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散文教学“四法”——理结构·进文本·悟情感·重多元

2014-02-28王文忠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包弟四法散文

王文忠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重庆 巴南区 400054)

散文是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文章。散文包括叙事散文、记人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游散文、状物散文等。散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情感世界,提升学生语言能力,陶冶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审美情趣的极为重要的文本。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一味地解读课文内容,把文质兼美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回顾自己的散文教学,有许多感触和体会,经过自己的尝试和探索,散文教学可从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一、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文脉清晰,梳理文脉是整体把握、理清结构的前提。在散文阅读或教学中,读者或教者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这样做的好处用一句诗来概括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整体把握之后,理清结构就迎刃而解了。散文的结构,它总有一根线串着,这根线就是散文的经脉,抓住了这个线,就抓住了作者安排结构的用意。《小狗包弟》是一篇叙事散文,这篇散文的经脉就是“我与包弟”,顺着这条经脉,其结构是:我与包弟亲密接触—不知如何安排包弟—送走了包弟—送走之后心不安—至今心不安。《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它的经脉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其结构是:不宁静—走出家门排遣—写荷塘月色—喜悦哀愁—不宁静。《囚绿记》也是一篇写景散文,它的经脉是“绿”,其结构是:爱绿—囚绿—放绿。

二、知人论世,巧进文本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论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知人,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对文章读不懂、理解不透的情况,除了他们的阅历、年龄、环境、信念等因素外,还有就是不知晓作者的生活思想和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即论世。论世不知,知人就难了。选入高中教材的课文,名作较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也可以在教学中,教师适时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思想,让学生获取相关信息,易于巧进文本,理解课文。

我在教学《兰亭集序》一文时,学生讨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有学生说:“作者认为,生和死都是一件大事,他认为人生短暂,情随事迁,有点及时行乐的思想。”有学生说:“作者认为不能把生和死等量齐观,虽然人生是短暂的,但是,在有生之年还是应该做些事情,实现人生的价值,不管大或小。”这两个学生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活的时代了解不透,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我顺势补充说:“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放荡不羁,及时行乐,蹉跎一生。他们思想消极,认为‘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尖锐语句,表明了他反对玄佛思想,坚持儒家思想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他的思想有着十分进步的意义。统观全文,作者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而借题发挥,阐明了他的生死观,这是他的旷达性格所使然;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前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因此文中也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

三、细读品读,感悟情感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散文的特征之一。”语言精美,情韵优雅,布局巧妙,内涵丰厚,是散文的一大特质。学习散文必须要在“细”和“品”上下功夫。就学生而言,要细细地品读词语、句子和穿插性材料;要细细地品出文本的情感。就教师而言,教散文必须要在“引”、“导”上下功夫。教师要有课程目标意识、单元目标意识、篇目个体意识;要吃透文本,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走进文本;教师要提炼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享受文本的语言美、画面美、人性美和情趣美;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时间进行情读、品读和悟读。散文的灵魂是情感,其情感表现为:变化性、一致性和含蓄性。鲁迅笔下的《记念刘和珍君》,其情感富有变化:愤怒如火——哀心似海——理性思考。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其情感表达相对较“平”,具有一致性。

四、贵在有我,尊重多元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我”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作品包括具有未定性的文本和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具体化,两者结合统一起来才能算作完整的作品。可见,作品应当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阅历、生活环境、追求信仰、人生价值等的不同,读同一篇文章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名作的理解上产生多样性。我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有学生问:“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不宁静’呢?”我给学生列举了四种解读: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的愤懑,联系朱自清当时的思想背景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有道理的;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文章结尾说‘这令我到底惦记着江南了’;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分子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迷惑;甚至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当然,尊重文本解读的多元性,并不是主张文本解读的随意性,文本解读必须依据文本、立足文本。散文教学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学会用独特的视觉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具有多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曲径通幽处,要引导学生多深思,老师多提问;深奥难懂处,要引导学生苦思冥思,老师多讲解;文质兼美处,要引导学生情读、品读、悟读,老师要管住自己的嘴;情节复杂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求同存异。一言以蔽之,不可一概而论。

猜你喜欢

包弟四法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在忏悔中呼唤良知
——《小狗包弟》中“良知呼唤”的现象学分析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优选雏鸡四法
体育课引“趣”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