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槽启动后期的管理
2014-03-03张保社
张保社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可可托海836300)
铝电解槽启动后期的管理
张保社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可可托海836300)
铝电解槽在确保大修材料质量的前提下,电解槽经过启动初期的高槽温、高槽电压、高分子比、高电解质水平逐步走向正常生产,在启动后,电解槽将产生一系列重要变化,各项技术条件缓慢地向正常生产指标靠近,在此期间,保持合适的技术条件,建立稳定规整的槽膛,将有效延长电解槽的寿命,在正常生产周期内电解槽的运行将达到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这期间管理的好坏,将对电解槽的整个生产周期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电解槽启动后期电解质铝水平槽电压效应系数槽膛内形
铝电解槽的生产周期一般在1 500天左右。如果在对电解槽进行大修时,确保了大修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在生产管理中尤其是在启动后的前3个月,保持合适的技术条件,建立稳定规整的槽膛,将有效延长电解槽的寿命。在生产周期内电解槽的运行将达到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电解槽经过启动初期的高槽温、高槽电压、高分子比、高电解质水平逐步走向正常生产。在生产周期内,要经过一定的过渡时期,称为非正常期,这期间的管理,直接关系到电解槽能否顺利进入正常生产,对电解槽使用寿命也产生巨大影响。铝电解槽在经过人工效应启动后,1到3个月时间内,电解槽各项指标日趋正常,槽体材料逐渐吸热升温,槽膛逐渐形成一段时间。在熄灭人工效应后到一次出铝,这段时间称为启动初期,而后电解槽就进入启动后期,启动后期电解槽将产生一系列重要变化,各项技术条件缓慢第向正常生产指标靠近,在电解槽四周逐渐形成槽帮结壳,这期间管理的好坏,将对电解槽的整个生产周期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1 启动后期电解槽技术条件的管理
在启动后期,电解槽的主要技术条件包括电解质成分、电解质水平、铝水平、槽工作电压、效应系数等,对这些技术条件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1.1 电解质成分
在启动后期对电解质分子比要求较高,其一是满足电解槽能够以高分子比结晶形成坚固的槽帮,形成规整的槽膛,其二在新启动的电解槽中,阴极内衬材料会以较快的速度吸收氟化钠,为了保证满足内衬对钠的吸收,分子比在的第一个月应保持在2.8以上,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阴极碳素材料对钠盐的吸收逐渐达到饱和,槽膛逐渐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电解质的分子比应逐渐降低,在第3月左右降到2.6左右。钙离子、镁离子可以在阴极炭块表面形成电化学屏障,可以起到防止钠大量析出的作用,减少了高分子比对阴极炭块的不良影响,同时,氟化钙和氟化镁具有加速γ-Al2O3向α-Al2O3功能,α-Al2O3可以起到使槽膛更加坚固的作用,在启动后期,应根据电解槽内装入的原料的量及灌入电解质质量进行估算,确定加入氟化镁、氟化钙的量来调整,使他们的含量保持在总质量的3%~5%。
1.2 电解质水平
在启动初期,槽膛还处于生成形成期,砌槽材料还在大量吸热,槽体散热量大,因此要求保持较高的电解质水平来储蓄较多的热量,同时也可以保证电解质体系的热稳定性,一般可保持在27~30 cm,但随着电解槽运行时间延续,不断进行阳极更换,部分阳极消耗到正常换极周期,高度在18 cm左右,为了保证电解质不超过阳极表面,避免出现阳极钢爪浸入电解质发生钢爪熔化,发生阳极钢爪报废,原铝质量下降。在电解槽中,极距一般保持在4 cm左右,加上阳极高度,电解质水平一般要求保持在23 cm左右,基本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在启动初期,电解质高度主要通过控制槽电压和添加冰晶石来实现,要经常测量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不足时应及时加入冰晶石,在换极时加入适量冰晶石为首选方法,在条件允许时也可适量调整其他电解槽电解液。
1.3 铝水平
随着电解槽温度逐步降低,槽膛逐渐形成,槽膛逐渐变小,对铝液形成镜面收缩,铝液不断产出,铝液高度逐渐上升,应每天进行铝水平测量,铝水平控制在18 cm左右,第一次出铝时间不能作硬性要求,应根据铝液实际高度来确定,首次出铝的铝水平不能低于17cm,应严格控制出铝量,每次出铝应少于周期内的产出量。
1.4 槽电压
在电解槽启动的第1个月,尤其是前半月,槽膛还未形成,阴极内衬处于吸热阶段,边部槽帮未完全长成,散热量大,电解槽热量损失较多,因此应保持较高电压来补充热量损失。在前半月槽电压下降应慎重,应建立严格的电压管理制度,密切配合槽温与电解质水平来进行电压调整。
1.5 效应系数
在启动初期,由于槽体散热快,电解质分子比保持较高,虽然采取保持较高槽电压来补充热量,但在槽底仍然可能出现过冷现象,导致电解质在槽底析出,形成槽底结壳,造成槽膛畸形。因此在启动后期应增加效应系数一般应高出正常期间0.5次/d,通过效应来产生高热来保持炉底温度,同时使槽底沉淀及时熔化从而保持槽底干净。
2 槽膛内型
电解槽进入生产正常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在电解槽中,由侧部炭块内壁和底部炭块表面形成的空间,称为槽膛。在电解过程中,侧部炭块内壁上沉结着一层由刚玉(α-Al2O3和冰晶石组成的结壳,它分布在阳极周围,形成一椭圆环。由这一圈结壳所规定的槽膛形状,工业上称为“槽膛内型”。这层椭圆形的结壳,是电和热的不良导体,能够阻止电流从侧壁通过,减少电解槽的热损失,同时,保护阳极四周的槽底。它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将槽底铝液挤到槽膛中央,使铝液镜面收缩,有利于提高电流效率。
为了使建立起来的炉膛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电解槽启动后期的管理中应注意:⑴启动的第1个月必须采用高分子比的电解质成分来保证炉膛的稳定性,电解质成分结晶形成的热稳定性、熔点较高,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槽温波动而炉膛熔化破坏槽膛内型;⑵控制好电解质温度的下降速度,避免槽膛结晶过快或过慢形成,形成畸形炉膛或长时间不能建立,影响正常的生产技术条件的保持,降低电解槽的使用寿命。一般在启动后的前3天,要求槽温下降快些,使其尽快在槽四周内壁结晶一层薄的电解质槽帮来保护阴极内衬,之后槽温下降的速度放慢,利用较长时间平稳的降低温度使结晶晶格完善,生成的槽膛结实坚固。
在槽膛的形成过程中,除了控制好各项技术条件外,还应利用换阳极时检查槽膛的形成情况,进行调整。
[1]邱竹贤,沈时英,蔡祺风.铝电解.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2]田应甫.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生成实践.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收稿: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