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LL教材评估标准分析及对我国CALL常态化启示

2014-02-28章朝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式下对CALL教材进行重新评估的必要性,并采用全新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对作者所在大学使用的一套CALL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进行评估。旨在找到目前阻碍CALL教学常态化的关键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CALL教材;评估标准;CALL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07-03

一、重新对CALL教材评估的意义

自2004年国家颁布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即200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来,以《课程要求》为纲要设计并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包括:《21世纪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体验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等等(陈坚林2010)12。并且各个出版社还在陆续出版发行新的教材,这么多教材出现在市场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需要教材使用者在使用前对其进行细致的评估。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材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被大多数人认为就是课本(textbook)。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应用到教学中,人们发现这种认识是非常狭隘的。从最初的幻灯技术、录音技术、电视影音技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技术到目前的网络信息技术,科技的发展为我们设计、理解、评估、选定教材提供了多方位的渠道。

在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环境中,教师在整个课程大纲的设计中处于最终端的位置,只能被动接受学校指定的教材实施教学,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对教材实施评估的工作和教学本身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随着教学不断的深入,我们发现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对教材基于何种语言理论而设计、教材是否普遍适用于不同学习人群、是否为多数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学习机会以及一套教材是否能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输入等这些问题产生各种疑问。尤其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后,教师和学生已经不再单纯地使用纸质教材,而是更多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课堂教学,因此,对教材重新定义、重新评估就显得非常迫切。

二、CALL教材评估标准的确定

Chapelle(2002)把CALL教材评估分为判断性和实证性评估:判断性的评估包括对于软件和教学任务的主观判断;而实证性的评估则要针对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进行考察,即能否为学习者提供真正的语言学习机会。Jamieson(2005)认为CALL教材的评价标准的确定应该在解决三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进行:(1)评价中需引入有关语言及语言学习的专业知识;(2)评价者应该认识到评估结果和评估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3)整个评估过程应该产生稳定的、站得住脚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他们确定了CALL教材评估的六个标准:(1)学习潜能;(2)有意义学习;(3)学习者适应性或参与性;(4)真实性:(5)正面/积极影响;(6)可操作性。

三、对新视野教材进行全面评估研究

H éMARD(2004)在总结Dix et al.(1998),Dumas & Redish(1999)and Shneiderman (1998),Boyle(1997),Preece et al.(1994,2002),Karat(1995)等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使用者为中心(user-centered)的CALL教材评估体系,并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评价方法表。这个表格为我们详细展示了各种教学评估的方法包括调查表、非正式反馈、现场观察、对照表、使用者提前演练、小组讨论等,并对这些评估方法的实效、数据类型以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阐明。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量,我们选取了其中问卷调查表、现场观察、小组讨论三个方法对《新视野》教材进行评估:

问卷调查表及观察讨论分析:

1.来自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1)大多数学生(96%)都使用过计算机网络收发邮件、收看或收听各类信息、下载音频、视频文件),其中78%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对计算机网络非常熟悉;(2)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课堂中使用CALL,80%的学生认为语法练习对巩固语言知识非常重要,而CALL可以帮助进行语法操练;65%的学生认为CALL教材的设计和方法适合他们;75%的学生喜欢网络语言测试的形式。

2.课堂观察。现场观察:观察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环境下语法操练、互动活动、主题活动这三个方面的策略运用。(说明:现场观察前请多媒体管理室的老师在教室隐秘处安放摄像设备进行录象,作者在课后对录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同时委托三个小组对他们的讨论进行录音。由于学校语音实验室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使用,读写教材学习被安排在多媒体大课室进行,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方式,听说教材则是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进行。)以下是观察记录:

现场观察1:学生的语法操练大多在教师对课文语言点进行讲解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翻译练习或完型填空,做法依据教师的备课安排不同而不同;课堂互动环节则是在教师的组织下根据教师的活动设计开展,在我们的观察中,教师设计的活动有组织学生进行猜词竞赛和学习唱歌环节;主题活动方面,教师依据课文主题展开了一场辩论赛,要求学生在辩论中尽量用到课文中的表达形式。

现场观察2:在涉及到基于课本内容的课堂活动方面,学生是否使用超媒体链接来补充语言知识完成课堂的语法操练:由于大班上课,整个教室只有教师一人操作的多媒体设备,学生没有在语法操练中使用超链接的可能。

现场观察3:基于主题交互活动方面(选取新视野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主题:five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是否更加有利于语言学习。教师在设计语法操练和主题活动中使用过网络信息资源并要求学生在主题活动前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课堂互动、语言输入、输出和网络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关系交换意见,展开讨论:学生普遍认为自己能很好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但是有的同学反映校园网网速有些慢;尽管网络资源很丰富,但是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极为有限。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费时费力,查找效率很低,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帮助;大多数学生对超文本链接的使用比较陌生,包括教师本人也很少在课堂中使用。endprint

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教材配备了网络在线学习版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络上交流。网络自主学习应该是这套教材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理论依据。学生反映他们很少在线阅读,多数还是使用课本进行学习,原因是已经习惯看课本做练习这种传统学习方式。学生普遍认为网络版学习并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不如和教师一起在课堂学习,因为这种方式缺乏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真实交流。他们认为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教师布置的主题任务,这种联系是没有必要的。学生非常喜欢网络诊断测试这种方式来学习提高词汇量,这其实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不无关系的:在外语学习环境中,缺乏真实的语境来迁移词汇知识,必须经过阅读和反复的操练在短时间内获得词汇量积累。

至于课堂中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学生认为在呈现教学材料方面非常实用,但其有效性取决于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能够吸引他们。过多过杂的声音、图片、影象等资料的呈现会使他们分散注意力。

四、《新视野》教材评估对CALL常态化启示

运用以上三项评价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用的新视野教材、教法、教学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思考、讨论,为教师重新评价教材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角度。学生们的观点比较如实地反映了我校使用新视野教材的真实状况。可以看出,新视野教材的设计贯彻了《大纲》的精神,是一套基于目前普遍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设计的立体化教材(陈坚林,2005)。但是从学生及教师方面得出的反馈信息看出,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其设计理念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未来CALL常态化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Bax(2006)提出的影响CALL常态化发展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对我们认识目前CALL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找到解决的途径有很大的启发:(1)后勤保障方面,如技术人员因缺乏对学生语言学习认知特点的了解,在教室内摆放计算机位置不科学。这一点在我校的语音实验室很明显,学生的个人电脑摆放前后左右排列,有的教室一列达到10排位置,组织活动时交流很困难;(2)利益各方的认识、知识和能力方面,如前所述的问题出现正是学校管理层、技术人员和教师缺乏沟通造成的;(3)教学大纲与软件和硬件匹配方面,从我校《新视野》教材使用情况来看,配套光盘由于只是纸质教材的翻版,使用价值很低,学生反映他们从来不使用光盘;(4)对教师及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和支持方面。概括起来要使CALL教学实现常态化,必须协调“硬件”、“软件”、“人件”之间的关系,促进技术与外语课程全面整合。

在这里,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灵魂,其教学观的改变对常态化进程起着关键作用。教师不应为教材、教学光盘所左右,不应惧怕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对教材设计中不符合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活动结合多变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加以重新改造、设计。当然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教师提高其自身计算机运用能力、丰富其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学管理部门是否对CALL常态化的趋势和出现的问题有同样的认识。一方面对硬件的投入应该加大,另一方面协调好计算机技术辅助人员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定时对外语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课件设计、课堂教学方面的技术培训,从而构建一个动态、和谐、良性、高效的教学生态(陈坚林,2010),这也是CALL教学常态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结束语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个人计算机(PC)在我国普及率大大提升,为CALL教学的常态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目前在许多地方高校尽管在形式上施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但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距离常态化还有很大的差距。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得到学校对CALL教学的重视,增加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加大对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培训的力度;需要教师自身转变观念,结合课程大纲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教学软件修改、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Andrea Chambers,Stephen Bax.Making Call work:Toward Normalization[J].System,2006.

[2]Dominique Hémard.Enhancing online CALL design:The case for evaluation[J].System,2004.

[3]Jamieson,J.,C.A.Chapelle & S.Preiss(2005).CALL evaluation CALICO Journal 23.1,93╞138.

[4]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5]张红玲.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常态化:问题与对策中国电化教育[J].2010,(10).

基金项目:本文为海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网络与外语课程生态整合环境下基于Moodle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njj278。

作者简介:章朝红(1978.9-),女,江西南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