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型步伐

2014-03-03张永妮杜卫东

现代农机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民职业培训

张永妮 杜卫东

我国的农业、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态化已成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从事这些事业的主体就是农民,只有从事这些工作的主体农民学会并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因此,如何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培育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摆在农业人面前刻不容缓的工作。

1 传统农民与职业农民对比

职业农民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下面就其与传统农民的各自定义和特点进行简单对比分析。

1.1 定义

传统农民,是在中国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尚未突破,至今仍从事传统农业,或已从事非农产业,但分业不充分,尚未在城市安居乐业的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主要追求是维持生计,从事的职业多样化,而且对所从事的职业不求精、深及利益的最大化,只要有报酬即可。

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来说的,是传统农民不断分化的结果。主要指在农村中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独立产业,掌握农业专业技能,拥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和创业潜力,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获取最大化利润报酬,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理性经济人,其主体有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专业合作社领头人或主力成员,以及农民植保员、经纪人、农机大户、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各类生产经营方面的技能服务型人才。在我国培训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和“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新农村中一项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1.2 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

“是否自愿选择农业作为职业,是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最大区别。”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大多源自“无奈的世袭”,强调的是一种等级秩序;而职业农民是经济学上的理性人。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而新型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后继有人。稳定性是农业特点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以区别于对农业的短期行为。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2 培育职业农民的好处

职业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可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大力培育职业农民,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推动新农村建设

农村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建设新农村就是建设自己的家园,与他们有着最密切、最现实、最直接的利害关系。职业农民熟悉农村、业务专、技能强、带动性广,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为新农村建设推波助澜。

2.2 加快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职业农民是种植、养殖能手,掌握着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市场信息灵通,发展理念先进,分散在农村的各个角落,发挥着技术堡垒的作用。他们带动群众采用先进技术,组织群众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品质,为农业产业规模化、精品化奠定了基础。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先进的实用技术装备得到了快速推广、普及和传播,职业农民充分发挥了农业实用技术装备推广传递者和实践者的作用。

2.3 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就是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短,比较效益低。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形势下,通过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提升素质,获得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收益,实现自身价值,增加收入。

2.4 促进土地大规模流转

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年轻劳动力严重缺乏。而剩余的劳动力对农业效益要求低,经营的土地产出率低,这与职业农民经营的土地效益形成鲜明对比。差距的存在诱惑着他们自愿将土地转租给职业农民,以实现土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无形中促进了土地的规模流转,加速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培育职业农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陕西省岐山县从2003年开始实施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工程,现已整整历时10年。10年持之以恒的培训,为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实用人才支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政策制度不完善,虽然国家近两年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但扶持政策很不均衡,不同生产环节的政策待遇有差别;二是农民整体综合素质偏低,小农意识仍存,整体存在年龄高、文化素质低、科技素质低的“一高两低”现象,“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缺乏价格意识、竞争意识、广告意识及创新意识,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三是当前的土地流转仍处于不规范和无序状态,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限制了土地规模化扩张,阻碍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影响了职业农民发展的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职业农民培训发展。

3.1 强化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政策

制定相应的发展职业农民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职业农民培训补贴制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扩大扶持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对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对返乡创业从事农业经营的能人,从创业兴业、风险支持、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鼓励职业农民稳步健康发展。

3.2 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引进

把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纳入总体教育规划,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规模,扎实推进,因材施教,确保培训效果。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青年农民进行分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型农民。积极探索和出台吸引农村以外人才从事农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工商企业人士等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办现代农业合作社或企业,吸引和培养有兴趣的城市青年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3.3 健全农民职业技术资格准入制度

要在农村逐步全面推行农民职业技术资格等级认定制度,建立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根据认定的等级制定相应的资金优惠奖励措施,对取得技术资格证书的农民,应优先安排项目和资金扶持等。引导鼓励高素质的农民向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平稳过渡,确保从业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

3.4 探索适用高效的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培训手段和培训方法,强化对农民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的规范培训。培训模式可采用学校+示范园区、学校+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现场推广(或田间课堂)和网络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手段可采用传统课堂讲解、现场讲授、多媒体教学、示范户传授等,培训方法可采用集中授课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经验交流与现场观摩相结合、座谈讨论与岗位竞赛相结合等,从根本上提高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率。

3.5 推进土地规模流转

土地流转是发展职业农民的条件,必须从源头上解决好规模化用地问题。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为职业农民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职业农民顺利发展产业。

猜你喜欢

农民职业培训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