施开发利用。同时,建议矿方对该矿继续进行深部评价工作及对外围进行找矿工作,以期扩大矿床远景规模,为矿山可持续性开发提供后备矿源基地。

5 结论

矿区具有形成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较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表现在:⑴具备形成该类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⑵矿床受青白口系塞钠尔塔格组控制较明显。⑶矿床受北西向F1号断裂破碎带控制十分明显,沿断裂破碎带常见有石英脉充填,硅化、褐铁矿化强烈。

[1]袁见齐,等.矿床学.地质出版社,1979.

[2]西安地质学院,郑州地质学校.矿床学(上册),地质出版社,1979.

[3]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新疆鄯善县红柳滩金矿详查报告,2013,3.

收稿:2014-01-26

猜你喜欢

北西矿床成矿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新疆寨北山铜矿成矿新认识及找矿预测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锂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与北沙牛杂交效果研究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