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羊及其陶湖杂交一代若干经济性状的比较研究

2014-03-02王庆增吕晓阳殷金凤谢丹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赛特湖羊公羊

陈 玲,王庆增,吕晓阳,苏 锐,殷金凤,谢丹阳,孙 炜,周 洪,孙 伟

(1.苏州市畜牧兽医站,江苏 215200;2.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225009;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林牧渔业局)

湖羊及其陶湖杂交一代若干经济性状的比较研究

陈 玲1,2▲,王庆增2▲,吕晓阳2,苏 锐2,殷金凤2,谢丹阳2,孙 炜1,周 洪3,孙 伟2

(1.苏州市畜牧兽医站,江苏 215200;2.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225009;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林牧渔业局)

进行湖羊及陶湖杂交一代的部分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以及肉质性能的比较研究,旨在为湖羊品种的杂交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选择相同季节出生的湖羊以及陶湖杂交一代,在初生、2月龄、4月龄、6月龄和8月龄进行体重和体尺测量,对不同性别不同阶段间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比较,并对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结果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陶湖杂交一代的体重、体长以及胸围均比湖羊有所提高,体重提高率公母羊分别为9.97%、4.36%,体长分别为2.92%、3.37%,胸围分别为7.09%、7.08%;但陶湖杂交一代的产羔率、产活率比湖羊有所降低,分别降低48.0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说明利用陶赛特羊可以明显提高湖羊的产肉性能以及产肉潜力,但在饲养管理上要求比湖羊高。该结果可为湖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湖羊;陶湖杂交一代;生长发育;肉质性能

湖羊是我国特有的绵羊品种,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白色羔皮品种和多羔绵羊品种。具有繁殖力高、四季发情、性成熟早、早期生长快、耐湿热、耐粗饲、宜舍饲等优良性状,但也存在肉质较肥,产肉率不高的缺陷。

本研究通过湖羊与陶湖杂交一代不同阶段生长发育指标、产活率以及屠宰测定和肉质性能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国内外不同绵羊品种生长特性的差异,为湖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可借鉴的遗传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方法

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以饲养在苏州种羊场的湖羊和陶湖杂交一代(湖羊为母本,陶赛特羊为父本)为试验素材。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圈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执行正常的免疫程序,实施规范的饲养管理。分别于初生、2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测定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并记录整理。试验羊只数:湖羊42只(23只公羊,19只母羊)、陶湖杂交一代羊14只(9只公羊,5只母羊)。

屠宰测定以及肉质测定:在陶湖杂一代中选择出生日期接近、健康无病的羔羊作为试验组,湖羊为对照组,共同开展育肥试验。在育肥羔羊7月龄时,在每个组合中随机挑选2公1母羔羊进行屠宰测定。羔羊屠宰前24 h禁食,宰前2 h停水。测定宰前活重、剥皮后胴体重、净肉率、骨重、眼肌面积、GR值。右侧胴体分成肩胛肉、肋肉、腰肉、腹下肉、后腿肉5大块,剔骨并进行肉质测定。

1.2 统计分析方法

1)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湖羊和陶湖F10~8月龄体重及体尺测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不同性别间进行多重比较(LSD法)。同一阶段不同性别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运用EXCEL软件对湖羊以及陶湖F1的体重和体尺的增长趋势作图、分析。

3)对湖羊和陶湖F1不同阶段的活羔率进行卡方独立性检验。

1.3 试验羊的饲养管理

苏州地区雨量充沛。场内种植黑麦草、杂交狼尾草以及白三叶。鲜青草搭配青干草、青贮料混合饲喂,每日4次投料,早晨一次精料投喂。1只湖羊每天消耗鲜草7~8 kg,青干草3~4 kg,玉米青贮料4~5 kg,精料消耗每天每只羊约0.25 kg(根据体型大小适量增减)。公母羊分圈饲养,

保持圈内清洁卫生。圈舍内配有自动饮水器设施,羊只 自由饮水。表1为苏州种羊场的精料配方。

表1 苏州种羊场精料配方及营养成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羊(母本)、陶湖F1体重及体尺测量结果

2.1.1 湖羊与陶湖一代体重比较 从表2可看出,相同性别间陶湖F1体重始终比湖羊大,但从初生至6月龄差异并不显著(P>0.05),8月龄时陶湖一代公羊与湖羊公羊差异显著(P<0.05),陶湖一代母羊与湖羊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无论陶湖杂交一代还是纯种湖羊,公羊始终比母羊重,且随月龄的增大差异加大,6月龄后公母羊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且湖羊和陶湖杂交一代在体重增长速度上,各个阶段体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

表2 湖羊与陶湖一代体重比较kg

2.1.2 湖羊与陶湖一代体长比较 从表3可看出,初生时陶湖杂交一代与湖羊体长相近,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从6月龄开始,陶湖F1生长较湖羊快。陶湖F14~6月龄时生长较为缓慢,湖羊母羊在6~8月龄时生长较为缓慢,在其他各阶段间体长增长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表3 湖羊与陶湖一代体长比较cm

2.1.3 湖羊与陶湖一代体高比较 从表4可见,在体高上,陶湖F1比湖羊矮小,初生时没有明显的差别,出生后湖羊体长增长较快,6月龄时已比陶湖杂交一代高出3 cm,在α=0.05水平上,6月龄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初生至4月龄,同种性别间湖羊与陶湖F1体高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陶湖F1母羊在4~6月龄间体高增长较慢,没有显著增长;湖羊在各个阶段呈现极显著的增长趋势。

表4 湖羊与陶湖一代体高比较cm

2.1.4 湖羊与陶湖一代胸围比较 陶湖杂交一代从体型外貌上看较矮较胖,具有陶赛特羊部分性状。从表5可见,陶湖一代从出生后胸围始终大于湖羊,8月龄时公羊平均大5.15 cm,母羊平均大5.01 cm,差异显著(P<0.05)。陶湖杂交一代母羊和湖羊母羊胸围均在4~6月份增长较慢,陶湖杂交一代公羊在6~8月龄增长也较慢。

表5 湖羊与陶湖一代胸围比较cm

2.2 湖羊及陶湖F1生长发育趋势

从图1看出,湖羊及陶湖F1均在初生至2月龄时生长最快,8月龄后体重仍为增长趋势,但陶湖F1比湖羊高,公羊又比母羊高。

图1 湖羊与陶湖F1体重增长趋势

从图2看出,湖羊与陶湖F1体长生长发育指标在初生至2月龄增长最快;6~8月龄趋于平缓,增长不明显。陶湖F1与湖羊体长差异不明显,有部分的重叠区域。湖羊在8月龄已基本达到体成熟,体长体高等指标不再明显增加。

图2 湖羊与陶湖F1体长增长趋势

从图3看出,体高指标湖羊比陶湖F1高;湖羊公母羊间差异不大,但陶湖F1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图3 湖羊与陶湖F1体高增长趋势

从图4看出,陶湖F1的胸围大于湖羊,0~2月龄增长明显,6~8月龄趋于平缓,增长不明显。

图4 湖羊与陶湖F1胸围增加趋势

2.3 湖羊与陶湖F1活羔率的差异分析

从表6卡方检验值χ2=0.174<3.84可以得出,湖羊与陶湖F1初生羔羊死亡数间无显著差异。同样,2月龄、6月龄时死亡率湖羊与陶湖F1也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得出杂交对湖羊的死亡率无影响,陶湖杂一代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湖羊基本接近。

表6 湖羊杂交后活羔率的差异

2.4 羔羊屠宰测定以及肉质测定结果分析

2.4.1 屠宰性能 表7结果表明,陶湖杂交一代产肉力比湖羊有所提高,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骨肉比、眼肌面积分别比湖羊提高19.2%、29.15%、7.95%、18.03%、8.75%、31.9%、32.74%。

表7 湖羊与陶湖F1屠宰测定结果

2.4.2 肉品质 从表8可看出,陶湖杂交一代的pH值、肉色、失水率与湖羊差异不大,熟肉率比湖羊有所提高。

表8 湖羊与陶湖F1肉质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品种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品种对家畜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陶湖F1是陶赛特羊与湖羊的杂交后代,继承了陶赛特羊的生长发育快、肥育性能高等特点,肉用价值高于湖羊。

3.2 饲养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喂养家畜,可以控制各种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若在家畜生长期的不同阶段改变营养水平,可以制约家畜的体型和生产力,当然这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家畜的生长发育还受遗传因素的制约。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陶湖F1生长发育较湖羊快,日增重比湖羊高15.13 g(公)、4.58 g(母),陶湖F1对营养的需求理论上应大于湖羊。

3.3 性别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湖羊还是陶湖F1,公羔的生长发育均较母羔快,公羔比母羔体尺增长快,体型大,胸宽深,背腰宽展平直,且四肢粗壮。本试验在8月龄时陶湖F1母羊体重比公羊轻17.71%,湖羊母羊比公羊轻13.13%,公羊的骨骼比母羊粗厚,较厚的部分是身体发育较早的部分,如头、颈、胫骨等,特别明显。

3.4 羔羊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发育

通过图1~4可粗略看出,不论是湖羊还是陶湖杂交一代,初生至2月龄(哺乳期)生长发育最快,0~8月龄体重一直在增加,6月龄后在体尺指标上增长缓慢,6~8月龄趋于平缓。说明湖羊在8月龄已经接近体成熟。

3.5 杂交对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

姚海儒[1]在陶赛特羊改良本地绵羊F1生长发育指标测定试验中发现,杂一代的初生重、4月龄重和6月龄重均高于当地品种。杜泊羊与湖羊、小尾寒羊杂交时,在同等饲养条件下杂交优势明显,F1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湖羊和小尾寒羊,5月龄体尺也显著高于湖羊和小尾寒羊,F1羊充分遗传了杜泊羊增长速度快、产肉率高的优点[2]。本试验陶湖F1生长发育指标除体高比湖羊低外,体重及其他体尺指标均高于湖羊,而且羔羊在哺乳期增长速度较快。陶湖F1日增重比湖羊提高19.1%,差异显著(P<0. 05),说明湖羊与陶赛特羊杂交后杂种优势明显。

3.6 杂交对湖羊产肉力和肉质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在产肉性能上,陶湖F1继承了部分父本的优良基因,产肉力较湖羊好,胴体产肉率比湖羊高6.24个百分点,在羊肉品质上与湖羊差异不大,但熟肉率比湖羊高6.78个百分点。总体来讲,湖羊与陶赛特羊杂交提高了杂交F1羊的产肉力和羊肉品质。在萨福克羊(黑、白)、特克塞尔羊、陶赛特羊与寒×滩杂交羊的屠宰测定上,杂种羊体重和产肉量、屠宰率也均明显提高。黑萨寒滩杂种羊、特寒滩杂种羊、陶寒滩杂种羊、白萨寒滩杂种羊胴体重分别比滩羊重11.60、9.43、9.38和9.29 kg;黑萨寒滩杂种羊净肉率41.28%,陶寒滩杂种羊净肉率40.62%,白萨寒滩杂种羊净肉率43.41%,特寒滩杂种羊净肉率39.53%,滩羊净肉率33.89%,4个类型杂种肉羊均大于滩羊[3]。从杜泊羊、特克塞尔羊与小尾寒羊杂一代的屠宰测定结果得知,杂交一代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均优于小尾寒羊,具有父本体长、背宽、腿粗的肉用性能特点[4]。可见良种肉羊杂交效果明显,不但能大大提高生产速度,而且产肉性能良好,有利于提高养羊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利用。

4 结论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陶赛特羊与湖羊杂交所得的杂交一代生长发育快,体型粗矮,具有肉用羊品种特性。肉质性能良好,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本研究为湖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可借鉴的遗传学资料。

[1]姚海儒,王春景,韩存魁.陶赛特与本地改良绵羊F1生长发育指标测定[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6):14-15.

[2]徐小波,王公金,于建宁,等.湖羊、小尾寒羊与肉用杜泊羊杂交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49-50.

[3]张建勋,刘志英,朱爽,等.不同肉用羊品种杂交组合肉用性能的测定[J].养殖技术顾问,2008(8):50-51.

[4]王德芹,王金文,张果平,等.不同杂交组合肉羊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性状测定[J].山东农业科学,2005(6):53-54.

S826.2

A

2095-3887(2014)04-0019-04

10.3969/j.issn.2095-3887.2014.04.005

2014-05-23

科技部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BE201233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CXLX13-919);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BM2012308);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12GA69003)

陈玲,女,兽医师,学士,在读农业推广研究生。

孙伟,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羊品种资源与分子标记育种的研究。

▲表示并列第一作者。

猜你喜欢

赛特湖羊公羊
榆林湖羊养殖技术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研究发现湖羊产羔数存在近交衰退
从啤酒酿造业走出的统计学家
——戈赛特
冰岛公羊育种要“看脸”
黄金失窃案
赛特斯SDN经验谈
公羊触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