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作品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4-02-28杨希
杨希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外国语学院 阿拉伯语系,江苏 南京 210089)
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越来越频繁的交流,阿拉伯语的学习日渐成为热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文化的差异逐渐凸显。外语教学任务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也能进行交际的能力。中国的阿拉伯语本科教学已度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步意识到文化教学对阿拉伯语语言教学的重要作用,各大高校阿拉伯语系纷纷开设的各种阿拉伯社会文化和概况课程便是例证。在阿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就让学生了解阿拉伯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
阿拉伯语专业的基础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的入门,还影响学生的将来。如何培养初学者的兴趣,较好地引导他们入门,是基础教学阶段的重要课题。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文化活动形式中能够准确反映文化类型完整性的文化”①,对提高阿拉伯语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阿拉伯文化的了解有显著帮助。
一、文学作品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薛庆国教授在其专著《阿拉伯文学大花园》中提出:“要了解阿拉伯世界的一切,要了解阿拉伯民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就应该借助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度:文学。因为文学是一个民族思想、情感与经历的写照,同时又深深地熏陶、影响这个民族的个体。从文学角度可以更全面、真实、深刻地了解阿拉伯民族,可以将阿拉伯人还原为活生生的人。”②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涉及中国和阿拉伯社会各个方面,如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学生在阅读每一篇文学作品时,都与他不熟悉的文化紧密联系着,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在学生面前掀开阿拉伯世界的神秘面纱。
在阿拉伯语基础学习阶段,文学作品可作为了解阿拉伯文化的载体使用。虽然大一上学期学生才刚刚进入字母的语音学习阶段,阿拉伯语原著自然无法阅读,但可以选择中文译著作为阅读教材,让其了解阿拉伯文化。首先,译成中文的大部分都是阿拉伯文学名著,内容丰富典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次,尽管不是原文,但译著中所描写的内容并未发生改变,同样在阿拉伯发生的事情是阿拉伯生活的真实反映,是阿拉伯人当时心态的写照,文中的主人公和作者的生活状况本身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缩影,虽不是全部,但至少可以代表一部分。阿拉伯语初学者可以通过文学译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阿拉伯文化,提高其对阿拉伯语的学习兴趣。
随后文学作品可作为语言的词汇、语法、句法的学习载体促进语言的学习。因为通过语言初级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阿拉伯语有了一定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可节选阿拉伯语原著作为教学材料。首先,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标准的阿拉伯语,是阿语学习的最好语言材料。其次,在文学作品之中出现的某些语言现象及惯用形式,是日常阿拉伯语学习中学不到的,了解这些更有利于日后阿语的学习。此外,大量学习文学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以后的翻译工作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由此可见,在基础阿语学习阶段,文学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阿拉伯文化,有助于语言学习。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和语言的载体,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文学作品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要充分发挥文学作品在语言学习初级阶段的作用,恰当选材十分重要。选材语言难度适宜,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文学译著在大一初学阶段的应用
在大一上学期,学生没有任何阿语基础,对其一无所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阿拉伯语,了解阿拉伯文化,就需要增设其他课程,如阿拉伯国家概况、阿拉伯国家社会与文化等,但这些课程的讲解一般都比较系统,教材的选择较为宽泛,不太容易引人入胜。相比之下,文学作品具有生动有趣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中文译著具有通俗易懂的语言,且题材广泛,小说、戏剧、诗歌等都能展现当时阿拉伯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如埃及文学巨匠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开罗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就是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小说反映了埃及现代历史上最重要时期的社会变化,文中的各种细节描述无不勾勒出现代埃及的人情风俗,如埃及人的生活习惯、长幼关系、婚丧嫁娶、衣着打扮等。
如果“三部曲”因篇幅过长而不适合做阅读材料,那么可选择中篇或短篇小说进行阅读,如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台木尔短篇小说集》(中译本),其中选译了上世纪埃及著名剧作家马哈茂德·台木尔在20年代中期到50年代末的一些代表作品,它们取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埃及现实生活,作者从不同角度勾勒出了色彩斑斓的埃及社会生活图景,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人物及其矛盾和冲突,并从自己立场出发,给予肯定或否定评价,表现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如选用其中的《穆特瓦里大叔》作为阅读材料,则可首先给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另外在介绍作品写作背景时,可着重介绍作者的成长历程。通过这些讲解,学生不但对这位被誉为“阿拉伯莫泊桑”的作者台木尔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还对写作当时的埃及人生活状态及阿拉伯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随后可让学生自行阅读,让他们找出文中有关阿拉伯文化的描述,如阿拉伯人的服饰——“他 (穆特瓦里大叔)头上缠着长长的白缠头布,身穿一件宽袖的基巴布,背着一个旧背篓”③,这里的“基巴布”就是埃及平民穿的服饰,他的生活状况变好之后,“他的缠头布换成又长又宽的,大袍子的袖子也加宽了,又披上一件纯羊毛的披肩,脚穿一双尖头的红皮鞋,腰间系一条带流苏的丝绸长腰带”④,补充关于阿拉伯人服饰的一些知识,如服饰特点、颜色、款式,男女服饰不同,为什么男子戴头巾、女子戴面纱等基本常识,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使授课更形象。涉及阿拉伯人的宗教生活——“黎明时,他一起床,就做早祷,然后读祷词和先知礼赞等”⑤,治病之前“穆特瓦利大叔开始反复地、轻轻地叨念着感谢真主和祷告先知之类的话”⑥等内容,可采用上述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文中涉及一位马赫迪将军,他是一位苏丹民族英雄,讲他时可补充当时阿拉伯历史背景及其生平故事。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上让学生就小说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其对阿拉伯的了解,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文学译著对于大一初学者而言是学习阿拉伯历史和文化的典型素材。
2.文学原著在大二基础阶段的应用
进入大二学习阶段,学生因其语言能力的增强,教师在泛读课上可以使用阿拉伯语原文阅读材料进行授课。但由于仍是初级阅读,词汇、语法都不能太难,因此往往选择一些阿拉伯儿童读物,涉及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少,达不到补充文化知识的教学效果。而且尽管是儿童读物,对于初学者而言生词依旧偏多,语法难度偏大,让学生自主预习有一定困难,大多还是依赖教师的讲解,因此泛读课往往成了“第二精读课”或“翻译课”。教师为学生补充的词汇和语法有时让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容易产生厌学态度。
在泛读课上,可以选择曾经所学中文译著的对应阿文原著进行阅读。因为经过大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培养并锻炼了自学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大二已有了一定基础,能看懂简单的文章,这时通过文学作品和文化来加深对语言的认知则变得更为重要。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中文译著,对作品的背景、所涉及的文化、主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此时再读原著在内容理解上困难会较少,学生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的使用和翻译上,可让学生自己理解并尝试翻译,并重点讲解文章中的难点和语法等,还可进一步深入介绍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了解。如下面一段阿语原文节选于马哈福兹的《平民史诗》():
如果直接拿到这段文字让学生理解并翻译,将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第二个词就是画线词“ ”,是一个伊斯兰教用语,只在阿拉伯语中出现,有其特有的伊斯兰文化底蕴。如果在此之前,学生能够先接触对应的译文,如下节选自1984年李唯中、关偁翻译的译本《平民史诗》:
“台基叶的大门在召唤,在他心里悄声说,来敲门,请进来吧,你会惊异于这儿的幸福、恬静和快乐,你会变成一颗桑葚,饱含香醇吐出芳丝,会有圣洁的手欢快地把你采摘。”⑦
由老师先对“台基叶”进行解释,即“它是伊斯兰教苏菲派修道场所的称谓。原意为物体的角或建筑物内部的一个角落,后引申为修道场所”。再简单进行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的补充,如“台基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最初指清真寺内专供虔诚的穆斯林个人隐居冥想、记主赞圣、举行副功拜的角落,后指苏菲派修士隐居修行的地方,多为远离世俗繁华的偏僻角落,可供苏菲云游者和流浪的穷人栖身之用,最后逐步成为一种具有一定建筑规模和人员组织体系的苏菲修道场所。7世纪末重修的阿克萨清真寺中始有专供穆斯林个人在斋月后10日静坐记主、诵经礼拜之用的台基叶建筑,开罗和非斯的一些古寺中至今仍保存有这种建筑。早期阿拉伯王朝的一些哈里发为了静养和礼拜时的安全,在清真寺近旁兴建的个人住所,亦称扎维叶”。⑧然后放在文学作品中进行分析,因为“台基叶”对苏非主义者来说象征着对生活、生命的感悟,所以在马哈福兹的小说中,主人公在寻找希望、摆脱紧张、恳求指引时,总会去台基叶,并且都是独自一个人前往,马哈福兹叙述主人公在孤寂之中、思索之中的所见所想时,语言的诗意便流淌出来。“台基叶”总是与“路、门、桑甚”这类象征解脱与美好的事物同时出现,如上述例子。
通过中文方面的讲解,学生对“台基叶”这个单词及其后所蕴含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对这段话的意思也较为明白,这时再回过头来看阿语原文,便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阿语词汇的使用和语言表达上,力求更精准地掌握阿语的用法。老师可以试图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更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形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及准确的表达方式。
三、结语
文学作品因其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对某种语言的内涵与某种文化的实质有更深层的了解。本文阐明了阿拉伯文学在阿语语言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阿语教师可针对学生特征,谨慎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原著和译著开展阿语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巧,提高阿拉伯语综合运用能力。
注释:
①[前苏联]卡冈著.凌继尧译.美学和系统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187.
②薛庆国.阿拉伯文学大花园[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1.
③柳鸣九主编.郅溥浩编选.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阿拉伯卷)[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216.
④柳鸣九主编.郅溥浩编选.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阿拉伯卷)[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220.
⑤柳鸣九主编.郅溥浩编选.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阿拉伯卷)[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217.
⑥柳鸣九主编.郅溥浩编选.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阿拉伯卷)[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219.
⑦[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著.李唯中、关偁译.平民史诗[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265.
⑧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M].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653.
[1][前苏联]卡冈著.凌继尧译.美学和系统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
[2]薛庆国.阿拉伯文学大花园[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3]柳鸣九主编.郅溥浩编选.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阿拉伯卷)[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
[4][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著.李唯中、关偁译.平民史诗[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5]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M].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
[6]邬裕池.台木尔和他的小说——评《台木尔短篇小说集》[J].外国语,1979(3).
[7]陈爱国.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6(2).
[8]阮幸生.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